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超声内镜、内镜、X线钡餐造影和CT比较研究法,评价66例EUS诊断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价值。结果:66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的发生率依次为壶腹癌、壁外肿瘤压迫、壁外脏器压迫、粘膜下肿瘤、息肉、乳头炎、十二指肠癌、鲍氏腺瘤、淋巴瘤。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总诊断符合率EUS为93.94%,明显高于内镜(75.76%)和钡餐造影(53.03%)。EUS对息肉、鲍氏腺瘤、乳头炎的诊断符合率低于内镜,对壶腹癌、十二指肠癌、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则与内镜相当。EUS系目前确诊十二指肠粘膜下肿瘤及壁外压迫病灶的最佳方法。结论:该资料显示EUS诊断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超声特点、检查及诊断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000余例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病人,57例超声诊断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声图像特征、检查方法、注意事项。结果:57例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病人,48例经胃镜证实,9例不宜做内镜检查的经X线钡餐造影及治疗后随访检查确诊.超声图像主要特征表现为:胃内潴留物、肠腔狭窄、肠壁增厚水肿、不全梗阻、与周围组织粘连及动力学的改变。结论:超声能准确的反映溃疡的大小、病变的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伴有梗阻情况下更能体现超声检查的优势,应该作为临床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4例十二指肠占位病变,均行超声检查;16例行胃镜检查,14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行CT检查。结果 超声显示率达85.3%(29例),依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壁厚型21例,壁外型4例,腔内结节型4例。间接声像图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上消化道梗阻。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和CT显示率分别为68.8%、42.9%、37.5%。结论 超声对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检出率较X线造影及胃镜高,为检查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胰腺类癌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胰腺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例胰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或疼痛,1例为腰背部疼痛伴消瘦、乏力,1例表现为类癌综合征,1例为检查时意外发现.出现肝转移者2例,淋巴结肿大者4例.免疫组化:NSE阳性者5例,Syn阳性者5例,CgA阳性者6例.能准确定位的影像学检查有CT(5/7)、超声内镜(3/4).结论 胰腺类癌临床以缺乏特征性的上腹不适为主,典型类癌综合征少见,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及免疫组化,超声内镜及CT在定位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究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X线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病理检查为十二指肠腺癌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X线和CT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与应用价值。结果:CT诊断准确率(91.1%)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64.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显示有22例十二指肠病变位置在降部,6例于水平部,17例于壶腹部;X线诊断为发病早期组织较软,呈现为结节状,表现为息肉形式,直到中晚期会呈现溃疡与浸润状态,且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变硬,阻碍钡剂流通,破坏黏膜组织;CT诊断为发病早期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呈现圆形软组织肿块样,发展至中晚期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变硬,且指肠变狭窄,肿块逐渐蔓延。结论:由于X线在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可将CT诊断应用在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准确发现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4例,确诊3例;X线及MRI检查2例,确诊1例;X线平片,CT及MRI检查5例,确诊4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5例病灶呈偏心膨胀性改变,4例病灶内有明显不规则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可见硬化边,内呈软组织密度影,8例病灶可见斑点状钙化,邻近关节积液3例。MRI检查显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较高信号。结论: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联合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超声内镜对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诊断胆胰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Pentax公司的FG-36UX型上消化道线阵型超声内镜对1999年-2002年经临床怀疑为胆系结石、胰腺炎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21名住院患者进行检查,并与腹部超声、CT的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例病人中有15例EUS检查符合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1_4%;而B超只有6例符合,符合率仅有28.5%;7例病人给予CT检查,符合手术结果者5例,符合率为57.1%。结论 超声内镜在诊断胆胰疾病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畸胎类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畸胎类肿瘤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畸胎类肿瘤的X线、超声、CT及MRI检查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59例,CT诊断29例,MRI诊断10例,常规X线诊断2例。其中良性囊性畸胎瘤39例,囊实性畸胎瘤51例。结论:常规X线诊断价值较小,对于胸部纵隔内畸胎瘤有一定诊断价值,超声、CT及MRI对畸胎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方便、价廉,可改变体位实时成像,特别对腹部盆腔畸胎瘤具有优势。CT对钙化与骨骼的显示优于超声、MRI,而MRI多轴位成像能更好显示肿瘤全貌、囊内容物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食管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CT检查确诊的有41例,包括6例上段癌,25例中段癌以及10例下段癌,诊断准确率为82%;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确诊的有31例,确诊率为62%。包括3例食管上段癌,24例食管中段癌,4例患者为食管下段癌。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均有各自优势,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更明显提升诊断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检查诊断方法,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都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41例,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黏液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髓样癌1例。