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对比剂增强扫描长时间延迟技术在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 in liver, IPT)特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26例IPT进行MR平扫、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均>20 min,分析病变的MR表现特征.结果 1例为肝脏弥漫性病变,其余25例共发现29个病灶.所有病灶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等、略高或高信号,部分病灶出现"环征".29个病灶中,DWI显示19个中心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时,动 脉期、静脉期、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延迟时分别有5、11、25、26、26、28、28个病灶出现边缘强化.延迟期>20 min(20 min~ 4 h之间)时,所有病灶均显示典型的环形、花边样或多囊样边缘强化,强化边缘厚度一致,内壁光滑;延迟期>5 min时21个病灶出现纤维间隔.结论 动态对比剂增强扫描长时间延迟(>20 min)有助于IPT特异性表现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例IPL的临床和MRI资料,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4例根据MRI表现并2年以上随证实,10例IPL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IPL的MRI表现为SE序列T1WI低信号,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T2WI7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1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病灶内均无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表现为细环状强化9例,1例病灶内缘显示“钟乳石”样强化,2例病灶内有纤维间形成,1例延迟扫描病灶内表现为均匀中等程度强化。结论:低场强MRI平扫怀疑病灶为IPL时,应加扫动态MRI增强扫描,二者结合使用对IPL有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脏炎性假瘤:13例MRI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炎性假瘤(IPL)在MRSE序列和FMP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13例经手术证实的IPL,术前均行MRI检查,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和FMPSPGR序列多其动态增强成像,统计病灶数目,观察病灶在各序列上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征。结果 共发现病灶15个,在SET1WI上,5个病灶为等信号,其余10个病灶为略低信号。在SET2WI上,5个病灶为略高信号,10个病灶为等信号。在SE序列上病灶的边界显示不清,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5个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所有病灶可见到强化表现,如:(1)周边环形强化(12/15,80.0%),(2)小结节状强化(6/15,40.0%)。位于边缘呈“钟乳石”状或位于中心呈核心状;(3)分隔强化(8/15,53.3%)。结论 MRSE序列对IPL的检出和定性有一定困难,FMSPGR多期动态增强可反映病灶的病理特征,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附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分析其鉴别诊断。方法:21例均行MRI平行与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1例计23个病灶,多位于右叶,呈圆或类圆形。平扫T1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多不强化,而门静脉及延迟扫描为周边环状强化为主。结论:肝脏炎性假瘤MRI表现有其特殊性,有助于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19例之CT表现.结果:17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19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增强,门脉期、延迟期病灶为边缘增强、间隔增强及中心或壁结节增强.结论:大部分炎性假瘤CT三期动态扫描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分析了经病理确诊的16例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1材料与方法肝脏炎性假瘤患者16例(手术5例,CT引导下活检11例),男9例,女7例,年龄23~68岁,平均41岁。7例患者体检时行B超或CT检查时偶然发现,9例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感或不规则发热、纳差。13例AFP检查结果为阴性,3例AFP检查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7.
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病变MRI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病变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肝脏病变和/或经CT及超声检查后诊断为肝脏病变的94例患者进行人工注射法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94例中,肝硬化7例,肝血管瘤16例,肝脏囊肿4例,肝脓肿3例,肝炎性假瘤2例,肝转移瘤10例,原发性肝癌5 2例。结论:肝脏病变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使用人工注射法可以较好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8.
