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剂量分布、CI、HI.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最大剂量高于对照组患者,CI、HI值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宫颈癌,能够更好的满足宫颈癌患者的靶区剂量,并且能够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降低放射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胸壁及锁骨上区两种照射模式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乳腺癌伴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计划(3DCRT)和混合逆向调强计划(Hy-IMRT),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评价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质性指数( HI)及危及器官( OAR)的受量。结果
  Hy-IMRT靶区的近似最大剂量D2%分别为明显低于3DCRT(t=-9.821,P<0.05),近似最小剂量D98%明显高于3DCRT计划(t=3.879,P<0.05);混合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均质指数(HI)明显好于3DCRT计划(t=-7.657,P<0.05);靶区平均剂量Dmeam两种计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肺的V20、V30混合逆向调强计划明显低于适形计划( t=-3.401、-4.117, P<0.05),其他危及器官受量无差异。结论胸壁及锁骨上区混合调强技术计划在剂量分布、危及器官保护、HI等方面都好于3DCRT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术后采取放射治疗时,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2DRT)在剂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以收治的137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患者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放射治疗方案,其中71例患者行 IMRT 治疗,归入观察组,余66例患者行2DRT 治疗,归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处方剂量均为46 Gy,计划治疗靶区剂量,观察组最高剂量低于对照组,且其处方剂量的靶区覆盖率大于对照组;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显示,小肠最大受照剂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计划危及器官受照体积,观察组各器官受照体积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IMRT 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同时还能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身体。  相似文献   

4.
刘爱荣  赵凤菊 《医学综述》2011,17(20):3077-3080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外照射逐渐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代替四野箱式照射技术和盆腔前后对穿照射技术,而影像引导放疗开创了精确放疗到精准放疗的时代。内照射开始采用以二维影像为基础的治疗计划代替三维影像为基础的近距离放疗技术,为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提高疗效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目前,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且病例数较少,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IMRT与三维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结合仍是放疗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适形放疗剂量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进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分析X-6MV和X-10MV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中的CTV和OAR的剂量。结果处方剂量相同,X-10MV三维适形放疗情况下的直肠、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的受照剂量和体积都小于X-6MV三维适形放疗(P<0.05)。X-6MV和X-10MV两种情况下,膀胱、小肠、直肠和股骨头的受照体积与剂量和处方剂量成正相关关系。结论X-10MV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风险器官(OAR)的保护优于X-6MV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膀胱、直肠、小肠和股骨头接受的剂量和体积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保护骨髓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BMS-IMRT)与普通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剂量学参数,为BMS-IMRT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针对每例患者分别制作BMS-IMRT与IMRT两种计划,收集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相关剂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MS-IMRT计划PTV的平均Dmax与Dmean均高于IMRT计划,且HI劣于IMRT计划(P<0.05),BMS-IMRT计划中平均的骨髓V10、V20、V30、V40均低于IMRT计划,股骨头Dmax低于IMRT计划(P<0.05),两种计划中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相较于普通IMRT在保证治疗靶区覆盖的同时可降低骨髓的受照剂量,并不增加直肠与膀胱的受照剂量,理论上可降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董晓庆  胡杰  林清 《重庆医学》2023,(9):1373-1378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技术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该院行保乳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同一影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对比评估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2%、98%靶区体积所受照剂量(D2、D98),以及患侧肺、健侧肺、心脏、脊髓和乳头的剂量。结果 与3DCRT技术相比,IMRT技术下全乳腺计划靶区(PTV)、瘤床加量计划靶区(PTVb)的HI降低,CI升高,PTV抠除PTVb区域(PTV-PTVb)的D2、PTV-PTVb中接近处方剂量1.1倍的体积(V55)降低[V55:145.10(100.84,227.25)cm3vs.247.84(183.35,353.12)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DCRT技术相比,IMRT技术下患侧肺3 000、2 000 c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50例需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组25例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25例行常规盆腔外照射+192Ir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分析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直肠反应为32%,较对照组56%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抑制发生为36%低于对照组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膀胱反应与皮肤放疗损伤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IMRT较常规放射治疗降低了直肠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减少了骨髓抑制,从而能够顺利实施同步放化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herapy,H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宫颈癌术后需行延伸野放疗的患者20例,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膀胱、直肠、肠袋、股骨头、脊髓、肾脏),同一名物理师分别进行HT和IMRT计划设计。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al index,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HI)、OAR限量参数。结果:靶区HI指数HT组(0.06±0.02)明显好于IMRT组(0.0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靶区CI指数HT组(0.78±0.05)略低于IMRT组(0.9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AR限量肠袋V40 Gy参数HT组[(120.97±83.46) cm3]大于IMRT组[(77.06±76.29) cm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是目前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主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颈段、胸上段以及局部晚期的食管癌,放疗成为其首选的治疗方式。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作为一种先进的放疗技术,已经被用于治疗食管癌数年。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食管癌VMAT计划的剂量学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从VMAT基本原理及食管癌VMAT放疗计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这两个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混合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16例不适合做适形放疗的肺癌患者分别设计单纯调强计划和混合调强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种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而混合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调强计划(P<0.05).混合调强计划中全肺受照5、10、13、15和20 Gy剂量的体积V5、V10、V13、V15、V20和平均剂量(MLD)均明显小于调强计划(P<0.05).结论 混合调强明显减少了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的中低剂量照射体积,降低了脏器运动引起的剂量误差,减小了剂量计算误差,对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的放疗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2.