对其钼靶X线、高频超声征象及其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钼靶X线确诊50例乳腺癌,准确率为83.3(50/60)%;经高频超声确诊48例乳腺癌,准确率为81.7%(48/60)。钼靶X线结合高频超声确诊54例,诊断准确率为90%(54/60)。结论:钼靶X线检出钙化型乳腺癌敏感性高,高频超声对乳腺癌血流信号敏感性高,两者结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单一钼靶X线或高频超声检查,钼靶X线与高频超声作用互补,两种影像检查相结合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方法对2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根据腹部纯性损伤,右季肋部或背部。肾区疼痛并逐渐加重,诊断性腹部穿刺(DPL)加腹部X光片,B超检查20例,DPL加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手术前确诊16例(69.5%),漏诊2例(8.6%),并发症2例(8.6%),治愈22例(95.6%),死亡1例(4.3%)。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多为复合伤,病性复杂,且严重,应仔细检查,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X 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6例,患者术前均行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并与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6 例患者中,65例患者X线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者胃癌,其中45例患者为溃疡型胃癌,12例患者为蕈伞型胃癌,8例患者为肿块型胃癌;6例患者X 线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或者良性胃溃疡;5例患者发生漏诊;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85.5%.结论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胃癌的临床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对胃癌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彩超、X线、CT对胸腔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超声探查到的胸腔内占位病变,与X线、CT联合诊断,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 26例胸腔内恶性肿瘤,超声符合95%,X线88%,CT96%。4例肺炎,超声与X线符合50%,CT符合2例未做2例。2例肺结核,超声与X线符合100%,CT符合1例未做1例。恶性肿瘤图像特征:以低回声及形状不规则多见,4/26探及血流信号,17/26合并胸腔积液。结论 胸腔内占位病变以肺癌多见,超声与病理符合率高于X线,低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细胞学方法诊断消化道良性及恶性疾病的优点和不足。方法通过消化道内镜钳取对2730例可疑组织进行细胞学诊断。结果2730例中,(1)发现恶性细胞434例,占15.90%,其中254例为胃癌;17例细胞学检查为恶性者,内镜检查为阴性,组织切片亦为恶性。(2)核异质54例,占1.98%;内镜检查未见异常,其中3例经病检为恶性。(3)良性病例(各种炎症、息肉、溃疡等)2242例,占82.12%;其中179例内镜检查为阳性者,经病理切片为恶性者150例,良性29例。结论细胞学检查方便、快捷,且可以补充内镜直视诊断和病理学的某些不足。但其准确性有赖于内镜取材和细胞学工作者的经验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rodie脓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确认5例的临床资料,复读X线片、CT片。结果:5例中误诊为退行性变1例,骨样骨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漏诊1例,正确诊断1例。结论:Brodie脓肿综合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仔细阅片,全面分析,把握其特征性改变,平片、CT长骨端低密度区,周围硬化带,MRI“晕”征,如果密切结合临床,大多数患可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X线诊断乳腺癌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34例。结论 X线报告符合率为89.5%。34例中21例有细小的钙化,11例有结构紊乱。结论 细小的钙化和结构紊乱对乳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湿肺的平片与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X线平片、螺旋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患者52例,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创伤性湿肺多出现在一侧和/或两侧中下肺野,表现为:①间质型(9例):肺血管影增粗、模糊;②弥漫实变型(18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③云雾型(17例):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④节段实变型(8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对病变的显示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胸部X平片与cT检查是目前诊断创伤性湿肺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首次建议行胸部X平片与CT检查,对确诊的患者行胸部X线监测。  相似文献   

18.
超声对肺外周及胸膜转移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肺外周及胸膜≤2cm转移癌的诊断价值及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中晚期肺、乳腺及消化系等恶性肿瘤患者行肋间及肋缘下肺底扫查,观察肺外周及胸膜下≤2cm小转移癌声像图特征及诊断率。结果 经确诊小转移癌61例中,超声显示56例(91.8%),其中约半现灶≤1cm。声像图表现多呈类圆形(83.9%),边界清晰规整(73.2%),内部呈均匀的弱回声或无回声(78.6%),局部胸膜不清晰或中断(75%),后方显示典型的长“彗星尾征”(89.3%)。根据以上特征,25例(44.6%)在未知X线、CT、临床诊断结果情况下超声作出诊断,其中6例为超声首诊。超声对检出的病灶定性诊断较X线、CT敏感,但易漏诊,肩胛骨、肋骨、肺气体等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肺周及胸膜下的转移癌,超声检查不受肺气体干扰,显示率较高,声像图典型,尤其后方长“彗星尾征”为敏感的超声指征。超声作为X线、CT的辅助诊断手段,有助于提高肺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脊髓纵裂畸形的CT诊断(附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CT诊断价值。方法23例脊髓纵裂,年龄7个月至20岁,均摄有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及CT平扫,2例行CTM检查。结果骨性隔刺21例,纤维性2例。X线平片与CT扫描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和100%。讨论CT扫描对显示脊髓纵裂及椎管形态改变的敏感性高于X线平片。CT平扫结合X线平片能对大多数的脊髓纵裂及其伴发的脊柱畸形作出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对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结直肠重复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CT检查的17例中15例诊断为结直肠重复癌,2例直肠及横结肠重复癌患者分别漏诊直肠癌及横结肠癌。行肠镜检查的16例中12例肠镜抵达回盲部,11例术前准确诊断,1例患者其中1处病变术前病理为中度不典型增生;4例患者因远端病变造成肠腔狭窄未抵达回盲部,近端肠道病变未发现,其中包括1例CT漏诊横结肠癌。结论:在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中,CT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认真把握结直肠癌的影像学特征,培养医生对于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意识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