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分为深刺组30例及常规组30例。深刺组予深刺(进针65~90 mm)八髎穴法,常规组采用普通深度(25~40 mm)针刺八髎穴,每次均操作30 min,每日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老年协会尿失禁程度量表、尿失禁程度分级作为观察指标,以尿失禁症状结合疗效指数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深刺组各项评分的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深刺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深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尺泽穴强刺激久留针治疗夜间咳嗽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夜间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取尺泽穴,用强刺激深刺针法,留针1夜,对照组取尺泽穴,常规刺法,留针30 min基础上加用风寒型咳嗽取穴:列缺、风门、风池、合谷,用毫针浅刺法,体虚者加灸,每次治疗30 min,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应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20/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泽穴强刺激久留针治疗夜间咳嗽有效,疗效优于尺泽穴常规针刺加针灸辨证论治风寒型咳嗽组。  相似文献   

3.
头穴缪刺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4以来临床运用头穴缪刺治疗坐骨神经痛 ,并与常规针刺作比较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 ,男 2 8例 ,女 36例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76岁 ;病程在 3个月以内者 2 0例 ,3个月至半年者 1 6例 ,半年至 2年者 2 8例。随机分为头穴缪刺组 (治疗组 )和常规针刺组 (对照组 ) ,每组 32例。治疗方法1 .治疗组采用头穴缪刺法。取百会、通天 (左侧痛取右通天 ,右侧痛取左通天 ) ,百会穴常规消毒后 ,以 40 mm毫针平刺 ,并透通天穴 ,行平补平泻法 ,留针 30 min,每 1 0 min行针 1次 ,每日 1次 ,7次为 1个疗程。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及局部针刺治疗方法中的临床优势方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有假性延髓麻痹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阿呛穴速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溶栓、调脂、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等西医治疗基础上,阿呛穴速刺组直刺"阿呛穴"8~12mm,至针下有落空感后,再缓慢进针约2mm患者出现咳嗽,即刻出针,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20次;常规针刺组取廉泉穴,针尖向舌根部,刺入约40mm,行捻转手法,使舌根部有酸胀感后留针30min,每天1次,共治疗20次。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阿呛穴速刺组的痊愈率为80.0%(32/4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55.0%(22/40,P0.05);阿呛穴速刺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常规针刺组为90.0%(36/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局部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有效,"阿呛穴"速刺法在痊愈率方面优于常规针刺廉泉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与此3穴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患侧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进行常规针刺操作,每日针刺1次,6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 d,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能有效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疗效优于上八邪、合谷与后溪穴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针刺宁神穴与腹针相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为宁神穴结合腹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门诊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1组:宁神穴结合腹针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组:宁神穴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每组治疗40min/d,连续治疗6d,休息1次,共治疗12d。治疗前后分别用PSQI、中医临床症状量表及临床疗效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的PSQI量表评分前后差异显著,说明三组患者均有所改善;在中医症状评分中,三组患者也均有所改善。三组间比较,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是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说明治疗1组效果最佳。结论:(1)三组均可有效地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2)针刺宁神穴结合腹针加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优于针刺宁神穴加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优于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听宫穴深刺配合调气法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深刺主穴听宫穴并配合调气,对照组浅刺听宫穴。针刺治疗每次30 min,每2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口服甲钴胺、银杏叶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耳鸣的变化,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听宫穴配合调气法治疗耳鸣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脑卒中后遗症头穴排刺结合体针治疗与普通头针针刺结合体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头穴排刺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的临床实用性。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排针针刺观察组,对照组为普通头针针刺观察组,治疗穴位选取针灸治疗学相关腧穴。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治疗均1次/d,30min/次,5次/wk,每4wk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MBI)均有变化,其中观察组经头穴排刺法结合体针治疗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排刺法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将15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治疗组针刺患肩对侧条口穴并运动患侧肩关节30 min,每周针刺3次,共4周。对照组按照常规取穴,针刺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肩前及阿是穴,每周针刺3次,共4周。使用VAS、CMS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后1 d、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齐刺颈夹脊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齐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3例。两组取穴相同,均选取颈夹脊穴C1~C7,以及百会、强间、脑空、风池、风府、天柱等头部腧穴。两组头部腧穴均采用常规针刺,齐刺组予颈夹脊穴齐刺,常规针刺组予颈夹脊穴直刺25~40mm,每天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均降低(均P0.01),且齐刺组治疗后McGill量表评分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刺组愈显率为75.8%(25/33)、总有效率为93.9%(31/33),均优于常规针刺组的57.6%(19/33,P0.01)、84.8%(28/33,P0.05)。结论:齐刺颈夹脊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透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9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常规针刺,患侧地仓、颊车、下关、听会、水沟、承浆、迎香、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承泣,双侧合谷、冲阳、足三里;耳后疼加翳风,头疼加太阳;浅刺,留针30min,行针1次/10 min,连续针刺6d休息1d,第2个疗程隔日1次。治疗组45例前3d常规针刺、浅刺,第4d结合透刺法,嘴角歪斜、不能鼓腮、流涎,针刺地仓透颊车;面部肌肉僵硬、无表情,地仓透巨髎、四白、承泣;不能闭眼,皱眉、攒竹透眉冲,鱼腰透阳白、头临泣,丝竹空透耳和髎;均取患侧,留针30min,不行针,透穴刺沿皮下,不易深,否则增加患者痛苦而无益于病情,不易过浅,过浅则易穿透皮肤,起不到治疗作用。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面神经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痊愈31例,显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  相似文献   

