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63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63基因蛋白在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p63蛋白在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3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有1例p63蛋白弱阳性表达,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63蛋白均为阳性。ALK蛳1阳性与ALK蛳1阴性、T型与Null型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p63蛋白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临床分期、<48岁与≥48岁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63基因及其蛋白可能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63蛋白的过表达是判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有意义指标;提示p63可能为癌基因而非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63和surv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63蛋白和survivin蛋白在52例DLBCL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p63、survivin在DLBCL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 %(33例)和76.9 %(40例),p63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呈阴性表达,survivin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阳性率为20.0 %(2例),p63和survivin的表达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3、survivin阳性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68.0 %和71.4 %,高于阴性组的22.2 %和30.8 %。p63、survivin阳性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8.5个月和17.5个月,低于阴性组的29.0个月和30.3个月。结论 p63和survivin可作为DLBCL的疗效和预后指标,可在早期筛选出常规治疗预后不良的病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Pokemon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okemon蛋白和p53、Bel-6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okemon和p53、Bel-6在DLBCL中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LH)中的表达.结果:Pokemon在50例DLBCL和10例RLH中的表达分别为35例(70.0%)和1例(10.0%),Pokemon在DLBC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RLH中的表达(P<0.01);Pokemon在20例GCB(Gernlinal Center origin ofB-cell)型(12/20,60.0%)和30例non-GCB(non-Geminal Center origin of B-cell)型DLBCL患者中(23/30,76.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在GCB型DLBCL中的表达率(5/20,25.0%)明'显低于在non-CCB型DLBCL中的表达率(16/30,53.3%),P<0.05;35例Pokemon阳性DLBCL中p53阳性18例、Bel-6阳性16例,而在15例Pokemon阴性DLBCL中p53阳性3例、Bel-6阳性2例,在DLBCL中Pokemon表达分别与p53和Bcl-6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okemon在恶性程度较高的non-GCB型的表达率较GCB型有更高趋势.Pokemon的阳性表达与突变型p5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okemo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共同参与了DLBCL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Pokemon-p53细胞转化通路在DLBCL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53和Ki-67在DLBCL免疫类型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p53和Ki-67在DLBCL免疫类型中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25例GCB中p53的阳性率为16.0%,35例non-GCB中p53的阳性率为45.7%,两者之间P〈0.01;25例GCB中Ki-67高表达4例,35例non-GCB中Ki-67高表达18例,两者之间P〈O.01;p53阳性DL-BCL20例中ki-67高表达12例,p53阴性DLBCL40例中Ki-67高表达10例,两者正相关。结论 p53、Ki-67的表达与DLBCL的免疫类型相关,GCB类型中低表达,non-GCB类型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B细胞淋巴瘤中bcl 6、p5 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34例小B细胞淋巴瘤进行bcl 6和p5 3的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结果 :bcl 6阳性率 35 3% (12 / 34) ,且全部表达于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 (12 / 12 ) ,与其他组类型小B细胞性淋巴瘤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p5 3蛋白阳性率 2 6 5 % (9/ 34) ,其中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为 4 1 7% (5 / 12 )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为 17 6 % (3/17)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为 33 3% (1/ 3) ,而套细胞淋巴瘤阴性为 0 (0 / 2 ) ,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bcl 6可作为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的特异标志而区别于其他类型小B细胞淋巴瘤 ;p5 3的异常表达在这一组恶性淋巴瘤中无类型倾向性 ;可能有多种基因异常参与了这一组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其IPI有关(P<0.05)。p53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12,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和c-myc蛋白有助于判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复发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53突变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预测作用,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初治DLBCL患者6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突变蛋白和CD10、bcl-6、MUM1的表达,分析p53突变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分子分型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8.4 %(30/62)的患者表达p53突变蛋白。p53突变蛋白表达与初始治疗反应有关(χ2=20.365,P=0.040),阳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33.3 %(10/30),阴性组为59.4 %(19/21);与分子分型有关(χ2=31.023,P=0.021),阳性组非生发中心型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83.3 %和56.2 %;与其他临床特征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突变蛋白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阳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均短于阴性组(χ2=36.784,P=0.005和χ2=35.276,P=0.006)。结论 p53突变蛋白表达是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能够用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p27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洪  吕大同  易胜中  李相华  王勇 《癌症》2000,19(7):699-701
