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乳腺湿疹样癌(附12例分析)三明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叶一泉,肖坚三明钢铁厂医院纪连丁乳腺湿疹样癌又称乳腺派杰(Paget)氏病,现已知为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上少见。我们25年来收治12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分析于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女11...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乳腺原位乳头状癌组织在病理检查中的不同表现。方法将9例病理组织行常规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及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①一般检查未见癌转移;②显微镜检查:肿瘤细胞呈单层或复层与导管轴呈垂直排列,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③电镜检:癌细胞的乳头状突起没有肌上皮细胞,基底膜缺损或完全缺乏。结论遇到该类肿瘤应广泛、多取材、仔细观察,认真对照良恶性诊断标准,必须要仔细鉴别,慎重对待,才可做出原位乳头状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乳腺髓样癌是乳腺癌中较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预后有自己的特殊性,文献报道不多。我们对61例乳腺髓样癌(典型髓样癌27例,不典型髓样癌3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在妇科乳腺疾病中较为少见,病理特征是癌变的细胞产生大量黏液性物质,积聚在细胞外液中形成"黏液湖"征。此种疾病伴有假良性形态的黏液囊肿样改变,其生长缓慢,基本无转移,经手术治疗后,效果显著,预后良好。现选取在1991年至2011年间,我院接诊并经手术切除部分组织做病理切片确诊为乳腺黏液癌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乳腺粘液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乳腺粘液癌所有患者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理组织学变化、临床分期、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岁以上和加~50岁者,分别占48.39%(15例)、45.16%(14例);从发现包块或溢液至就诊时间平均(32.5±2.8)个月;临床以乳房包块占64.52%)、乳房胀痛(18例,占58.06%)、乳头溢液(2例,占6.37%)为主要表现,外上象限为好发部位;31例患者X线检查可见表现为团块状影;肿瘤直径平均(5.5±2.8)cm;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2.90%);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本组31例黏液癌中属单纯型者22例(占70.97%),混合型9例(占29.03%);Ia期2例(占6.45%,),Ib期2例(占6.45%),Ha期22例(占70.97%),Ⅱb期2例(占6.45%),Ⅲa期1例(占3.23%),Ⅲb期1例(占3.23%),Ⅳ期1例(占3.23%)。结论乳腺黏液癌以中老年人为好发人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外上象限为好发部位,临床无典型症状,病理分型以单纯型为主,临床分期以Ⅱa期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乳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检查方法包括进行巨检、镜检、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结果巨检1例肿物结节状,另1例破碎状,肿物实性。镜检发现癌细胞异型明显,无乳腺器官样结构,而是乳腺鳞状细胞癌形态。免疫组化检测2例P63、CK5阳性,ER、PR、HER-2均为阴性。病理诊断2例均为典型鳞状细胞癌。结论虽然乳腺鳞状细胞癌的检查标本在形态学上具有典型特点,但诊断时还需严格掌握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2例乳腺腺样囊性癌(ACC),分析ACC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分析乳腺AC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乳腺ACC大体上表现为界限较清楚的肿块,光镜下组织形态相似于涎腺的同型肿瘤,具有双相性组织形态特点,由腺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样肌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阴性;腺上皮细胞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c-kit(CD117)表达阳性;肌上皮细胞p63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表达阳性,而肌钙结合蛋白(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HC)表达阴性,癌巢周围可见Ⅳ型胶原(Ⅳ-C)阳性。结论 AC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且不同于发生在涎腺的同型肿瘤。ACC预后好,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淋巴结受累少见。  相似文献   

9.