13.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组,常规透刺组,药物组,每组各3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头穴丛刺法组治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总有效达95%,疗效比较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分区丛刺长留针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针刺加刺络放血与单纯针刺大鼠"胰俞"穴,观察其降血糖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针刺加刺络放血组,针刺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针刺加刺络放血组于"胰俞"穴刺络放血后予以针刺,针刺组直接针刺"胰俞"穴,两组均加电针各20min,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5天为1个疗程,连续针刺2个疗程,疗程间隔1天。三组均每日监测血糖。[结论]"胰俞"穴针刺加刺络放血组降血糖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胰俞"穴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快刺液门、阴谷结合常规针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26例。常规针刺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快刺组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快刺液门、阴谷穴,6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均P 0. 05),且快刺组较常规针刺组更佳;快刺组总有效率为96. 15%(25/2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 08%(1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快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快刺液门、阴谷配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颈夹脊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足三阳经井穴刺血法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镇痛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采用井穴刺血法联合常规针刺,按疼痛部位选取对应足三阳经井穴厉兑、至阴、足窍阴刺血,配合丝竹空、率谷、太阳、风池、合谷、太冲、足临泣、阳陵泉、外关常规针刺;对照组仅行常规针刺治疗,选穴与操作同观察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留针30 min,5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起针即刻、起针4 h、2个疗程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综合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起针即刻、起针后4 h、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起针即刻、起针4 h、2个疗程后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点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偏头痛综合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略高于对照组的89.7%(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均有镇痛作用,联合疗法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的影响.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八邪穴针刺,两组均同时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并进行传统体针常规针刺,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Lindmark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indmark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评分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深度针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75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常规针刺组、浅刺组各25例。深刺组使用电针深刺天枢穴至刚突破腹膜;常规针刺组用电针针刺天枢穴至0.8~1.2寸;浅刺组用电针针刺天枢穴至皮下0.2~0.3寸。3组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周自主排便次数、CC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电针3种深度针刺天枢均增加周排便次数,深刺组及浅刺组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仍有疗效(P0.05);电针3种深度针刺天枢均可降低CCS评分分值,但天枢电针深刺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的CCS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电针常规针刺组及浅刺组(P0.01);电针深刺组的有效率高于电针常规针刺组及电针浅刺组(P0.01),电针浅刺组的痊愈率高于电针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电针深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短长期疗效最佳,其次为电针浅刺,电针常规针刺疗效最差,3种深刺针刺天枢穴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Zhou ZL  Shi X  Li SD  Guan L 《中国针灸》2010,30(9):721-724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睡眠结构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32例)及常规针刺组(34例),头穴透刺组取后神聪透前神聪、囟会透神庭等;常规针刺组取百会、安眠、内关等。两组患者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的情况。结果:头穴透刺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为65.6%(21/32),优于常规针刺组的35.3%(12/34)(P0.05)。治疗后头穴透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在睡眠结构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总时间、深睡期时间及大于5min觉醒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头穴透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头穴透刺较常规针刺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睡眠结构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吴秋燕 《光明中医》2011,26(8):1618-1619
目的观察偶刺法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偶刺组(治疗组)46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偶刺法,选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经穴和胸腹部与之相对应的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取四肢部的手、足阳明经的经穴,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TCT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疗效(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偶刺法对提高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配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