MRI诊断肝脏炎性假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RI对肝脏炎性假瘤 (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6例IPL的MRI表现 ,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病理诊断前 13例诊断为良性病变 ,3例误诊为恶性肿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组 12例 :血管炎型 5例、浆细胞肉芽肿型 3例、坏死型 4例 ;T1WI和T2WI低信号组 2例 :坏死型和硬化型各 1例 ;T1WI和T2WI等信号、高信号各 1例均为血管炎型。 2例血管炎型于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 ;3例血管炎型和 2例浆细胞肉芽肿型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 ;3例坏死型于门脉期和延迟期周边轻度强化。结论 :IPL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能将多数IPL诊断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WI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恶性肿瘤患者行腹部MRI平扫、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病变的影像特点,并测量分析ROI的ADC值。结果: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边缘纤维组织呈环状强化。原发性肝癌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呈快进快出的特点;转移瘤及胆管细胞癌呈延迟强化。15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8例DWI表现为等信号,ADC图表现为稍高信号,平均ADC值(1.21±0.05)×10-3 mm2/s;4例DWI表现为低信号,ADC图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0.61±0.07)×10-3 mm2/s;3例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表现为稍高信号,平均ADC值(1.14±0.06)×10-3 mm2/s。原发性肝癌14例中1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1.27±0.03)×10-3 mm2/s;3例DWI表现为等信号,ADC图表现为稍高信号,平均ADC值(1.38±0.05)×10-3 mm2/s。转移瘤13例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1.27±0.03)×10-3 mm2/s。12例胆管细胞癌DWI表现为稍高信号,ADC图表现为稍低信号,平均ADC值(1.65±0.03)×10-3 mm2/s。结论:DW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 10例及前列腺增生 30例行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 ,观察病灶的信号变化并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前列腺癌在动态增强过程中 5例为早期强化 ,4例虽强化不显著 ,但与周围组织的信号差别增大 ,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峰值位于早期及中期 ,1例灶性癌变者增强前后均未见明确癌灶 ;而前列腺增生表现为逐渐强化 ,峰值多位于晚期。结论 动态增强MRI使前列腺癌与周围组织的信号差别增大 ,有助于观察病灶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在前列腺癌与增生的鉴别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眶外蔓延的途径、MRI表现与临床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炎性假瘤眶外蔓延的病例,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与MRI表现结果13例患者中慢性病程9例,急性或亚急性病程4例。5例手术证实,其中3例为混合型炎性假瘤,2例为硬化型炎性假瘤。8例临床证实,经激素冲击治疗,症状明显缓解。MRI表现为经眶上裂蔓延13例,经眶下裂蔓延10例,经视神经管蔓延1例,经眶下孔蔓延3例。眶外蔓延者临床表现与无眶外蔓延者比较无特异性。结论炎性假瘤眶外蔓延主要经眶上裂、眶下裂蔓延,常在影像检查中被发现。MRI能清楚显示眶外蔓延的途径及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肝再生性结节(R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的表现,以与其它结节进行鉴别.方法:搜集行Gd-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RN病例共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MRI均行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结果:肝再生性结节包括弥漫分布的小结节18例(铁质沉着性结节6例和非铁质沉着性结节12例)和大结节12例17个病灶.铁质沉着性结节在增强各期均无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较平直;大部分非铁质沉着性结节在T1WI上和T2WI上均为中等信号,周围纤维间隔为偏低信号,动态及延迟增强扫描结节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本组所选大结节为直径大于0.5 cm、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的病灶,其中10个病灶(占58.8%)在T1W/WATS上信号高于T1W/IP.动态增强各期病灶无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的曲线为缓慢上升型.结论:肝再生性结节有不同类型及表现形式,其中孤立的大结节型RN需与肝内其它结节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联合常规MR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假瘤型脱髓鞘病变(DPLs)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证实和4例临床证实的DPLs的MRI表现,其中3例作了多体素和单体素短回波1H-MRS检查.结果 (1)4例表现为局限性肿块伴有轻到中度水肿,3例为不规则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2)增强扫描:4例为开环样强化,2例为斑片状强化,2例为结节强化,1例为稀疏的轻度强化;3例病灶内侧缘显示多条平行线状血管影延伸到病灶中央,并与邻近的正常脑组织或室管膜下静脉相续.(3)1H-MRS分析:3例均有NAA峰不同程度降低,Cho峰、Lac和Lip峰升高,急性期过后随访Lac和Lip峰明显降低,2例在急性期出现了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β,γ-Glx峰)的升高.结论 DPLsMRI增强显示开环样强化具有特征性,病灶内侧缘扩张的血管影提示脱髓鞘炎症病变;1H-MRS急性期有β,γ-Glx峰的升高和在急性期后随访Lac和Lip峰的降低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脏炎性假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病,易误诊为肝癌。本文讨论23例肝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全部病例均经US及CT检查,7例SPECT,5例MR及3例HAG。