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DSA联合外科序贯治疗是否可以作为Ⅰ型神经纤维瘤伴巨大神经纤维瘤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1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肿瘤大多位于躯干及四肢,瘤体重量2.5~25 kg。全部患者术前备自体血,瘤体切除术前介入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切除瘤体后将栓塞后的部分瘤体组织制备皮瓣及全厚皮片回植于继发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在瘤体切除术后利用部分瘤体皮肤制备全厚皮片回植于组织缺损区域,2例制备皮瓣回植。其中1例患者回植后全厚皮片少部分坏死,经换药等保守治疗愈合可。随访至今,11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术后肢体外形改善,恢复正常行走等组织功能。结论: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联合序贯疗法,在治疗NF-I合并巨大神经纤维瘤中术中失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效果好,可作为该疾病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仪术中辅助治疗神经纤维瘤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7月~2006年6月,对13例患者均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方法手术治疗神经纤维瘤,手术分步骤进行,先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仪和不同长度直径的铜针作用于神经纤维瘤组织,然后瘤体周围缝线,最后切除肿瘤组织,皮瓣和植皮覆盖创面。结果:术中手术视野清楚,肿瘤切除大小约为10cm×13cm~20cm×35cm,重量约0.8~3.2kg,术中出血约为200ml~600ml,术中均未给予输血,术后皮瓣血运和皮片存活良好,创面10~14天愈合。随访3个月~35个月,平均10个月,全身情况良好,后期局部无瘤体复发。结论: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方法术中辅助治疗神经纤维瘤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中术后输血,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神经纤维瘤的首选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体表肿瘤精准治疗为目标, 探讨躯干部位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躯干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资料, 均遵循"AISS"策略进行精准治疗, 即:(1)术前储存自体成分血(autologous blood storage);(2)术前介入栓塞瘤体关键供血动脉(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3)术中精准切除瘤体(surgical resection);(4)反取瘤体断层皮片回植修复继发巨大创面(skin graft)。记录患者术前基线资料、自体成分血存储量、介入栓塞具体血管及方法、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 并随访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 男4例, 女1例, 年龄22~32岁。5例患者瘤体主要位于躯干部(颈、胸、腰、骶尾部), 大小为21 cm×20 cm~76 cm×66 cm。术前完成自体成分血储存800~1 600 ml, 术前介入栓塞主要瘤体供血血管包括: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外动脉、腰动脉、腹壁下动脉、髂腰动脉及髂内动脉。术中出血量1...  相似文献   

4.
<正>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轴索鞘雪旺氏细胞和神经内、外束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属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一种[1],出生后即可发病,其症状进展缓慢,可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骨骼等,约15%的患者存在家族史。目前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对放化疗无效[2,3]。我科于2012年6月18日成功为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切除了重22.5 kg的肿瘤,并将瘤体表面皮肤回植修复背部创面获得成功,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皮神经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12例头皮神经纤维瘤患者。根据肿瘤的部位和面积、二期手术皮瓣转移的方式、头皮血供分布,在瘤体旁正常头皮内置入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至满足修复需求的容量,二期手术切除肿瘤,扩张皮瓣覆盖创面。对于巨大的肿瘤,可多次接力扩张。结果:12例头皮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15个周期的扩张治疗,二期手术后肿瘤均成功切除,皮瓣全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2例患者出现皮瓣下血肿,经穿刺抽血、加压包扎后治愈。随访1~6个月,肿瘤无原位复发,患者外观满意。结论:对于不超过头皮面积1/2的中小面积头皮神经纤维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能获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6.
