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细胞计数对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观察的指导价值。方法:将57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指导组按CD4+细胞计数指导艾滋病护理,常规组按艾滋病常规护理。结果:CD4+细胞计数变化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两组病死率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4+细胞计数可指导临床观察病情变化,预测疾病转归及可能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青 《当代医学》2014,(6):47-48
目的研究艾滋病引发机会性感染的易感病种。方法对174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综合状况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细菌、真菌、病毒均可引发机会性感染,且多表现为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CD4+T细胞计数水平的下降提示免疫力下降,并高度提示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结论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病况复杂,应密切监测CD4+T细胞计数水平,早期防控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服用奈韦拉平(NVP)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中,使用奈韦拉平初治发生皮疹和肝损害的情况统计及相应处理对策。方法将170例艾滋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多少分为两组。 A组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B组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两组初治患者使用以下方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或司他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监测肝功能,血常规,CD4+T淋巴计数,监测有无皮疹变化。分析两组3个月内的肝功能变化观察皮疹情况。分析皮疹及肝损害发生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A组皮疹发生率为24.7%,B组皮疹发生率为5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肝损害发生率为12.9%,B组肝损害发生率为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奈韦拉平皮疹和肝损害的发生率与CD4+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4.
《世界感染杂志》2004,4(6):547-549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与外周T细胞亚群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技术对40例艾滋病病人T细胞亚群与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IDS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的发生与CD4^ 细胞的变化有关,CD4^ 细胞的水平越低所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也越严重。结论 动态观察细胞免疫状况有助于预防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及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进行 HAART 的202例艾滋病患者,按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 A 组(≤100?μL-1,104例)及 B 组(>100?μL-1,98例),定期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优于 A 组。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在抗病毒治疗后9个月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较 A 组更快,但在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 两组 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免疫重建速率,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则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6.
187例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京市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 特点以及感染发生频率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4~2009年收治的187例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109例 (58.29%) 发生机会性感染,共263例次?入院时基线CD4+ T细胞计数≥ 200个/μl者感染率为9.38% (6/64),计数 < 200个/μl者则为83.74% (103/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95.75,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机会性感染有统计学关联的变量为入院时基线CD4+ T细胞计数 (OR = 0.977,P < 0.001)?随着CD4+ T细胞计数的进行性下降,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的比例逐步升高?结论:南京市艾滋病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是肺部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日常治疗中,应定期监测CD4+ T细胞计数,给予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加强治疗随访和数据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7.
段勇波  杨皓莹 《吉林医学》2011,32(27):5679-5679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机会感染的特点及与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在治疗4个月内机会性感染的特点,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CD4细胞计数,分析患者机会感染与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机会感染,共计98例次,其中口腔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带状疱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等;当CD4≥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病率较低,当CD4<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CD4的计数减少,机会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机会感染发病率高,随着CD4细胞的计数减少,患者机会感染的发病率、累及部位增加,病情也愈加凶险,将CD4细胞的计数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测,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机会感染的特点及与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96例患者CD4细胞计数,分析不同CD4水平患者的机会感染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有46例发生机会感染,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发烧、消廋、乏力、口腔白斑、腹泻等;机会感染主要有:口念珠菌感染、肺炎、带状疱疹、肺结核等。当CD4细胞数≥200/μl时,感染率为25.0%,机会感染发病率较低,当CD4细胞数<200/μl时,感染率为63.1%,机会感染显著升高。结论随着CD4细胞的计数减少,HIV/AIDS患者机会感染发病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抗艾扶正胶囊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青海地区艾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医组)34人,单纯西医治疗组(西医组)28人,总疗程6个月(2个疗程)。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副反应发生,机会感染发生,CD4+T淋巴细胞计数改变的情况和治疗疗效等。结果:中西医组2个疗程后乏力、腹泻、发热、皮疹等临床症状均减轻,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副作用减轻,出疹减少,食欲不振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细胞上升,肝功能改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机会性感染出现的次数中西医组较西医组明显减少,体重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扶正抗艾胶囊联合抗HIV病毒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免疫重建功能,服药的依从性,减少了机会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0.