研究P27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预后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蛋白在73例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用log-rank检测检测P27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p27kipl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l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宫颈癌、25例宫颈非典型增生、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7kipl表达情况.结果p27kipl在宫颈正常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其中强阳性率87.5%明显高于宫颈非典型增生或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28%)(P<0.01);宫颈癌临床0期、Ⅰa期~Ⅰ b期、Ⅱa~Ⅱ b期的强阳性率分别52%、25%、21%,0期与Ⅰ期、Ⅱ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化程度高(G1)、中(G2)、低(G3)者的强阳性率分别为52%、29%、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3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kipl表达强阳性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和85%,显著高于低表达者的67%和51%(P<0.05).结论p27kipl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p27kipl可能成为反映肿瘤恶性表型的指标,对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Skp2和p27kip1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DLBCL石蜡样本中Skp2、p27kip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DLBC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DLBCL中Skp2阳性表达率为60.4%,显著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25.0%(P<0.05);而DLBCL中p27kip1阳性表达率为26.0%,显著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65.0%(P<0.05)。DLBCL中Skp2的阳性表达与AnnArbor分期、结外病灶数、B症状、LDH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PS评分无关(P>0.05)。其中Ⅲ ~Ⅳ期、结外病灶数≥2组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4%和80.0%,显著高于Ⅰ ~Ⅱ期、结外病灶数<2组的48.4%和55.3%(P<0.05);有B症状、LDH水平升高组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和69.0%,显著高于无B症状、LDH水平正常组的46.6%和36.0%(P<0.05)。DLBCL中p27kip1的阳性表达与AnnArbor分期、B症状、LDH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结外病灶数、PS评分无关(P>0.05)。其中Ⅲ ~Ⅳ期、有B症状、LDH水平升高组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0.5%、18.3%,显著低于Ⅰ ~Ⅱ期、无B症状、LDH水平正常组的33.9%、36.2%、48.0%(P<0.05)。DLBCL中Skp2与p27kip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kp2和p27kip1在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Skp2和p27kip1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有价值的指标,Skp2和p27kip1在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独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6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与 3号染色体长臂 3 q2 7 3 q2 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 12 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6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GH)技术分析 70例原发性肺鳞癌和肺腺癌标本染色体的改变。同时分析p63基因的蛋白表达与 3号染色体长臂末端改变的关系。结果  12 2例非小细胞肺癌 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5 9例鳞癌中 5 1例 ( 86.44 % ) p63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 ;3例大细胞肺癌中 2例 ( 66.66% )为阳性 ;60例腺癌仅有 1例 ( 1.67% )为阳性。p6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级、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生存率无关 (P >0 .0 5 )。 70例非小细胞肺癌CGH分析结果发现有3 2例 3 q2 7 q2 9区域出现DNA扩增 ,3 0例鳞癌中 2 4例出现 3 q2 7 q2 9区域DNA拷贝数目的增加 ,40例腺癌仅 8例发现 3q2 7 q2 9区域DNA获得。p63免疫组化阳性率与 3q2 7 q2 9区域的改变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2 4例鳞癌 p63阳性者中 ,2 3例 ( 95 .83 % ) 3 q2 7 q2 9区域有显著的获得 ,1例 p63基因蛋白表达呈阳性的腺癌患者的 3 q2 7 q2 9区域有DNA拷贝数目的增加。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 p63免疫组化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bcl-2、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73例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2、bcl-6、MUM-1的标记。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其中57例t(14;18)染色体异位bcl-2基因的异常情况和54例bcl-6基因所在的3q27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 肿瘤细胞表达CD10、bcl-6、MUM-1、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15.1 %、38.4 %、71.2 % 、79.2 %。57例患者中16例(28.1 %)存在t(14;18)。bcl-2蛋白表达与免疫学亚型有相关性(P=0.035),t(14;18)与预后有相关性(P=0.045),t(14;18)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710)。54例中3q27染色体断裂11例(20.4 %),扩增14例(25.9 %)。bcl-6阳性表达较阴性者预后好(P=0.041)。bcl-6与3q27断裂和扩增无相关性(均P=1.000)。结论 bcl-2、bcl-6蛋白和基因表达是各自独立的事件,它们在DLBCL中的意义不同。bcl-2蛋白是与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bcl-2阳性的GCB型预后较差;t(14;18)是独立预后事件,阳性者预后较差,对靶向治疗患者应检测t(14;18);bcl-6蛋白的表达有助于DLBCL的预后判断,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3q27染色体断裂可能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15.
胃癌组织p53、p63、p7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p63、p7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胃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53、p63、p73蛋白表达,同时用Tunel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胃癌组织p53、p63、p7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旁组织(P<0.05);低、未分化型腺癌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型腺癌(P<0.05);有淋巴转移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p53、p63、p73高表达的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减少,早期胃癌凋亡低于晚期胃癌(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p63、p7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延缓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机制障碍可能是胃癌增生失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p53和MYC的表达及与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收诊确认的149例DLBCL患者,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瘤组织中p53和MYC表达量,并采用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MYC、p5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YC基因的表达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BCL2/BCL6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但MYC重组导致患者IPI指数较高、疾病分期较晚、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p53表达升高(均P<0.05)。生存率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发现,MYC高表达患者中p53表达升高具有较差的预后(IPI指数较高):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差。 结论:p53和MYC高表达的协同作用导致DLBCL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p53、p27、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p53、p2 7、bcl 2三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76例手术切除NSCLC标本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76例标本中 2 8例(36 .84% )p53过度表达 ,34例 (44.74% )p2 7过度表达 ,37例bcl 2过度表达 (48.68% ) ,7例患者p53、p2 7、bcl 2均过度表达。p53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 ,bcl 2和p2 7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且高、低分化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但是三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 (P >0 .0 5)。结论 p53、p2 7和bcl 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