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种因素参与慢性心力衰竭非常复杂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神经、激素系统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心力衰竭早期,药物治疗是关键。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肼苯哒嗪和硝酸盐等。  相似文献   

2.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新 《河北医药》2002,24(5):327-328,330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t fail-ure),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也可以说是由于心室功能失常及病理重构而导致的渐进性综合征。文献报道,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后,1年内总病死率为9%~12%,男性患者5年病死率为8%,女性为42%。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主要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因为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严重阶段,常见于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为此临床中通过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机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望和生活质量,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效果。为此本文从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治疗,观察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陆嘉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219-220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多进展。从治疗理论到临床实际治疗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在不断的完善中达到新的共识。本文重点阐述,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证[1]。也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由于心脏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求,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无力、水肿。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原则。方法 对临床药学实践和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临床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规方法。结论 随着人们对该病病理生理的认识和临床试验的不断深入,其药物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变化调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进步使严重心脏病患者得以度过急性期,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明显增加。随着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国际上大规模、随机双盲、有对照的临床试验,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实证,因而,有关的治疗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更新。1 心衰的发生发展机制1.1 心肌肥厚与心肌损伤、心衰:心肌细胞具有多样性,能对各种改变进行急慢性适应性调节。但成人心脏只能通过延长肌纤维、增加肌节数、肥厚,而不能使心肌细胞数增加。人心肌细胞出生后即不分裂,蛋白质合成速度亦很慢,当心脏超负荷时,…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大量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以存活,加上乙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脑血管病等发病率较高,导致心衰的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效果,规范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9月三个月期间住院的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的药物治疗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没有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占不用此类药原因的27.8%,没有考虑使用 ACEI/ARB 占不用此类药原因的31.5%,心功能明显改善的患者有33个(占47.8%)。结论自我国卫生部颁布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以来,本院心力衰竭患者经规范化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心力衰竭越来越成为当今医学的一个重大问题。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使得心力衰竭的治疗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就目前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和观点,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研究所获得证据的缺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列举了曲美他嗪、他汀类药、辅酶Q10、维生素D、中药和铁剂等类似营养性质的药物,此类药物不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范围之内,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希望以此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选择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王慧媛  陈丽 《中国药房》2005,16(20):1587-158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人群中 CHF的发病率约1.3%~5.6%,且该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目前,人们已明确神经内分泌紊乱和心室重塑是 CHF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炎所致的 CHF患者,其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升高,且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逐渐增高[1].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日趋成熟, CHF治疗的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经典的"CHF常规治疗"(即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拮抗药"的应用[2].  相似文献   

13.
黄希正 《河北医药》2004,26(5):369-370
近年来已明确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介导心室重塑。心肌重塑的刺激或介导因素很多,初始的心肌损伤,有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其他如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6、8等,在心衰患者的循环水平或组织水平均有升高。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G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简称心衰,为心功能异常不能泵出足够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美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约500万,年龄超过65岁者大约6%~10%患有心力衰竭,每年大约需要5亿美元用于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据国内50家医院调查统计,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平均占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39例肺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病人中,治愈21例,好转9例,显效3例,无效6例。结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一个逐步发展而又危及生命的过程,如果任其发展至晚期,治疗效果差且浪费经济,因此早期、规律、有效预防和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心衰机制新观点一个世纪以来,对心力衰竭(CHF)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从40~60年代的心肾学说到70~80年代血流动力学说,即前、后负荷学说,再到90年代以来的心室重塑(VentricularRemodelling)学说。心室重塑是由一系列复杂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的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是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慢性激活的结果。心室重塑加剧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由此而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认为,神经细胞内分泌系统包括肾上腺素能神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口服药物、静脉药物的应用治疗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原因主要为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等级一般为Ⅲ、Ⅳ级,在选择口服药物时,大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但是使用最多的依然为利尿剂;静脉药物都运用新功能不全患者中。100例患者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之后,产生了显著的效果,有效率为87%(87/100),患者治疗前后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临床药物治疗开始和指南符合,但是,其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脑钠肽属于全新的一种改善患者新功能不全的药物,逐渐受到重视,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得到普遍的运用,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能够对其治疗活动加以规范,做好对医师的培训、患者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1040例病因与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湖坤  陈纪平  陈锦武 《河北医药》2004,26(11):859-860
目的了解我院1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病因、药物治疗与转归的情况,为今后心衰病人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1993年至2003年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心衰病种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病;10年来住院期间治疗心衰的药物使用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洋地黄使用率有下降,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桔抗剂使用逐步上升。住院期间明显改善率逐渐递增,病死率明显递增,但明显高于同期心血管病病死率,心衰死亡占心血管病总病死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1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主要病因从风心病演变为冠心病;住院心衰病人的用药仍以传统药物为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明显增加;心衰患者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比例没有下降,虽然心衰病死率下降,但其在心血管病中的死亡比率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0.
郭凤贤 《河北医药》2006,28(12):1205-1206
慢性心力衰竭(chrome heart failure,CHF)是常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常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虽然冠心病病死率在下降,但CHF的病死率仍在上升,据资料显示心衰患者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20%,病死率却占40%以上.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对慢性心衰的观点有了很多突破性的新理念,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