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42-1645
新生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常需要反复多次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为临床诊断、抢救、用药提供重要依据,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目前临床采集新生儿血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四肢静脉、头皮静脉乃至后囟等部位,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静脉采血部位和最佳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周敏  史清秀 《医学文选》2002,21(3):326-327
在新生儿疾病的诊疗过程中 ,常需要采集血标本检测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的目的 ,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血标本质量密切相关。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很大 ,临床上多见溶血、凝血等现象。为了寻求合理的采血方法 ,提高血标本质量 ,对 2 4 8例新生儿作比较观察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4 8例 0~ 2 8天住院新生儿 ,年龄最大 2 5天 ,最小出生 2 0分钟 ,体重 1 .2~ 4.1 kg,其中1 32例行躯干、四肢静脉采血 ,1 1 6例行头皮浅静脉置管采血。1 .2 方法及部位 1 .2 .1 躯干、四肢静脉采血 (滴血法 )  1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采用新生儿手背静脉采血,用于新生儿筛查血片标本的制作,探讨其对血片标本一次性成功率及对采集部位发生水肿、瘀斑、疼痛刺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出生并符合行疾病筛查的新生儿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行手背静脉采血进行新生儿筛查,对照组采集足跟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血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部位的肿胀、瘀斑形成总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背静脉采集血片标本应用于新生儿筛查减轻了新生儿痛苦,减少了新生儿皮肤受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宁克颖  武治国  张文生 《安徽医学》2013,34(11):1643-1646
目的探讨婴幼儿不同部位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0例行静脉采血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及采血部位的穿刺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婴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大隐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幼儿以大隐静脉采血和按压时间最短、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最低。结论静脉采血建议婴儿选择股静脉,幼儿选择大隐静脉,但仍需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和采血量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后的头皮针在新生儿静脉微量血清采集中应用的意义.临床上新生儿静脉采血,一般常用深静脉,如股静脉、颈外静脉,对新生儿的创伤和痛苦较大,并且常常造成穿刺损伤,新生儿家长难于接受,并在寒冷的冬天因过份暴露造成新生儿着凉而加重病情.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院从2004年1月以来采用了改良后的头皮针应用于新生儿微量静脉采血,经过不断探讨,无论在减轻痛苦、操作方法的简化及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检测准确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针刺挤压取血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肘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肘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无溶血或凝血)、采血时间、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0%,对照组84.0%;标本合格率:观察组98%;对照组86%;采血时间:观察组4.0±0.98min;对照组6.0±1.42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3.2%,对照组18.6%;两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新生儿肘静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高,操作用时少、标本合格率高(无溶血及凝血)、穿刺部位损伤小,是一种较实用的新生儿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的质量;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将60例新生儿按单日、双日出生分成两组。观察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手背浅静脉;对照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缘。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t=4.3337,p〈0.01。结论:应用手背浅静脉采血。可以提高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及一次性标本合格率,避免新生儿足底水肿及瘀斑,减轻新生儿疼痛,缩短新生儿啼哭时间。  相似文献   

8.
