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期患儿肌肉注射护理操作改良方法,减少注射意外,提高患儿舒适度和耐受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门诊肌肉注射学龄期患儿200例,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单号),对照组100例(双号)。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观察组采用肌肉注射操作技术改良方法,具体包括餐后注射、双人操作、体位改变,比较两组疼痛、舒适度及注射意外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21±0.45)分,对照组为(3.59±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总舒适度85%,对照组总舒适度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注射意外发生率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P0.05)。结论采用餐后俯卧双人注射,不仅可以更安全更舒适地固定患儿体位,还能减少注射意外情况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患儿疼痛耐受性和舒适度,确保注射操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成人肥胖者臀部肌肉注射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人群臀部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肥胖成人男女各100例,B超测量臀大肌注射区皮肤到臀大肌间的距离,并计算7号注射针头能够达到肌层的百分率.结果:男性组皮肤脂肪厚度(22.86±8.15)mm,女性组皮肤脂肪厚度(26.35±7.53)mm,能够达到以7号针头长度32 mm的2/3(21.3mm)进针深度的男占49.54%,女占5.86%.结论:目前使用的7号注射针头大多不能到达肥胖成人的臀部肌肉注射层,建议研制加长型注射针头.  相似文献   

3.
臀部肌肉注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臀部肌肉注射具有操作简便,药物吸收速度快,易于长期应用等优点,是一种最常用的肌肉注射技术。近年来,在注射部位、注射深度和注射药物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为此,本文作一概述。注射部位的选择常规臀部肌肉注射技术指出,从臀裂顶点左右划一横线,取横线中点划一垂直线,外上1/4象限作为注射部位[1]。其优点是药物可进入臀大肌或深面的臀中、小肌,同时避免坐骨神经的损伤。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医院仍然沿用这种技术。然而,临床  相似文献   

5.
薛爱芳  赵国清 《护理研究》2006,20(6):1617-1617
在给肥胖人在进行臀部注射时,选用通常的注射针头往往无法穿过厚厚的脂肪组织,而将药物注入到了脂肪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对肥胖病人肌肉注射深度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给肥胖人在进行臀部注射时,选用通常的注射针头往往无法穿过厚厚的脂肪组织,而将药物注入到了脂肪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对肥胖病人肌肉注射深度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1方法对100例病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35岁~60岁,进行盆腔和腰骶椎CT扫描,同时测量其腰5下缘至骶2下部水平的脂肪厚度。女病人皮下脂肪的平均厚度为2.72cm,男病人为2.61cm。如果用7号针头(其长度为3.5cm)注射时,将0.5cm针梗留于皮肤外,则有95%的女性和84%的男性的注射针头是在皮下脂肪层,而只有5%的女性和16%的男性是臀部肌肉注射。有研究报告,对…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外敷治疗黄体酮肌肉注射臀部硬结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胚胎移植后患者常规肌肉注射黄体酮引起臀部硬结使用马铃薯外敷和传统湿热敷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6例因肌肉注射黄体酮引起臀部硬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马铃薯局部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湿敷法。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马铃薯外敷对治疗黄体酮肌肉注射引起的臀部硬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肌肉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临床常用的注射方法之一.人体肌肉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他生物膜为快,因此自肌肉注射的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血液内,吸收较完全且迅速.  相似文献   

9.
非臀部肌肉注射部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肌肉注射有很多部位,临床上以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为常用。其它几种非臀部肌注部位,平时很少应用。但战时因受救护条件、伤员体位,受伤部位、伤情较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其应用率显著提高。在老山参战期间,战地救护所广泛地应用了非臀部肌肉注射,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统计在(?)地救护所参与抢救总时间为3小时58分,  相似文献   

10.
自从注射方法发明以来,臀部肌肉注射(以下简称肌注)以其特有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一直成为医疗上极其重要的用药途径之一。可是,在肌注过程中稍有不当或失误,可发生感染化脓、硬结、断针、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我们在近六年处理医疗纠纷的工作中,遇到6例由肌注损伤了坐骨神经的病例,现将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岁,全为小儿。注射药物:青霉素水剂4例,庆大霉素2例。注射者:村医务人员4例,  相似文献   

11.
磁场治疗臀部肌肉注射后硬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场治疗臀部肌肉注射后硬结肖鹤玲作者单位:421900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臀部肌肉注射所致硬结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17~70岁,平均38.7岁;病程10~60天,平均33天;硬结1.5~5.0cm,平均3.4cm。采用PK-1型和PK-...  相似文献   

12.
陈培莲 《护理研究》2006,20(24):2207
肌肉注射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肌肉注射后硬结的形成往往影响其治疗效果,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也是造成中断治疗的原因之一。为此,通过分析肌肉注射后硬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02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门诊臀部肌肉注射病人800例,其中男320例,女480例;年龄20岁~72岁,平均46岁;注射时间20d~60d,平均40d。将800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各200例,4组在年龄、注射剂型、注射时间、性别等方…  相似文献   

13.
预防臀部肌肉注射后硬结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培莲 《护理研究》2006,20(8):2207-2207,2240
肌肉注射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肌肉注射后硬结的形成往往影响其治疗效果,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也是造成中断治疗的原因之一。为此.通过分析肌肉注射后硬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肌肉注射是一种快速解除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尤其适合高热及各类疼痛等急慢性病症。操作简单易行,功效之快是其他治疗方法难以取代的,同时也是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但是因注射部位不当、针头的选择或药物的不同,可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出现,最常见的就是因注射引起的疼痛、局部硬结、局部感染、溃烂等。我院因不慎出现1例局部感染,通过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臀部肌肉肥厚,血液循环丰富,便于药物吸收,因此成为肌肉注射的首选部位。但臀部解剖复杂,注射不慎即会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小儿臀部面积狭小且不合作,也就更易造成损伤。 常规臀部肌肉注射是将臀部十字划分为四区,于外上区注射。臀上血管神经和部分变异的坐骨神经(其变异率可达39.5%—郑  相似文献   

16.
指压环跳穴肌肉注射国内已有报道,但只是介绍穴位,无注射人次及试验结果,本文是笔者从1978年开始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注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压穴在臀部肌肉注射中优点较多,为了推广应用于临床,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 男,2011-07-11于本市某医院产科出生,出生时身高50cm,体重3.4 kg.当日于左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内注射卡介苗(生产厂家:上海生物制品所,批号:2010060203失效期;2012.06)0.1ml,右臂三角肌正中肌肉注射乙肝疫苗(生产厂家: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所,批号:2010040702失效期:2013.05)5μg,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肌肉注射用药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是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之一.通常对不宜口服、刺激性强、药量较大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可行肌肉注射[1].为减少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减少或避免患者的痛苦[2],笔者将传统肌肉注射法改为改良肌肉注射法后,收集2009年3~12月738例肌肉注射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发现改良肌肉注射后注射部位不需费时按压,也很少出现渗药和出血现象,患者感觉疼痛轻,不易形成硬结,患者满意度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肌肉注射用药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是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之一。通常对不宜口服、刺激性强、药量较大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可行肌肉注射^[1]。为减少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减少或避免患者的痛苦^[2],笔者将传统肌肉注射法改为改良肌肉注射法后,收集2009年3—12月738例肌肉注射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