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近红外线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 O2)是一种新型的局部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方法。目前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大血管手术、心脏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就NIRS技术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一、基本原理NIRS能够穿透颅骨等组织,且在穿透时出现波长依赖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幕上胶质瘤手术中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镇静深度改变对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共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幕上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以罗库溴铵、舒芬太尼以及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以丙泊酚血浆浓度2.80~3.20μg/ml和瑞芬太尼0.10~0.20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前连续监测并记录30组脑电双频指数、局部脑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心率等各项监测指标直至手术开始。结果麻醉诱导过程中,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脑电双频指数逐渐下降,相应局部脑氧饱和度也随之出现变化,且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803,P=0.001);而麻醉维持阶段,脑电双频指数与局部脑氧饱和度无关(r=0.147,P=0.396)。结论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施行幕上胶质瘤切除术,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能够准确地反映镇静深度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脑氧监测技术作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发展较快。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的病情,从而客观、正确、恰当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大大提高诊治的准确率和成功率。目前常用的脑氧监测技术有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脑动静脉氧含量差监测、近红外光谱监测和脑组织氧分压监测,本文对这些监测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作一一阐述。并客观评价了脑氧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的方向,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线光谱仪(Near infraied Spectroscope,NIRS)利用近红外光在特定范围内可以穿透头颅的特性,无创连续床旁监测大脑局部氧饱和度(rScO_2)和间断测定大脑平均输送时间。rScO_2是脑氧代谢和脑组织氧合程度的直接指标,对缺氧相当敏感,是脑监护领域内的最新进展。本文就NIRS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神经外科领域目前应用现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患侧颈动脉阻断对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择期行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52例,麻醉诱导前及颈动脉阻断前后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以芬太尼、异丙酚、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后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局部脑氧饱和度等。结果 HR在颈动脉阻断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MAP在颈动脉阻断后明显增高(P<0.05),而在阻断开放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bis在颈动脉阻断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患侧局部脑氧饱和度在颈动脉阻断后呈下降趋势,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阻断开放后逐渐恢复,开放后30 min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CEA术中患侧颈动脉阻断对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没有影响;CEA术可以改善患侧局部脑供氧。  相似文献   

6.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氧供需平衡发生改变,是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脑缺氧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可用于间接评估脑组织氧消耗情况,它反映了全脑氧供应和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评估全脑血流和脑代谢之间关系的有效指标。通过联合使用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颅内压监护及脑血流监测等多种临床监护手段,可以实现全程、动态且全方位地了解伤后病情进展情况,为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实践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在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搭桥术中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ASA Ⅰ ~Ⅱ级,Suzuki≥Ⅲ级,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下行脑血管搭桥手术.术中常规监测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温(T)、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及记录动静脉血气分析数据,并根据Fick原理计算脑动脉-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Ca - vDO2).术中维持BIS在40 ~50,按随机顺序调节呼吸参数,分别将PaCO2控制在30、40、50 mmHg水平,稳定10 min后记录上述监测指标.结果 术中MAP、HR、Hb、BIS、T、PaO2无显著变化.rSO2和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随着PaCO2的增减而升高或下降(P<0.01);Ca - vDO2随着PaCO2的增减而降低或升高(P <0.05);rSO2与SjvO2呈明显正相关(r=0.745,P=0.000),而rSO2与Ca - vDO2呈显著的负相关(r=-0.64,P=0.000).结论 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搭桥术中,rSO2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反映额叶脑血流及氧供需平衡的变化,预防术中脑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术中监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 O2)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全面监测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经颈内静脉逆向穿刺置管监测Sjv O2操作简便,可反复采集血液标本,实时动态评价脑氧供需情况和神经功能。本文简要综述术中监测Sjv O2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特别指出不能仅凭Sjv O2评价脑血流和脑代谢改变,应结合多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后局部脑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选择2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线光谱仪(NIRS)持续监测rScO2,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等,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rScO2均明显降低。23例存活病人术后早期rScO2呈不同程度上升,此后随ICP变化呈普遍下降然后又逐步上升的趋势。另6例rScO2呈持续性降低者均死亡。SpO2、SaO2、MAP除在死亡病例临死前进行性降低外,整个监测过程中均正常。结论NIRS持续监测rScO2能准确反映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持续监测颈静脉氧饱和度在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荐为早期发现颅脑创伤后继发缺血—缺氧的方法。文章概述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的生理基础,介绍监测方法及临床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国际神经损伤学术会议于199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意大利海滨城市尼米里召开。笔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现将这次会议有关颅脑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进展作一概述。 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监测技术 除目前临床常规采用床边监测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颅内压、氧饱和度等指标外,脑血流量、脑温、脑组织氧含量、脑微透析、脑诱发电位监测等技术已应用于临床。目前研究已证明脑血流量测定较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其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近红外线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利用近红外光在人脑组织的传导和吸收来获得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含量变动的信息,具有良好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分辨率、便携以及持续的床边监测,已成为临床脑生理学检测的有力手段,可无创地实时监测大脑局部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尽管NIRS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正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到缺血性卒中的诊疗、病中监测、结局预测、康复评定以及高原缺氧缺血性脑功能障碍检测中。NIRS安全无创、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恒定时,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则反映了脑的需氧量和脑的氧代谢率(CMRO_2)之间的平衡。当CMRO_2增高或需氧量减少时可引起SjvO_2的降低,相反,当CMRO_2减少或脑的需氧量增加时可使SjvO_2升高。作者调查严重颅脑损伤后SjvO_2升高(SjvO_2≥  相似文献   