陈敏  黄丽春 《九江医学》2005,20(2):73-74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1~5岁小儿血管径相对较小,血管壁薄,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就有可能发生烧伤休克,烧伤后采血部位受影响,检验项目多,采血量大,常使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自2002年以来,我科开展负压式股静脉采血法运用于烧伤患儿,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静脉斜穿刺采血和股静脉直穿刺采血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580例需取血进行化验的刚出生患儿和1个月以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股静脉斜穿刺术和直穿刺术采血,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股静脉斜穿刺采血时患儿面部表情,哭声,口周、鼻根皮肤颜色,采血侧下肢皮肤颜色与股静脉直穿刺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穿刺1次采血成功率97%,穿刺操作时间5分钟,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8%,标本溶血率4%.直穿刺1次采血成功率为77.7%,穿刺操作时间为10分钟;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20%,标本溶血率11%.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斜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直穿刺采血对患儿机体影响小,患儿痛苦轻,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不易发生意外,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孙婧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34-53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8名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A组)采用股静脉采集血标本;对照组(B组)采用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结果:通过股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采血量符合验血需要。通过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浅表、易见,容易穿刺,但静脉较细,采血量不符合检验需要,影响穿刺成功率。结论:新生儿行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优于头皮静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符合检验标准,在临床上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曹萍 《柳州医学》2007,20(2):123-123
一般新生儿住院需检验血18项、肝、肾功等项目需采血6~8ml,新生儿外周静脉细小,采血量少,很难抽出6~8ml血,故临床采血以股静脉采血为主,但股静脉采血暴露范围大,易使患儿受凉,而桡  相似文献   

12.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采血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加上患儿因恐惧、害怕、疼痛不合作,多数患儿会剧烈挣扎,常常抽不到足够的血标本量,以至影响到检验的结果。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儿特点和病情,选择最适宜的部位进行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肘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肘静脉采血;对照组55例,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无溶血或凝血)、采血时间、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 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4%,对照组83.6%;标本合格率:观察组98.2%;对照组 87.3%;采血时间:观察组(4.0±1.05)min;对照组(6.2±1.38)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3.6%,对照组18.2%; 两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新生儿肘静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操作省时、标本合格率高(无溶血及凝血)、穿刺损伤小,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新生儿采血方法,家长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90例)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斜角股静脉进针采血,对照组(90例)应用一次性注射器垂直法穿刺抽取血标本。结果实验组采血标本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而穿刺部位损伤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对新生儿进行采血成功率高,适应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接受度和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孙婧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7):534-53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8名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A组)采用股静脉采集血标本;对照组(B组)采用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结果通过股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采血量符合验血需要.通过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浅表、易见,容易穿刺,但静脉较细,采血量不符合检验需要,影响穿刺成功率.结论新生儿行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优于头皮静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符合检验标准,在临床上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两种采血方法对婴幼儿血培养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使用两种不同部位采血方法,对血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12例患儿分别用两种采血方法(头皮静脉法,股静脉法)采血进行血培养检测,均用专用儿童培养皿,用肉汤培养基培养24-48h后,分离出患儿两个培养皿中出现的致病菌。结果股静脉采血法培养出的致病菌种类明显多于头皮静脉采血法培养出的致病菌种类(P〈0.05),且出现的假阳性率高。结论婴幼儿血培养用头皮静脉采血法检测出的细菌种类明显少于股静脉采血法,符合临床医生的诊断,可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故婴幼儿血培养采血宜首选头皮静脉采血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使用两种不同部位采血方法,对血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患儿分别用两种采血方法(头皮静脉法,股静脉法)采血进行血培养检测,均用专用儿童培养皿,用肉汤培养基培养24-48h后,分离出患儿两个培养皿中出现的致病菌. 结果股静脉采血法培养出的致病菌种类明显多于头皮静脉采血法培养出的致病菌种类(P<0.05),且出现的假阳性率高.结论 婴幼儿血培养用头皮静脉采血法检测出的细菌种类明显少于股静脉采血法,符合临床医生的诊断,可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故婴幼儿血培养采血宜首选头皮静脉采血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采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腋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照组60例常规静脉采血,比较两种方法首次穿刺采血成功率、血标本质量及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采血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又能确保血标本质量,可反复采血,减轻患儿痛苦,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住院期间需要采集血标本进行相关检查,传统的静脉采血方法常无法一针采集足够的血液标本量,需再次甚至多次穿刺,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焦虑,影响诊治。因此需要摸索出更适合新生儿的采血方式,以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我科成功开展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周岁以内婴儿及新生儿静脉采血是儿科病房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婴儿及新生儿由于四肢短,皮下脂肪相对较厚,前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显露不明显,故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但其操作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易伤及动脉或神经,有一定危险性,不易被家长所接受;且由于小儿惊恐致哭闹、挣扎等原因易导致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