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 rio retinopathy,CSC)的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特点.方法: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对64例(90眼)CSC患者行FFA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CSC的FFA表现归纳5种类型:(1)典型渗漏点型;(2)不典型渗漏点型;(3)色素上皮脱离型;(4)严重型(泡状视网膜脱离型);(5)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第1种类型为CSC的典型荧光造影表现,后4种类型为CSC的特殊型荧光造影表现.结论:CSC的FFA表现形式各异,需与Vogt_小柳原田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及色素上皮炎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central areolar retinochoroidal atrophy,CARCA)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2例CACA患者59只患眼的FFA检查资料。结果:FFA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灶,早期呈弱荧光,晚期呈透见荧光;病灶内有色素沉着者可见斑点状遮蔽荧光;萎缩灶边缘染色呈强荧光,荧光范围不扩大。病灶内可透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后期萎缩区巩膜染色呈强荧光。其中25只眼有视盘周围环形脉络膜萎缩区,周边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正常。双眼发病且FFA表现对称者27例,单眼发病者5例。26例47只眼病灶范围在1-2.5个PD之间,6例12只眼病灶范围大于3个PD或小于1个PD。28 51只眼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规则清楚;4例8只眼病灶边缘不规则,边界欠清晰。2例3只眼黄斑未受累。结论:CACA的FFA特征表现为萎缩区病灶边缘染色清楚的强荧光环,病灶内可呈现斑点状透见荧光、可透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后期萎缩区巩膜染色呈强荧光。 相似文献
3.
4.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累及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自限性眼底黄斑区疾病,即脉络膜毛细血管内液体通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病变处渗漏造成的局限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CSC是临床上第四种最常见的视网膜疾病。现就对CSC近几年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及目前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laser ophtalmoscope,SLO)实施同步眼底荧光造影成为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同步造影可完成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造影。但在这些检查过程中,部分患常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严重甚至危及生命。为此我们对324例患行FFA、ICGA及同步造影检查的患进行观察,对检查过程中发生的副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公有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5):69-70
<正>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眼科常见且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的眼底疾病[1]。为了探讨中浆病对人眼屈光状态的影响以及原有屈光状态是否为该病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7.
眼底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副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荧光素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副作用并作出评价。方法 对324例行眼底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在较常见的反应中,以恶心呕吐最高,发生率为6.20%。血压、脉搏有轻度升高。结论 在造影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对造影的恐惧,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黄斑病变之一 ,其病因至今不明。许多报道认为 ,社会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发病及预后有很大影响。我们对 2 0 0 1年 6~ 11月于我院就诊的 3 0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并与对照组比较 ,以研究心理治疗对本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根据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变小等症状 ,经视力、眼底、Am sler表及眼底荧光造影 (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 ,FFA)检查 ,并排除黄斑病变或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选择确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 60名。其中男 5 7例… 相似文献
9.
10.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是眼底造影检查的一种,它弥补了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缺点。由于吲哚青绿的分子量大不易从窗孔型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并且其荧光光谱可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黄斑区叶黄素、出血及浆液性渗出等.从而能很好的对脉络膜血管显影。如果说FFA对视网膜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那么ICGA则对脉络膜病变,特别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查配合使用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效、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荧光素眼底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g,FFA)是用于眼底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ICGA)主要用于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疾患、黄斑下新生血管膜以及某些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脉络膜血管荧光干扰对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及小静脉的观察,目前ICGA的图像清晰度难以与FFA图像相比,不能取代FFA来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病)所致的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原田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中浆病致大泡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原田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双眼视物模糊伴异物感、流泪1月余入院。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眼科检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考虑为原田病,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3d后未见效果,后追问病史,并行双眼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OCT)检查,确诊为中浆病致大泡性视网膜脱离,停用糖皮质激素,改为能量合剂治疗后患者病情日渐好转,视力明显提高。结论中浆病致大泡性视网膜脱离与原田病在临床表现与FFA、OCT等检查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故临床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仔细分析病情,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76例(76只眼),分别采用OCT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副作用并作出评价.方法对324例行眼底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在较常见的反应中,以恶心呕吐最高,发生率为6.20%.血压、脉搏有轻度升高.结论在造影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对造影的恐惧,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对986例患者进行混和造影,按体重同时注射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2种造影剂,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58%。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绝大多数在造影开始的5min内。其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造影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结论造影的不良反应一般是轻中度而且不留后遗症,两者合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独使用荧光素钠或吲哚菁绿造影不良反应相似。仔细观察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对提高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易反复发作,慢性及反复发作病例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永久性视力丧失,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选择性网膜光凝术(SRT)及光动力疗法(PDT)均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对目前治疗CSC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主要影响青中年男性视力的常见疾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特征。虽然大部分CSC可以自发消退,但复发率较高,容易转变为慢性形式,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感光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从而引发不可逆的长期视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CSC的病因不明以及临床特征多样性,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造影在内的多模式成像技术能够系统地描述CSC的预后,若联合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提高临床效率。本文旨在将采用多模式成像对CSC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更系统地评估患者预后和治疗反应,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张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4)
目的观察倍频Nd:YAG(532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的距离,以距离>200μm者作为激光治疗组;不愿意或畏惧激光治疗或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200μm者作为对照组。激光组根据眼底血管造影显示的渗漏点位置,直接光凝渗漏点。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分别在2、4周、2、3个月复查视力及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部分患者3个月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激光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快,明显缩短疗程。激光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的治愈率分别为94.7%和56.1%(P<0.05)。结论倍频Nd:YAG(532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明显缩短疗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徐苏云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1):69-70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确切的发病原因不明。外伤后发生此病,文献报道并不多旧。本次研究回顾分析7例眼钝挫伤后发生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