14.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颈内静脉导管采血,同时穿刺桡动脉留置导管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O2),每6-8h或颅脑体征发生较大变化时分别采血送检;并特别采集急性脑损伤后24h血样。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计算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为观察SjvO2与预后的关系,将病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期限为病人死亡或出院为止。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SjvO2、CEO2、AVDO2变化:除伤后1 d以外,伤后2-5 d死亡组和存活组的SjvO2、CEO2和AVDO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静脉氧饱和度的监测结合CEO2、AVDO2的变化分析,可以间接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及氧代谢功能情况,反映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冠脉旁路移值术(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02—2019-01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OPCAB患者共有291例,均行脑氧监测,且术中尽力维持rSO2≥50%且在基础值的75%以上,称为脑氧组,于术前1 d、术后72 h和术后1周常规填写MMSE量表;选取2017-02—07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OPCAB患者126例,术中未行脑氧监测,为非脑氧组,于术前1 d、术后72 h和术后1周常规填写MMSE量表。结果(1)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左心室收缩功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并发症等资料无明显区别(P>0.05),2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2)2组患者术后3 d、7 d、3个月MMSE评分比较,脑氧组均明显高于非脑氧组(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桥血管数量、病死率、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无明显区别(P>0.05)。(3)2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脑氧组明显短于非脑氧组(P<0.05),住院总费用比较,脑氧组明显少于非脑氧组(P<0.05)。(4)脑氧组内根据是否出现POCD,把脑氧组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POCD组97例中出现rSO2低于正常下限共有41例,占组内42.3%(41/97),非POCD组194例中出现rSO2低于正常下限共有54例,占组内27.8%(54/194)。POCD组内rSO2低于正常下限明显高于非POCD组(P<0.01)。结论在OPCAB中,应常规脑氧监测,尽量同时维持rSO2≥50%和基础值的75%以上,能减少脑部缺血缺氧,降低POCD发生率,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ICP),脑氧摄取,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过度通气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PaCO,)维持在(4~4.67kPa)2h,同时监测颅内压,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行过度通气2h后,IC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0.53 kPa),脑氧摄取与血清NSE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轻度过度通气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没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脑组织损伤,不能放弃这种简单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进行肺复张对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9—2012-08,在我院住院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或出现ARDS需要进行肺复张的12例病人,在进行肺复张时监测颅内压、有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颈静脉球氧饱和度等。结果 12例病人共进行18次肺复张,其中16次达到肺泡复张。观察到随着PEEP水平的变化,相对应的MAP(平均动脉压)、SjVO2(颈静脉球氧饱和度)、ICP(颅内压)、CCP(脑灌注压)与复张前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AP的变化与CPP变化呈高度相关(P<0.05)。PEEP与CVP、ICP呈高度相关(P<0.05);PEEP与CPP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肺复张时病人MAP、ICP、CPP、SjVO2的变化大,实时MAP、ICP、CPP监测有助于在脑出血病人进行肺复张时进行安全性观察。  相似文献   

19.
脑氧代谢指标在颅脑损伤继发陛脑缺血判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可加重脑损伤,并导致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其病理变化过程较脑血管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更为复杂。近年来,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微透析技术、脑组织氧分压、放射影像学检查等脑氧代谢指标监测技术对于脑缺血的判定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进行复合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脑缺血证据,指导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即对这些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深部电刺激术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脑血管痉挛 cerebral vasospasm(CVS) 脑血流量 cerebral blood flow(CBF) 脑血流自动调节 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 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S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