新疆艾滋病患者84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新疆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84例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免疫功能及HIV相关的机会性感染特点。结果:新疆地区84例不同民族HIV阳性率不同,其中维吾尔族占73.8%;HIV感染平均年龄为32岁;感染途径主要是静脉吸毒(54.8%)及性传播(25.0%);HIV感染者中无业人员占53.6%;机会性感染中结核病占23.8%,其次为HCV/HIV和HBV/HIV的混合感染(分别为23.8%、21.4%);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HIV感染者占85.5%。结论:新疆艾滋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年轻发病多见,维吾尔族多见,大多数因静脉吸毒和性途径而感染;结核病、HCV/HIV和HBV/HIV的混合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首次就诊时大多数患者CD4^+T细胞计数已低于200个/mm^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肺保元汤联合西医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41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Treatment group,T组)21例,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20例.C组按重症肺炎指南进行常规西医治疗,T组在C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肺保元汤.于治疗前(第0天)和治疗后第21天分别进行重症肺炎征候评分,计算T组及C组治疗有效率;并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 CD8-及CD3+ CD4-CD8+细胞的分类计数,计算外周血CD3+ CD4+ CD8-/CD3+ CD4-CD8+比值.结果:第0天:T组及C组重症肺炎证候评分无差别;外周血CD3+ CD4+ CD8-及CD3+ CD4-CD8+细胞的分类计数,CD3+CD4+CD8-/CD3+ CD4-CD8+比值无差别.第21天:C组死亡1例,无效2例;T组无死亡病例,无效2例,T组有效率较C组有所提高(91% vs 85%),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组及C组证候评分下降,但两组间对比无差别;T组及C组外周血CD3+CD4+ CD8-和CD3+ CD4-CD8+计数均增高,且T组与C组相比上升更为明显,CD3+ CD4+ CD8-/CD3+ CD4-CD8+比值下降,两组间对比无差别.结论:清肺保元汤可能通过抑制CD3+ CD4+ CD8-和CD3+CD4-CD8+细胞的过度凋亡治疗重症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HIV-1)型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 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仪(Roche公司)和流式细胞仪(FACSCOUNT)绝对计数法对95例HIV-1型AIDS患者定量检测血浆中HIV-1 RNA和CD4+T淋巴细胞数。结果  低文化程度的35~50岁已婚男性农民是HIV-1型AIDS患者的多见人群,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机会感染最常见部位是呼吸系统感染90例次(51.5%);机会感染发病率最多的是细菌性肺炎48例次(27.4%);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水平分为5组,细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感染性腹泻及单纯疱疹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机会感染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生例次率为97.7%;病毒量<103拷贝/ml的AIDS中,以CD4+T细胞数在200~399个/μl的个体较多(75%),病毒量≥105拷贝/ml的AIDS中,CD4+T细胞数在<200个/μl的个体45例(73.8%);CD4+T淋巴细胞值与病毒载量对数值呈负相关(r =-0.34,P <0.01)。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随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CD4+T细胞计数是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CD4+T细胞计数观察是预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线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随访并初次接受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的成年HIV/AIDS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94例HIV/AIDS患者,其中男性1012例,女性82例,以30~44岁者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消瘦等,其中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达53.3%,其次为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28.9%)。肺部感染、PCP、口腔真菌感染、带状疱疹、CMV视网膜炎和淋巴瘤的发生率在CD4<200个/μl组显著高于CD4≥200个/μ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机会性感染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CD4细胞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密切观察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期检测CD4细胞,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控制机会性感染,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丁佩佩  何纲  谭雅仪  吴兴柳  甄沛林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93-1393,1420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动态。方法收集62例艾滋病患者分为黄芪联合HAART治疗组30例和常规HAART治疗组32例,各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经1、3、6个月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经3、6个月治疗后黄芪联合HAART治疗CD4+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常规HAAR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HARRT治疗而言,黄芪联合HAART治疗能更有效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覃海明  农影星 《广东医学》2016,(Z2):116-117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合并眼部疾患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感染科收治确诊为AIDS患者到眼科会诊,合并眼科疾患69例(93眼),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直接眼底镜检查,外周血常规、CD3+/CD4+/CD8+、血培养、感染免疫学五项、血及尿巨细胞病毒DNA检测,总结病患的临床特点,分析伴全身机会性感染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69例病患中,合并全身机会性感染66例(90眼),睑皮炎8例,眼睑血肿1例,结、角膜炎14例,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21例,葡萄膜炎7例,眼内炎4例,视网膜脱离1例,眼-神经病患14例,死亡4例,3例眼部疾患为首发症状,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67例。