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舒颖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7,36(6):537-540
2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和脂代谢异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和消瘦,或尿中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西药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中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二者各有优点,因此,综合中医和西医优势的病证结合诊疗思路逐渐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中的主要诊疗模式,其既能控制血糖等理化指标,稳定病情,又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前期指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1]。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2%,其中男性为37.0%,女性为33.4%[2]。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肥胖”“食郁”等范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有新的证据,是“治未病”理论的充分体现[3-4]。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临床一线专家采用病证结合原则,基于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推荐级别和专家共识建议提出糖尿病前期诊断、预防、干预、康复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促使糖尿病前期防治的规范化[5-6]。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糖尿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各类医师、护师,以期应用病证结合诊疗思维,提高糖尿病前期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和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而引起肾小球硬化而造成的。目前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延缓病程进展。因此,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使用,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思路和方法,并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涌现了一大批掌握中医西医两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30多年过去了,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今天,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现状如何?将来如何发展是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广大医药人员致力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推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普遍被糖尿病患者接受和欢迎,其治疗效果也日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国家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1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尿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科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及高血糖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祖国医学称之为肾消病等。DN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4%,国内文献为0.9%~36%;病程M5年的为19%,MS年的为56%"'。DN所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透析疗法及移植的效果亦差,而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而且还可保护肾功能,延缓DN的病程进展川。因此,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引起糖尿病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就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DN一旦形成,治疗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治疗糖尿病,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认可。但是,中西医结合应该如何结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中西医结合只有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医药学对历来治疗消渴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指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临床诊断依赖尿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强调以降血糖、降血压为基础的综合干预[1]。本病多由糖尿病发展而来,在糖尿病症状基础上,常表现为乏力、水肿等症状,根据病证结合的原则,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2]。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糖代谢与脂代谢紊乱,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至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达4.25亿[1]。中医根据其多饮善渴的特点,将本病归为"消渴"范畴,病因归结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渴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ET、NO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控制糖尿病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维生素B1针及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渴通脉胶囊,治疗8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加用消渴通脉胶囊可改善血黏度,有效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增加一氧化氮含量,并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结论]消渴通脉胶囊治疗作用是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的,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新思路和确实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属中医学"消渴"、"痹证"、"痿证"范畴,除有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及血糖、尿糖升高外,常合并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甚则肌肉萎缩及四肢乏力等症状.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ESRD)的主要原因。目前现代医学缺乏专门针对DKD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DKD有其独特优势。本文以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为指导,从发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变化规律、双重诊断方法、病证结合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等多个方面对DK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方法,弥补现阶段中西医在诊疗方面的不足,并推动病证结合诊疗的不断完善。在病证结合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平侠  张岚 《河北中医》2012,34(12):1892-1893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1]。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且临床早期无症状,到了症状期才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烦渴、易饥饿、消瘦、乏力等症状[2]。糖尿病长期  相似文献   

13.
DN是糖尿病(DM)最严重微血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如何更好地控制和治疗DN已成为医学领域一个重要课题[1,2]。为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DN的临床方法,本科于2010年2月至12月30例老年DN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据统计。糖尿病已成为继意外伤害和肿瘤之外的又一大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证,它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限于种种原因。目前对糖尿病的防治尚难尽如人意。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就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早期病变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靳锋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20余年,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丰富经验,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认准病证,辨明病因糖尿病肾病[1]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该病以高血糖为主症,其特点为病程较长,造成患者降糖药物用量加大,而血糖仍难以控制。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8年4月-2009年6月,对粮道街辖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麦地消渴汤联合降糖药3个月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中药麦地消渴汤具有较好的降低血糖、稳定糖化血红蛋白、调节血脂、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结论:中药麦地消渴汤具有保护肾功能,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作用或分泌障碍引起的以多器官损伤及高血糖表现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据统计数字表明,糖尿病的全球患病率已达到大流行的程度,全世界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5.3亿,未来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继续迅速增加,其中以2型糖尿病比例居多,预计到2045年上升至7.8亿[1]。本病类属于中医学中“脾瘅”“消渴”等病证。从古以来,多数医家认为该病病机以阴虚燥热或气阴两虚为主等,然而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饮食结构、精神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改变,人类的体质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故单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肾虚致消”等传统理论已不能充分阐释本病的病理变化。下文将从“治之以兰”理论出发,并结合现代研究来论述,脾脆湿蕴是糖尿病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病理变化,是核心病理因素,在临床治疗与理论研究中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及常见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素乱和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糖尿,临床以三多(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等症为主要表现,并常常并发肾病、神经病变、化脓性感染、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及视网膜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发生酮中毒、酸中毒而危及生命。近年我国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收到一定疗效。现将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理、辨证及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并发症肾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及研究近况,扼要归纳伽…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与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改善,以及老龄化营养调节不当,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2 000多万人,约占全球糖尿病总数20%,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总人数超过750万人。那么糖尿病和高血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呢?万病求源,中医诊病重视病机的诊断。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将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耗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称为“消渴”,病因病机可分3期论治,Ⅰ期消渴前期,病机特点是“阴虚”;Ⅱ期消渴病期,病机特点是“阴虚化热”,即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加重为阴虚燥热、肝郁化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