龙斌  谢悦  蒋勇  李淑杰  邱大  王颖 《重庆医学》2015,(32):4535-4537
目的:探讨多发脑转移癌在治疗中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60例确诊的多发脑转移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脑放疗加肿瘤靶区后期加量技术给予处方剂量,全脑放疗30 Gy/10F ,病灶加量20 Gy/10F至生物学剂量59 Gy。每例患者采用同样的剂量学条件限制,分别进行两弧容积弧形调强计划与调强计划设计。通过其剂量学分析评估:靶区覆盖,均匀性及适形性;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机器跳数。结果两组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两组眼球、晶体、视神经、视交叉、腮腺、脑干及外耳道的平均受照剂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眼球、晶体、腮腺及外耳道的热点剂量小于IMRT组(P<0.05)。VMAT 组有更少的机器跳数(P=0.017),照射时间更短。结论 VMAT技术可以满足临床对于多发脑转移瘤的大剂量放射治疗的计划要求;两种方案在靶区适形度、靶区均匀性无明显差别;VMAT组的眼球、晶体、腮腺及外耳道热点剂量更低;VMAT在缩短照射时间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配合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宫颈癌术后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32例釆用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釆用普通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早期放化疗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后6个月实验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下消化道、血液学的急性放射损伤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泌尿系急性放射损伤严重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配合同期化疗的近期疗效满意,可以减少急性放射性损伤,泌尿系统副反应较少,对放射区域的皮肤保护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对直肠癌放疗的物理计划特点。方法:选取5例直肠癌病例,进行CT扫描、靶区勾画和三维图像结构重建,分别在Cadplan治疗计划系统上进行三维适形和空间等分的3、5、7、9野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并对每一计划作出评价。结果:(1)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满足计划靶体积(PTV)剂量要求,但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差。(2)4个调强放疗计划的PTV和重要器官剂量学参数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强放疗计划间各项参数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调强放疗在对直肠癌的放疗中较三维适形放疗有剂量分布的优越性。3野的调强放疗基本可以满足PTV和重要器官的剂量学要求,5野的调强放疗计划最优,7野和9野的调强放疗计划未能显示剂量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 I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ynam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dIMR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5例鼻咽癌患者的定位CT影像,分别采用IMAT和dIMRT方式设计同步推量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IMAT的95%靶体积受到的剂量(D95)与dIM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上的靶区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和受照107%以上处方剂量的体积(V107%)高于dIMRT(P<0.05);脊髓、视神经、晶体、颞颌关节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IMAT的Dmax高于dIMRT (P<0.05)。左、右腮腺IMAT的Dmean和50%腮腺体积的受照剂量(D50)高于dIMRT(P<0.05)。IMAT受照小于800 cGy的正常组织体积[定义为体表轮廓区域的体积减去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用B-P表示]高于dIMRT(P<0.05),受照1200~4500 cGy的体积比dIMRT低(P<0.05)。IMAT比dIMRT的单次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62.7%,单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60.1%。结论: 两种计划剂量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能满足临床要求。IMAT减少了正常组织受量,显著降低了机器跳数,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45例再程调强放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再程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45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IMRT行再程放疗,每次1.8~2.0 Gy,5次/周,照射剂量不等,总剂量45~60 Gy,中位剂量50.4 Gy.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完成放疗,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7例,病情稳定7例;2级放射性食管炎18例,3级2例,2级放射性肺炎7例,3级1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5例于放疗后3个月内出现食管穿孔,半年内病死;3例因病情恶化而终止放疗,1例放疗后半年因肺部大出血死亡.全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17.8%,其中完全缓解者均生存2年以上.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IMRT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临床客观缓解率,但放疗并发症亦较高,应警惕食管穿孔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手术与非手术宫颈癌患者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法将1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5)和非手术组(n=5),所有患者均采用CT模拟定位机扫描,IMRT计划靶区勾画标准相同,在GMS治疗计划系统上测定危及器官(如小肠,膀胱,左、右股骨头及直肠)的受照剂量,小肠、直肠:5%体积受照剂量(D5)、D10、D20、D30、D40、D50;膀胱:D10、D20、D30、D40、D50;左、右股骨头:D20、D30、D40、D50及其平均剂量、最大剂量、最小剂量。结果手术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及左、右股骨头不同体积的受照剂量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后,只要靶区勾画正确,IMRT不会增加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射野参数对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的影响.方法 使用Prowess Panther放疗计划系统,对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制订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其中处方剂量为60 Gy,共30次,机架角度分别为0°、51°、102°、154°、206°、258°、309°,根据最小子野跳数为3 MU、5 MU、7 MU,最小子野面积为2 cm2、4 cm2、6 cm2,子野个数为9个、8个、6个,每例患者均设计3种静态调强计划,分别为P1(3 MU,2 cm2,9个)、P2(5 MU,4 cm2,8个)、P3(7 MU,6 cm2,6个),比较3种静态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靶区剂量、总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P1、P2的靶区剂量明显优于P3,P1优于P2(P<0.05),P2、P3的治疗时间、总跳数明显优于P1,P3优于P2(P<0.05).3种计划的心脏受照剂量、双肺受照剂量V20及平均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P2的脊髓平均受照剂量、CI、HI优于P3(P<0.05).P1双肺受照剂量V30低于P2、P3(P<0.05).结论 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中最小子野面积、最小子野跳数及子野数均不宜过小或过大,临床应用时应根据肿瘤靶区剂量、正常组织器官的保护及执行效率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子野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共面野调强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肺、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肺V5、V10和V20的体积百分比,而对肺V30、V50、脊髓和心脏剂量的分布无影响.结论: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可能在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