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用整形外科的方法治疗神经纤维瘤的规律和原则。方法通过对病理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的47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发现肿瘤分布广泛,初次手术年龄集中在青壮年,手术特点为多次反复切除,修复方式有原位缝合、皮片移植、瘤体表面切取皮片回植、皮瓣或皮管转移修复等。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出血较多,止血困难,手术风险较大,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止血方法,包括低血压麻醉、肿瘤周围缝扎、结扎营养血管、用止血带、边切边止血、术前用用含肾上腺素或血管收缩药物注射、使用氩气刀电凝止血等。结果随访14例,其中12例外观和功能得到改善,且无复发,2例复发并进行性加重。结论神经纤维瘤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重点在于控制出血,术后效果满意,但有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中减少出血及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2003年4月~2008年4月,应用瘤周肿胀技术配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8例.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瘤体,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创面.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出血量约100~300ml.随访3个月~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扩张皮瓣成活良好.结论:瘤周肿胀技术配合扩张器技术可以较好地完成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完整切除及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利用巨大皮肤良性肿瘤表面皮肤加工的中厚皮片修复其瘤体切除后创面的经验。方法:对199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7例巨大皮肤良性肿瘤患者,在实施病灶切除后,利用鼓式取皮机的反鼓取皮技术,将瘤体表面皮肤加工成中厚皮片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结果:10例皮片成活率95%~100%,27例成活率为70%~90%,其中17例经换药愈合,10例经二次手术补充植皮愈合。所有病例术区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满意,部分病例局部有少量瘢痕形成。结论:与取自正常皮肤的中厚皮片相比,此类皮片移植成活率稍低,但对于瘤体巨大,且位于非功能部位或相对隐蔽部位者,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及功能需要,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开大术创面3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切取皮瓣面积4 cm × 6 cm~5 cm×7 cm;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足踝部创面14例,切取皮瓣面积6 cm×6 cm~8 cm×13 cm;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5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6 cm~7cm×10 cm.结果 20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愈合.1例坏死.术后随访1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 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病例选择恰当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1月- 2006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 15~54岁,平均 31.5 岁.创面外露时间 5d~6 个月,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或钢板外露.15 例创面伴不同程度感染.皮肤缺损范围 3.5 cm×3.0 cm~10.0 cm×6.5 cm.切取皮瓣范围 6 cm×5 cm ~11 cm×8 cm,皮瓣血管蒂长 6~15 cm,蒂宽 4~5 cm.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6个月~3年,皮瓣色泽、弹性均正常,无臃肿,外观良好,大部分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可弹跳,踝关节功能正常. 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江起庭  孟丛鹏  张锦飙  方威  李涛 《骨科》2022,13(2):151-154
目的 探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为20~52岁,平均31.2岁,均采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4 cm×1.8 cm~5.8 cm×2.5 cm,平均4.2 cm×2.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9 cm×2.3 cm~6.3 cm×3.0 cm,平均4.7 cm×2.7 cm。参照美国手外科协会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结果 11例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8.4个月。皮瓣肤色红润,质地良好,厚薄适中,指掌侧面外形佳,弧度可,两点辨别觉为3.3~5.2 mm,平均4.0 mm。供区仅留有线形疤痕,无明显障碍。按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优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指侧方动脉皮质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指侧方动脉皮支逆行皮瓣修复的患者10例14指,男7,女3例;年龄17~63岁,平均36岁。食指6例,中指5例,环指3例。切取皮瓣范围为1.7mm×1.5mm~2.8mm×2.0m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14指皮瓣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颜色、质地正常。12指术后3.5个月内两点辨别觉达4~5mm,末次随时时,根据TAM功能评定标准,获优7指,良5指,差2指。[结论] 应用指侧方动脉皮质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避免了损伤主干血管,皮瓣外观、感觉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张滋洋  施佳  马建华  郭晓征  聂铭博  康皓 《骨科》2015,6(5):226-230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使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下肢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患者。术前通过B超及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定位穿支血管的位置,术中对比血管定位位置后进行血管蒂分离。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5 cm~25 cm×15 cm。