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病原体。方法:收集40例本市确诊手足口病患儿的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筛选和柯萨奇病毒16型与肠道病毒71型鉴别与分析。结果:实时荧光PCR法检测40例患儿肛拭子标本使用通用型试剂盒检出22例阳性,其中9例为CVA-16感染,12例为EV71感染,发病3 d内采集标本检出阳性患儿占75%。结论:CVA-16和EV71肠道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病毒检出率与标本的采集时间相关性,实时荧光PCR技术对手足口病的病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桂林市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标本的病原体检测结果,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收集的1230份粪便和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EV-U)、EV71、COXA16型的特异引物扩增检测.结果1230份标本中检出EV-U阳性734份,阳性率为59.67%,EV71 阳性495份,阳性率为40.24%,COXA16阳性33份,阳性率为2.6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06份,阳性率16.75%.结论 桂林市2010年流行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EV71血清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重实时荧光PCR 技术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单一实时荧光PCR先检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病毒核酸,肠道病毒通用病毒核酸阳性再分别用双重实时荧光PCR及单一实时荧光PCR检测CoxA16型和EV71型特异性核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 240份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157份,双重实时荧光PCR法CoxA16阳性111份,EV71阳性1份,其他肠道病毒45份,单一实时荧光PCR法CoxA16阳性109份,EV71阳性1份,CoxA16+EV71阳性2份,其他肠道病毒45份.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符合率为100%.结论 双重实时荧光PCR 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又可以快速得到检测结果,是一种快速检测手足口病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武汉市新洲地区手足口病(HFMD)病例进行病毒基因鉴定等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手足口病在该地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运用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和肛咽拭子标本进行EV71、CA16肠道病毒的检测,描述本地区手足口病分布特征,识别手足口病在人群间的传播,分析人口学特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水平等对手足口病传播的影响。结果新洲区手足口病重点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83.31%),检出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A16。不同年份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不同。手足口病病情与病原学和年龄有密切联系,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结论 5-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3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重点预防人群,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重点预防控制场所,研究结果对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依赖解旋酶恒温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RT-PCR对手足口病检测的结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手足口病儿童(EV71、CA16及HF MD其他E V病原)120例标本。对收集的标本分别使用实时荧光依赖解旋酶恒温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针对两种技术特异性、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实时荧光RT-HDA检测手足口病,对EV71、CA16、HFMD其他E V病原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荧光RT-HDA方法最低检测限为4.11×10~2CFU/ML。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相当。结论荧光RT-HDA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特异好、成本低等特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的临床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玉桃  张健  方巧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02-1802,1807
目的:了解惠州市龙门县2009年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分型,为保护不同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健康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及粪便等标本进行肠道总病毒、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核酸检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龙门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从46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共采集90份标本,经Real-timePCR检测,84份肠道总病毒阳性,阳性率为93.33%;5份为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阳性率为5.56%;68份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阳性率为75.56%;CoxA16和EV71两者阳性率之比为13.6:1。结论:从该组手足口病患儿检测到的病原体以CoxA16感染为主,其次是EV71,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为制定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河池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明确河池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手足口病的诊治、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4-10月份140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的肛拭子和咽拭子标本203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同时检测EV、EV71和CA16病毒核酸。结果 140例病例中EV核酸阳性107例,阳性率76.43%,其中EV71阳性率47.86%(67/140),CA16阳性率10.00%(14/14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18.57%(26/140)。重症病例72例,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EV71病毒50例,其他肠道病毒12例。结论①2010年河池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病毒;②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V、EV71和CA16病毒核酸方法简便,速度快,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检测,研究保定市手足口病病原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RT-PCR法对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保定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kivirus A16,Co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other enteroviruses,EV)。发病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分布,以5-8月为高峰。样品采集时间以3 d内为好,病毒检出率高。结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以EV7 1病毒、Co A16病毒为主,手足口病防控应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在5-8月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2008年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2008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方法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752份,首先采用荧光定量PCR筛选出总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再分别使用CA16和EV71型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 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78%,CA16阳性率为2.26%,EV71阳性率为2.53%.阳性率较高的地区为人口密集区,年龄为2~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接触者的阳性率约为患者的一半.结论 分子生物学方法 可用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检测、EV71和CA16分型以及接触者的排查,有利于感染者的早发现、早隔离,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13年泰安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和分析。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505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出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的标本,再分别使用Cox A 16和EV71型的特异引物进行分类检测。