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水肿一证,其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诚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在肺;  相似文献   

2.
<正>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表现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特征。《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早有记载,《素问·水热穴论篇》有"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是导致水肿的病理基础。《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相似文献   

3.
治水当审肺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锦海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3,18(1):F003-F004
水肿者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最详 ,其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 ,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 ,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脾者多因外感内伤 ,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水肿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开鬼门 ,洁净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更为具体指出“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古籍也记有麻黄连…  相似文献   

4.
水气,即水肿。古人云:“水得阳可化气,气得阴则化水。”水气是言病机,水肿是从证候上论述,此乃由于气化失常而致水,液潴留引起。三淫之邪侵袭,气失宣畅,三焦决渎之官失职,水道不通,此乃水肿之外因。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运行发生障碍,溢于肌,形成水肿。脏腑功能失调,主要关系到脾肺肾。如张景岳指出:“凡水肿等证,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  相似文献   

5.
<正> 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97例患儿的临床实践,对本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探讨,现报导如下。一、中医对急性肾炎病因病理的认识急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是水肿。前人认为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张景岳说:“凡水肿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张氏的这一阐述,概括了水肿产生的机理。根据临床所见,本病大都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闭阻于肺,肺失清肃,不能通调水道下注膀胱致水风相搏,或疮毒内侵,湿热壅盛而阻遏脾胃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较常见的泌尿系内科病,它与急性肾炎在中医同属水肿证的范围。关于水肿证的发病机理,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若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或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津液;或肾阳虚衰,不能气  相似文献   

7.
水肿的发病因素多与风邪、水饮、疮毒、瘀血有关。基本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各病机之间又相互转化。导师认为肺肾与水肿的发生息息相关,故本文试从对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用药的特点并结合临床案例,来从肺肾论证水肿的临床经验,从而发现其优势,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水肿之证 ,早在《内经》已有“水”、“风水”、“水胀”、“石水”等记载 ,后人对水肿论述颇丰 ,其中以张景岳所述最为扼要 ,如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三焦气化失常为水肿病机之綮。治疗水肿 ,首先应当辨其病在气分、血分。气分之治 ,大略有二 :宣肺利水、风药新用。肺居上焦 ,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 ,凡风邪上受 ,首先犯肺 ,肺失宣降则风水泛滥 ,故曰水无风则平静而澄 ,…  相似文献   

9.
<正> 1、何谓水气病?其形成机理如何?水气病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水停不化,泛滥全身,以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在的水肿病。从本篇仲景提出五脏水来看,水气病的形成主要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其中以脾肺肾三脏阳气衰微至关重要。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失开阖,不能化气行水。皆可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气潴留,而形成水气病。故张景岳说:“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相似文献   

10.
肾性水肿是肾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属于中医"水肿"病范畴。其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分属上中下三焦。从三焦辨证的角度探析远方教授对于肾性水肿的治疗经验,为肾性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光跃  崔淑华 《河北中医》2013,35(8):1163-1164
水肿即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为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的一类病证.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感受外邪、饮食起居失常、劳倦内伤等因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均可引起水液代谢异常,水湿内聚发为水肿.  相似文献   

12.
肾炎的发生主要是由感受外邪 ,或劳倦内伤 ,或饮食失调引起的气化不利 ,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的一种病症 ,临床主要可参照祖国医学的水肿病症进行辨证施治。《景岳全书》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因此 ,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密切相关。1 肾炎初期 ,从肺论治 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多由外感所致 ,一般先犯肺系 ,肺肾本为母子之脏 ,肺肾相关 ,即可从肺治肾 ,以…  相似文献   

13.
<正>肾性水肿属于中医学"水气病"范畴,临床上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继发性肾脏疾病。中医学认为水肿的发生主要源于肺失宣降,脾失转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笔者(第一作者)有幸在陈翠兰主任医师指导下对于从"肺"论治肾性水肿,深有体会,现阐述如下。1肺的功能失调是肾性水肿的重要病机1.1肺与肾的生理关系肺与肾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生理上,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首,  相似文献   

14.
试论水肿     
<正> 水液潴留,溢于肌肤,谓之水肿。为探索其治疗规律,本文就笔者临证体验,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五脏气虚为水肿之根源“水化于气”“气化水自化”(《景岳全书》),气虚水自溢。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肃降,则水液通调。若肺气不足,肃降无权,则水液不行,溢为水肿。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脾虚不运,则水湿内停。肾为水之下源,水液赖其蒸化,肾阳虚衰,蒸化无力,则为水肿。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气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素问·水热穴论篇》的深入剖析,认为地气入肾,化生人体水液,故"肾者胃之关"指肾是地气进入机体生水的关口。肾失关闭,过多水液停留于下焦水俞,为水肿发病的重要病机。水气还会经肾脉上达于肺,通过肺敷布于皮肤,聚于肤下,这是水肿发病的另一重要病机。肾虚风袭,风客玄府,阻碍水液从皮肤排出体外,导致水肿更易形成。认为《黄帝内经》中所论水液生成代谢及水肿的病机,存在以胃、脾、肺、肾为中心和以肾、肺为中心两条途径和类别,因此,临床治疗时当明辨其病起于肾,还是病起于脾,有的放矢,才易获效。  相似文献   

16.
水肿是由于脏腑功能的衰竭,导致水液代谢失常,而致水液滞留于体内,泛滥于肌肤,停聚于脏腑、器官、肌肉等组织之间,表现为头面、四肢、阴囊肿胀,甚则胸腹腔积水,少尿或无尿等临床证候。本文的重点以“水肿”为主证,论述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及挤压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严重水肿的中医诊治临床体会。故简称“三病水肿”。就以下几个问题分别进行讨论:水肿病的形成机理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属中医"水肿"范畴。现将中西结合辨证论治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成水肿。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与肺脾肾三脏关  相似文献   

18.
吴松柏 《陕西中医》2006,27(8):1007-1008
肾性水肿及腹水属中医“水肿”的范畴,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均认为涉及脏腑不外肺、脾、肾三脏,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为水肿之基本病机。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其三条基本原则,但如果患者发展到腹水之地步,则解决腹水之症状,防止变症发生为当务之急。利尿,攻下固然为医者所常用,验之临床,亦或取效。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肺主一身之气,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停,故先贤有上病治下,下病取上,提壶开盖等训示。因此,笔者在临证中,对于肾性水肿,尤其是腹水患者,在辨证基础上合用解表,发汗之峻剂麻黄汤,给水邪以出路,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张亚荣  张洪翠 《新中医》1997,29(8):52-53
肾病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病,它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4大临床特点,由于其症见全身高度水肿,属中医学水气、肿胀、水肿范畴。其水肿特点为一身漫肿,呈烂泥样,且水肿反复出现,有时迁延不愈,故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之水肿大多为里证、虚证,属阴水范畴。现据笔者的临证经验浅谈对此病水肿辨治体会。1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为肺、脾、肾五脏俱虚,感受外邪而诱发。《诸病源候论》云:“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透皮肤,…  相似文献   

20.
牛朝阳  李鹏超  孟庆良 《新中医》2020,52(15):185-187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笔者从调五脏理论探讨肾性水肿的证治,认为肾性水肿初起多为外邪犯肺、扰及肺肾,病久则致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而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常是肾性水肿迁延反复的主要因素;气滞血瘀水停胶着夹杂为其重要病理改变。治疗宜重视肾脾肺三焦,可根据病情活用温阳化气、培土制水、提壶揭盖、通利三焦、行气活血等法,以使五脏得调、水肿得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