结论 AIDS合并眼部疾患多伴有全身有机会性感染,CD4+T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与CD4+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的特点与CD4^+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326例HIV/AIDS患者,对其中312例进行CD4^+分析。结果机会性感染率+为94.17%,以肺部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各种感染性腹泻、皮肤感染和败血症为主。312例患者中,CD4^+〉350+个/μ18例(5.77%),CD4^+在200~350个/μl之间34例(10.89%);CD4^+〈200个/μl260例(83.33%),其中CD4^+在+++100~199个/μl和50~99个/μl之间时均为47例(各15.06%),CD4^+〈50个/μl166例(53.2%)。312例患者中共+发生669例机会性感染,CD4^+〉350个/μl时,发生机会性感染13例(4.17%)。200~350个/μl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0例(9.61%)。CD4^+〈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251例(80.44%),CD4^+在100~199个/μl和50~99个/μl++之间时均发生机会性感染44例(各14.1%),CD4^+〈50个/μl发生机会性感染163例(52.24%)。机会性感染率在CD4^+大于350与小于50个/μl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会性感染:随着CD4水平的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多部位感染增多,病情亦愈加凶险。各种细菌、真菌、原虫、病毒感染可同时出现,并累及多器官、多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成人HIV阳性患者启动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过程中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时机以指导治疗.方法 179例HIV感染者分为A组(CD4+≥350/μL),B组(200/μL≤CD4+<350/μL),C组(CD4+<200/μL)三组.使用ART治疗,观察时间为1年,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及治疗过程中的病死率.结果 三组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C组最高(62.50%),A组最低(6.52%),B组为(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感染C组(15.28%),高于A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则C组(36.11%)高于B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启动ART治疗可以预防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对于CD4+细胞数较低的患者,ART治疗的前3个月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锌硒宝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门诊临床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120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名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缓解期加强护理。治疗组60名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锌硒宝及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血T淋巴细胞CD4+,CD8+数量测定。结果治疗组T细胞亚群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锌硒宝联合匹多莫德能有效提高 CD4+、CD4+/CD8+,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辨证治疗艾滋病21例患者1年的疗效和患者血CD4 细胞水平变化,血常规变化。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将21例患者分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组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组,HIV感染组单用中药汤剂治疗,AIDS组采用中药汤剂加西药抗病毒药治疗,疗程1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l年后患者血CD4 细胞变化,血常规变化和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普遍症状及体征好转,好转率达95%;血CD4 细胞平均计数上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治疗后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辨证治疗艾滋病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CD4 细胞水平和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浪  唐红  卢家桀 《四川医学》2005,26(10):1091-1092
目的探讨四川省艾滋病(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3例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中,以发热就诊20例,其中入院诊断为原因不明发热(FUO)共18例.入院时有21例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1400个/mm^3,其余2例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在1400个/mm^3~1900个/mm^3之间.其机会性感染部位共涉及5大系统,以呼吸、消化、皮肤为主;病原体中真菌12例,病毒5例,结核分枝杆菌4例,细菌1例,病原体不明5例,具体感染部位及病原体见表1.23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机会性感染治愈1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6例.有3例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方案为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结论 AIDS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特点是累及的器官系统广泛,被感染的机会频繁且通常可同时有数种机会性感染存在.总淋巴细胞计数可在无条件进行CD4^+细胞绝对计数检测的情况下,作为用于替代CD4^+细胞计数的指标反映机体的免疫抑制水平,同时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遇到发热待诊病例且合并总淋巴细胞计数低下应提高对AIDS的警惕性和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