结果标本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5.05%(408/505),Cox A 16阳性率为31.09%(157/505),EV71阳性率为27.92%(141/505),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36.24%(183/505),Cox A 16的阳性率高于EV71。发病年龄多为1-6岁,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2013年度泰安市的手足口病疫情以EV71和Cox A 16并发为主,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泰安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泰安市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病例的1474份粪便标本分别用RT—PCR、ReahimeRT-PCR检测肠道病毒(PE)、CoxAl6和EV71核酸,另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泰安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在4—8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8.71%;全市6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尤其以宁阳、肥城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病原学检测粪便标本1474份,其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7.67%(1145/1474),CoxAl6核酸阳性率为35.62%(525/1474),EV71核酸阳性率为24.49%(361/1474),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7.57%(259/1474)。结论2010。2012年泰安市手足口病疫情以CoxAl6、EV71感染引发病例为主,还存在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HFMD病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的病原学类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深圳市各医院送检的2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粪便样本,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肠道病毒通用型(EN)。结果 2011-2012年深圳市共发现22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其中,2012年HFMD重症患者数量为2011年的32.53%。22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型占80.45%,CA16型占5.00%,其他肠道病毒则占13.19%。2011年5、6月为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的高发月份,而2012年5月和7月为高发月份。1岁组重症病例最多有82人,占重症病例总数的37.27%。重症病例人群男性多于女性(1.62∶1)。结论 EV71是引起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最主要原因,其他肠道病毒比CA16更容易引起手足口病重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EV71型在湖北荆门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荆门地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682份,对该病发生地区、时间、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离102份血清、粪便、咽拭子及疱疹液标本的病毒并运用RT-PCR扩增技术对其病原学进行检测。结果该市2008年手足口病城区发病率为113.55/l0万,农村发病率为49.26/10万,城区发病显著高于农村(P〈0.01);流行季节以春季及初夏为主;病原学检查主要为EV71;2-3岁年龄段多发。结论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时间、年龄等特点;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病例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惠州市手足口病例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0年5月至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全市各大医院的998例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脑脊液、咽拭子、粪便等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在检测的682份EV阳性标本中,EV71阳性率偏高,为总数的48.9%,而CA16阳性率较低,为总数的5.71%;在998例疑似手足口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占62.12%,女性患者相对较少,占37.88%;0~4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占所有患者的92.99%;5~7月的夏季为手足口病感染的高峰期,其阳性率占98.9%。结论惠州市2010年5月~12月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0~4岁的男性儿童是感染肠道病毒的高危人群,5~7月的夏季较为高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密切接触儿童预防用药后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的变化,为HFMD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HFMD密切接触儿童1106例分为预防1组(用中药)、预防2组(用中药加干扰素)、预防3组(用干扰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统计各组HFMD发病率,并从中随机抽取282例儿童采集大便标本,进行EV71和CoxA16病毒PCR检测。结果:(1)发病率各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预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各组内发病与未发病儿童大便标本Ev71和CoxA16病毒PCR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用药能显著降低HFMD发病率,但不能降低EV71和CoxA16病毒PCR总阳性检出率,其原因可能与投药剂量或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谱构成及其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010年手足口哨点监测医院上送的标本,应用Excel和SPSS分析。结果380例病原阳性病例中,EV71(占29.47%)所占构成比略高于CoxA16(占24.47%),未分型肠道病毒占46.05%。病原感染构成比无性别差异,以5岁以下人群感染为主(占96.72%)。EV71与CoxA16在0~1岁人群感染构成比最低(各为14.43%与11.34%),在1~5岁人群感染构成比较稳定(占36.13%),6岁后以EV71感染为主(占40.0%);3~7月以EV71与CoxA16流行为主,其中6~7月以EV71为主(约占47.91%);8月后以未分型感染为主,其中10~12月感染构成比最高(占87.50%);各监测点EV71与CoxA16呈交替流行,未分型肠道病毒占较大比例。病例样品检出率较高(达89.41%,380/425),以粪便为主(占87.29%),其检出率明显高于肛拭子(73.08%)。结论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谱构成与流行在人群年龄、时间、地域方面均呈动态变化,以CoxA16伴随EV71流行为主,其它未分型肠道病毒也占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手足口病病原构成观察,了解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后免疫保护情况;为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推广提供临床客观依据。  方法  采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到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门急诊就诊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通用型PCR检测。按照是否接种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EV71及非EV71型病原构成比;同时把是否EV71感染作为因变量,是否接种疫苗,性别和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感染肠道病毒EV71构成比分别为0.6%、15%,2组之间存在差异(χ2 = 27.088,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是否接种疫苗为影响因素,接种疫苗为保护因素,接种疫苗者对EV71保护率达96.8%。  结论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门急诊手足口病患儿中接种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者感染肠道病毒EV71的构成比低于未接种者,推广疫苗接种对人群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在深圳市健康人群中的隐性感染情况,进一步探讨隐性感染在儿童手足口病(HFMD)中的传播特征及危害性。方法实验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不同年龄层(0~59岁之间)的健康人群血清中抗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IgM和IgG抗体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gM阳性的样本中病毒核酸的阳性率。结果抗EV71和CoxA16 IgG抗体的阳性率都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呈下降趋势,0~5岁儿童组的IgG抗体阳性率最高,其中抗EV71的IgG抗体阳性率为79.7%,抗CoxA16的IgG抗体阳性率为91.93%。30岁以下者,两种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在70%以上,显著高于30岁以上人群,P〈0.01。5岁以下儿童抗EV71抗IgM抗体阳性率达15.9%。49份抗EV71 IgM阳性样本中有42份EV71的核酸阳性,阳性率为85.7%;31份抗CoxA16 IgM阳性样本中有25份CoxA16核酸阳性样本,阳性率为80.6%。结论人群对EV71和CoxA16普遍容易感染,健康人群中存在较高的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率与人群的年龄分布存在相关性,因此隐性感染人群也是病原体传播的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病原核酸,了解濮阳市手足口病病因和不同标本检测状况。方法对濮阳市辖区内手足口病43例住院患者的咽拭子、疱疹液和血清样本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 43例患者的72份标本中,病原核酸EV71阳性23份,阳性率为31.94%。其中,咽拭子阳性率为39.53%(17/43),疱疹液阳性率为66.67%(6/9),血清阳性率为0%(0/20),CoxA16未检出。结论濮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不同标本中疱疹液和咽拭子病毒含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