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甘氨酸G(Gly-G)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17例乳腺原发浸润性导管癌(A组)、10例复发浸润性导管癌(B组)、20例乳腺良性肿瘤(C组)和31例止常人(D组)血清HIF-1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清Gly-G的含量及其在不同病理特征中的变化.结果 A组血清中HIF-1α水平明显高于C、D组,B组HIF-1α高于A组;A、B组血清Gly-G含量低于C、D组.血清HIF-1α和Gly-G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HIF-1α与GIy-G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HIF-1α和Gly-G含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癌变过程的进展行为.而血清中HIF-1α和Gly-G的水平可能成为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TEN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02年-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0位患者的石蜡标本,使用S-P法检测PTEN的表达结果,研究患者绝经状态,肿瘤位置及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PTEN蛋白表达情况的关系。与非癌乳腺组织标本进行比较。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非癌性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高,与此相反表达率依次下降;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PTEN蛋白高表达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绝经状态,肿瘤位置及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临床分期与PTEN蛋白表达无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表达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两步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H2、VEGF和CD34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软件对EZH2、VEGF进行定量测试,计数400倍镜下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数即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EZH2、VEGF和MVD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EZH2、VEGF及MV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ZH2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低级别导管内癌、高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依次升高。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H2和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86.67%(78/90)和80%(72/90)。EZH2和VEGF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pTNM分期均有关(P<0.05)。MVD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pTNM分期均有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ZH2蛋白的表达和VEGF和MVD均呈显著正相关(rp=0.984,P=0.000;rp=0.346,P=0.000),VEGF和CD3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p=0.321,P=0.000)。结论 EZH2可能直接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演变过程,是肿瘤发生早期阶段的分子事件,EZH2的高表达促进了VEGF的表达和肿瘤血管密度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mi-1及Her-2、ER、PR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表达情况。结果 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29例(48.3%),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蛋白高表达6例(2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ER、PR等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提示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100A4、C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100A4、CB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100A4及C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20)及15.0%(3/20),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30.0%(6/20)及35.0%(7/20),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100A4及C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及72.5%(29/4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S100A4蛋白与C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100A4及CB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均高表达,且与乳腺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丝蛋白A(FLNA)和细胞周期素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和30例非癌乳腺组织标本中FLNA和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LNA和细胞周期素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48.5%.FLNA和细胞周期素D1在非癌乳腺组织中呈阴性或弱表达.FLNA和细胞周期素D1表达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和P<0.05).FLNA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24,P<0.01).结论 FLNA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素D1表达而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乳腺导管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Ki67、ER、PR、C-erbB-2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其中31例含有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成分,37例癌旁可见正常的乳腺组织(normal breast tissues,NB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ER、PR、C-erbB-2。结果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率为57.5%(23/40),导管原位癌为51.6%(16/31),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为0%(0/37),三者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K1表达与年龄、月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ER、PR、C-erbB-2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K1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的表达率为20%(2/10),Ⅱ级为76%(19/25),Ⅲ级为40%(2/5),以组织学Ⅱ级为最高。TK1的表达与Ki67相关(r=0.738,P<0.001)。TK1阳性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TK1阴性组,并且TK1和Ki67均阳性的为最低。结论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对于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TK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乳腺导管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Ki67、ER、PR、C-erbB-2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其中31例含有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成分,37例癌旁可见正常的乳腺组织(normal breast tissues,NB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ER、PR、C-erbB-2.结果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率为57.5%(23/40),导管原位癌为51.6%(16/31),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为0%(0/37),三者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K1表达与年龄、月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ER、PR、C-erbB-2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K1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的表达率为20%(2/10),Ⅱ级为76%(19/25),Ⅲ级为40%(2/5),以组织学Ⅱ级为最高.TK1的表达与Ki67相关(r=0.738,P<0.001).TK1阳性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TK1阴性组,并且TK1和Ki67均阳性的为最低.结论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对于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TK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cadherin与34BE12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手术标本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34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E-cadherin与34BE12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cadherin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差异(P<0.05).E-cadherin与34BE1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与34BE12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adherin的检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力,为临床提示预后;联合检测E-cadherin与34BE12,有利于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相似文献   

10.
周期蛋白E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E(cyclin E)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周期蛋白E蛋白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周期蛋白E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7.14%(20/35),低表达率为42.86%(15/35)。周期蛋白E的高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ER、PR均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高度相关。结论 周期蛋白E蛋白的检测对评估ER、PR均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原癌基因C-met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原癌基因C-met的表达情况。结果原癌基因C-met在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阳性率为65.00%,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无关(P>0.05)。C-me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0)。结论原癌基因C-met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预防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占45.00%(27/6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ER、PR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韩正杰  刘霞  高立勇  魏瑜  张俏  高一淋 《江苏医药》2021,47(10):1032-1035,封3
目的 探讨连接斑株蛋白(JUP)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制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8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JU P和β-catenin的表达,并比较其在临床病理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JUP和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成功制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芯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JUP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38.2%(26/68)vs.58.8%(40/68)],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72.1%(49/68)vs.60.3%(41/68)](P<0.05).JU P阳性表达在肿瘤直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β-catenin阳性表达在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JU P和 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13,P<0.05).结论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JUP和 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在疾病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颖  李兰  文安智 《贵州医药》2006,30(6):494-49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结果VEGF、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10%和83.72%,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则为23.26%和18.60%,两者在IDC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CNA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两者的表达均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PCNA的同时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病理诊断;亦可将其作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志,对判断预后和术后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100A4、annexinA2、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及三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果 S100A4蛋白、annexinA2蛋白及组织蛋白酶B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均高表达。结论①S100A4蛋白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annexinA2蛋白和组织蛋白酶B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②三者协同促进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共同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刘道同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26-3227
目的 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导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血清TK1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TK1阳性表达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x2=23.155,P<0.05).患者肿瘤直径≥5 cm 、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TK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K1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TK1在乳腺导管癌中呈高表达,血清TK1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的TK1表明乳腺导管癌的侵袭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
张旭  曹译心  张翠薇  伍洋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21-2423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2F1和P16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的意义,并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乳腺浸润性癌、4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及58例乳腺增生组织中E2F1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7%、12.2%和1.7%,前者与后二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4.4%、57.1%和70.7%,前者与后二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E2F1和P16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和P16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显著负相关性(r=-0.297,P<0.05).结论 E2F1、P16蛋白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16失表达可能是患者预后差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评估预后,同时可为乳腺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nail mRNA及环氧化酶-2(COX-2)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①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7%、81.4% 和13.3%、63.3%、7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同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nail mRNA及COX-2 mRNA表达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与COX-2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结论 Snail及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二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107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HIF-2α、ING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 mRNA、HIF-2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而ING4 mRNA 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2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NG4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和MVD计数均高于癌旁组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HIF-1α mRNA、HIF-2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和MVD计数呈正相关(r=0.382、0.417和0.408、0.491,P<0.05),ING4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和MVD计数呈负相关(r=-0.395、-0.502,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HIF-2α基因表达升高,而ING4基因则被抑制,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组织中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HME)、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各30个标本中HME、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HME、HIF-1α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ME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浸润和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VEGF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③VEGF分别与HME和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结论 胃癌中HME、HIF-1α及VEGF的高表达可能为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且这些指标的检测对于胃癌的早期判断、干预治疗及预测肿瘤的转移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