US检查病灶呈强回声、等回声及“牛眼”征各1例,余为低回声结节;常规CT上呈低密度区,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SPECT胶体显像示放射性缺损区、血池延迟显像无过度充填。MRI征象为T_1wI上呈略低信号区、PDWI呈略高或等信号、T_2WI上随回波增加信号强度减弱。HAG上肝动脉走行、分布正常、无明显肿瘤染色。患者一般情况较好,AFP阴性,无肝硬变,MRI不符合典型HCC表现,SPECT排除了HHE,HAG显示正常时,要想到本病。最终诊断仍需病理确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硬化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资料与方法对20例正常人和34例肝硬化患者行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组肝脏强化比、门静脉灌注分数。结果肝硬化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比分别为0.255±0.155、0.64±0.268、0.55±0.245,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门静脉期的强化比均高于动脉期、延迟期的强化比。肝硬化组和正常组的门静脉灌注分数分别为2.90±2.74、3.88±2.62,肝硬化组门静脉灌注分数低于正常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可以观察肝硬化者肝脏血液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6.
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均作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采用动态增强扫描,6例为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扫描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3 例可见到周边环形强化;2 例为整个病灶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为病灶中心结节状强化。另外16 例中有9例可见到病灶内纤维分隔形成。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增生性结节(DN)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中的特征.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共11例16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和时间,测量各序列病灶及周围肝组织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标准差,计算信噪比及其差值.绘制病灶和周围肝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结果 16个病灶中有4个表现为"结中结",中央结节为T1WI低、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周围为T1WI高、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缓慢上升型;余12个病灶在T1WI上高、等和低信号均有,在T2WI上为等信号和稍高信号,动态增强过程中动脉期强化较明显,门静脉期以等信号为主,延迟期为等及稍高信号, 未见呈低信号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为速升缓降型. 结论 "结中结"征象和动态增强早期强化、后期与周围肝组织类似信号的表现是DN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18.
脾脏炎性假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CT、MRI表现,提高CT、MRI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6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不完整包膜。本组炎性假瘤病理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本组脾脏炎性假瘤CD68(巨噬或单核细胞标记物)均为阳性。结论:脾脏炎性假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征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男5例,女3例,年龄35~65岁,平均53岁。8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MR对比检查。结果:CT表现为1 个病灶6 例,2个病灶2例,共发现病灶10个。平扫9个病灶表现为低密度,1 个病灶表现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2 个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中度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有不同方式的强化,主要表现为周边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形或结节状强化,中心核心样强化及线状或不规则分隔样强化。MRI表现为2 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病灶T1WI及T2WI均为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与CT相仿。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因其病理阶段不同而表现各异,诊断需结合临床,确诊尚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3D-FSPGR动态增强联合DWI诊断肝内小结节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MRI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内小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US或CT检查发现肝内小结节的患者行常规MRI平扫、3D-FSPGR动态增强及DWI检查(SPEPI技术,b值分别为0和800s/mm^2)。对比分析3D-FSPGR三期增强扫描(A组)、DWI(B组)及这2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结节检出和定性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在结节检出方面:A组检出61个结节,B组检出49个,C组检出72个,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27.72,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5.54,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11.91和27.37,P〈0.01)。在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在取得临床或病理证实的52个病例中,A组诊断正确36例(69.2%),C组为47例(90.4%),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1,P〈0.05)。结论:联合应用3D-FSPGR动态增强扫描和DWI对肝内小结节病灶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