乳腺黏液癌病理统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雨 《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20-221
<正>乳腺黏液癌又称黏液腺癌或胶样癌,在乳腺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有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尤以老年妇女多见,通常生长缓慢,但可长的很大,肿块较局限和境界清楚。现就农垦牡丹江分局中心医院病理科近2年所遇8例乳腺黏液癌,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头湿疹样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头湿疹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检查与诊断,依据检查结果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病理诊断情况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37例患者表现为乳腺皮肤出现湿疹样,18例患者伴乳头溢液特征,24例患者同时伴有乳腺肿块。9例患者行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其中1例患者被确诊为乳头湿疹样癌,3例患者被诊断为乳腺癌;8例患者行病灶皮肤表层组织刮片病理检查,2例患者被确诊为乳头湿疹样癌;7例患者行病灶皮肤表层组织切取活检均被确诊为乳头湿疹样癌;6例患者行穿刺细胞学检查或切除病理检查均诊断乳腺癌。28例患者行乳腺钼靶摄片,26例诊断或拟诊为乳腺癌,2例患者结合临床诊断为乳头湿疹样癌。病理诊断:40例乳头湿疹样癌患者中,9例患者为单纯的乳头及乳晕乳头湿疹样癌,其余31例患者为乳头湿疹样癌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其中16例患者合并浸润性导管癌,11例患者合并导管内癌,3例患者合并髓样癌,1例患者合并鳞癌;23例患者合并乳腺肿块,其中13例患者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40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7.50%(35/40)。无乳腺肿块患者的5年生存率100.00%明显高于存在乳腺肿块患者的78.26%,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96.30%明显高于存在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69.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湿疹样癌具有较为特殊的表现,为降低误诊率,需要予以细胞学与病理学检查,并且依据不同类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极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选择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黏液癌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Ⅰ期1例,Ⅱ、Ⅲ和Ⅳ期分别为2例2、例和1例。诉症状:乳腺无痛性肿块4例,肿块伴疼痛1例,单纯乳头溢液1例。肿块大小分布与病程长短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呈正相关。采用扩大根治术1例,根治术1例,改良根治术3例,保乳手术1例。随访时间10~6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无死亡患者,但是发生局部复发1例,复发率为16.7%。结论对于乳腺粘液癌患者,病理类型是预测乳腺黏液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要同时提高患者和医师的警惕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浸润性小叶癌(ILC)的腋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为3%~10%,散在的转移癌细胞常刺激淋巴结窦组织增生,可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鉴别。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胃肠道、子宫、脑膜、卵巢以及其他的浆膜性组织,其中肺转移常见,通过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浸润性小叶癌的病理及特殊的预后相比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有部分学者认为优于,有部分认为预后较差。根据其独特病理特点及临床特点决定不同的预后,从而应引起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的重视,根据具体特点决定综合治疗,从根本上以提高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为最终目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6例乳腺小管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都选择抗体ER、PR、C-erb B-2、CK5/6、S-100及P63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研究。结果在16例乳腺小管癌中,有13例伴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显示,小管癌部分ER、PR均阳性,C-erb B-2阴性,CK5/6、S-100及P63均阴性。结论乳腺小管癌有特殊的镜下特征,容易误诊,诊断中免疫组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毓芳  吕锋 《江西医药》2010,45(7):698-699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7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18~48岁,平均33岁,肿瘤大小4cm~10cm,其中良性3例,交界性3例,恶性1例。镜下,肿瘤由良性上皮及富于细胞的间质组成,双层上皮排列呈裂隙状,周围过生长的间质呈叶状结构,间质成分从温和到肉瘤样。结论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术前容易混淆诊断或误诊,可靠诊断为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因其具有特殊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高度的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的生物学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高度重视。2003年WHO乳腺肿瘤新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2007年10月以来我院遇到的7例确诊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E-cadherin、Ki-67在乳腺髓样癌中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乳腺髓样癌中E-cadherin、Ki-67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乳腺髓样癌中表达分别为81%(34/42)和76.2%(32/42)。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是否远处转移无关(P0.05);Ki-67表达及阳性程度随着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而增加。结论 E-cadherin和Ki-67蛋白的表达差异是影响乳腺髓样癌预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S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5例乳腺PSCC患者的临床特点,肿瘤大体和镜下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5例女性患者发病年龄38~78岁,多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腋窝淋巴结均无转移.免疫组化:雌激素(ER)、孕激素(P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阴性表达,p63、细胞角蛋白(CK)5/6及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均阳性表达.随访4例,1例术后9年死亡,3例随访6~9个月至今情况良好.结论 乳腺PSCC有不同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HE和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确诊需经严格的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9.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53-15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6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6例,其中18~30岁1例,31~50岁11例,50岁以上4例,平均46.1岁。光镜下癌细胞小,细胞界限清楚,粘附性差,嗜酸性或淡然,核圆、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见,癌细胞排列呈单行串珠状或围绕残留导管呈同心圆样浸润。免疫组化:ER75%~95%,PR60%~72%,C-erb多为阴性。结论以往文献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多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占乳腺浸润性癌的5%~10%,但白城市中心医院近7年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病年龄来看,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分析14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4例,其中18~30岁2例,31~50岁8例,50岁以上4例,平均45.9岁。光镜下癌细胞小,细胞界限清楚,粘附性差,嗜酸性,核圆、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见,癌细胞排列呈单行串珠状或围绕残留导管呈同心圆样浸润。免疫组化:ER75%~95%,PR60%~72%,C-erb多为阴性。结论以往文献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多发生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占乳腺浸润性癌的5%~10%,但我地区近6年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病年龄来看,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