本组患者由于受区感觉神经缺损,均未进行受区感觉神经的修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皮瓣术后存活,皮瓣对患处覆盖良好并有较好的外观及功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行探查术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清除坏死皮瓣组织,进行植皮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游离皮瓣修复下肢及足踝部皮肤缺损中的经典术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供区损伤,受区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修复,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神经功能恢复及患肢的骨性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趾腓侧皮瓣修复前足微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 2012年6月,采用趾腓侧皮瓣顺行转移修复12例前足微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资料,男 9例,女 3例;年龄 19~55岁,平均 27岁;左侧4例,右侧8例;趾背侧3例,跖侧9例。创面类型:外伤4例,肿瘤4例,溃疡2例,瘢痕2例。皮肤缺损面积:1.3 cm×0.5 cm~2.5 cm×2.0 cm,切取皮瓣面积:1.5 cm×0.8 cm~3.0 cm×1.5 cm。设计的趾腓侧皮瓣宽度均< 1.5 cm,皮瓣带趾腓侧趾动脉和趾神经。皮肤缺损均一期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从皮瓣愈合、皮瓣感觉、皮瓣形态、供区瘢痕、负重行走感受五个方面对术后疗效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缘坏死、感染及血管危象。伤口均一期愈合。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6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质地柔软,皮肤颜色正常,无磨损及破溃,无须二期整形;皮瓣感觉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10 mm。皮瓣供区切口均愈合,瘢痕隐蔽,未影响患者行走及负重功能。术后患者均对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趾腓侧皮瓣顺行转移修复前足微小面积皮肤缺损,具有皮瓣耐磨、有神经支配、皮瓣感觉正常、解剖位置恒定、供区隐蔽、能恢复正常的行走和负重功能等优点,是修复足趾及前足跖底负重区微小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四肢骨外露创面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5年间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手术修复四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病例11例,其中新鲜损伤2例,陈旧性损伤9例。切取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显微吻合旋股外侧动静脉与受区血管,皮瓣覆盖创面。结果所有移植皮瓣均顺利成活。病例术后随访9-12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皮瓣功能及外观均令患者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四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在修复鳞状细胞癌切除后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下肢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11例,均术前活检证实,术中按无瘤原则切除清创后,凿除外露骨皮质,将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覆盖缝合,外敷持续封闭式负压固定,3周后取自体薄皮片移植于其上,7天后更换负压装置并观察。结果:11例患者鳞癌切除后5例胫骨外露,3例肌腱外露,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覆盖后肉芽组织增生迅速,深部组织良好覆盖,均于首次术后21天左右行Ⅱ期植皮手术,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应用于鳞状细胞癌切除后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局部损伤小,愈后瘢痕增生轻微,利于肿瘤后期治疗,且不增加供皮区瘢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VSD技术、皮耐克覆盖、自体皮移植三步序贯法治疗拒绝皮瓣修复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三步序贯法治疗18例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3~72岁,平均3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5.0 h,平均2.5 h。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2 cm×3.1 cm~7.4 cm×5.2 cm。评估创面恢复情况及取皮创口恢复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6个月。所有创面深部骨肌腱组织被有效覆盖,人工真皮成活,愈合创面质地韧、外形可;创面移植皮片成活,未见明显瘢痕组织生成,外观平整,皮肤颜色略深于正常皮肤,整体效果满意。结论:采用三步序贯法治疗拒绝皮瓣修复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及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桥接旋髂浅动脉蒂组织瓣组合移植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制备血流桥接皮瓣串联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髂骨膜骨瓣或皮瓣修复10例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21~57岁,平均39.7岁;血流桥接髂骨骨皮瓣7例,髂骨膜骨瓣2例,髂腹股沟皮瓣1例;重建手3例,足4例,小腿3例;平均皮肤缺损面积20 cm×9.7 cm.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平均17.8 cm×9.4 cm,髂腹股沟皮瓣平均8.4 cm×4.5 cm,髂骨膜骨瓣平均5.4 cm×2.1 cm×0.8 cm,血管桥平均长10.5 cm.1例髂骨骨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愈合,余皮瓣顺利成活.10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手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3个月,平均臂肩手残疾问卷评分43分;足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4个月,日本外科协会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平均71.3分;小腿损伤者平均骨愈合时间4.5个月,Puno等评分平均91分.供区瘢痕颜色白、平软,6例大腿瘢痕增宽,2例瘢痕周围有麻木感,3例髂腹股沟区瘢痕增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桥接旋髂浅动脉蒂组织瓣移植可自由调整组织瓣位置,供区副损伤小,是修复大面积、结构复杂或类型特殊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解剖游离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11例足背皮肤缺损,男8例,女3例;年龄20~51岁。旋股外侧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与胫前动静脉对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0 cm×10 cm,最小12 cm×8 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移植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按其外形、感觉、运动、疼痛及负重行走等下肢功能评价: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血供可靠,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等优点,是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