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一般病程长,病情反复,患者在忍受病痛的折磨同时,给家庭和经济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护士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不适、隐痛等。本病感染率高,流行广,危害较为严重,如治疗不当,容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为了避免病情严重和使病人尽快康复,笔者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仔细观察了解乙肝病人的不良心态,并积极主动地给予心理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笔者在护理工作中对乙肝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乙肝病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与乙肝病人的交谈得知,他们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和怀疑心理。当病人一旦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和综述加以总结。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4-1997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7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0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并在护理前后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和SCL-90心理状态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较前均具有显著改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更显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心理状态较前显著改善,人际敏感、敌对、恐惧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降低更显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不仅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有效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6年1月~12月,共收治慢性骨髓炎病人121例,因此病几个月甚至几年,伤口长期不愈,骨质外露,甚至形成窦道,流脓,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患者心理极度失衡,对疾病的康复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我们针对病人特殊的心理反应,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林希 《西部中医药》1998,11(5):46-46
慢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疽,以下简称“慢髓”。是骨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以感染的骨组织增生、硬化、坏死、死腔、包壳、窦道、脓肿并存,反复化脓缠绵难愈,病程可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10年,此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使病人解除病痛,配合治疗,做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和综述加以总结。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LT、AST反复升高,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预后较差的缺点,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笔者1998年2月-2003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9例,取得较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失衡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失衡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不良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心理失衡护理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疏导与中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7年9月~2000年5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0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58例;年龄14~66岁;病程6个月~5年以上。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乙肝标志物检查均为阳性或伴肝功能不良者。10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21  相似文献   

12.
慢性活动性肝炎多由乙肝病毒引起所致,从其症状表现来看,多属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积症等病证范畴。本病多数患者常感全身乏力、饮食不振、腹胀便溏等,同时伴有右季肋或胁部隐痛或胀痛。其发病机理:除与湿热瘀毒及失治误治有关外,且与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而致肝胃不和密切相关。由于病程绵延,肝郁日久化热伤阴而致肝肾阴虚,同时加重了肝气郁结,使病情加重。思虑伤脾,土虚木贼而形成脾虚肝郁。据我们在临床观察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属肝胃不和、肝郁脾虚型占65%左右。反之,慢性活动性肝炎经久不愈又影响了病人的情志变化,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根据不同的情志变化,掌握不同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乙型肝炎是一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传染病,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转化为原发性肝癌。因此,乙肝患者极易产生一系列消极心理。心身医学证明,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对已病患者来说,便会延缓病愈或加重病情。所以,对于乙肝病人,除了做好一般性的治疗和护理外,还要因人制宜,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消除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根据乙肝病人的心理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将心理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钟玲莉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469-469,45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20例乙肝患者,按入院编号无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与对照组(108例),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肝疗法以及内科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于出院后6个月复诊的时候进行问卷(SF-36)调查。结果:比较得到的问卷结果发现,得到的7个维度得分,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的过程中,加强院内外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QOL)的提高,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自拟"乙肝清康宁丸"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方法:自2003年3月~2010年4月我院中医科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1例,按照1991年肝病中医学天津会议修订的标准[1],给予自拟"乙肝清康宁丸"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通过18个月的临床治疗治愈96例,占79.3%;21例有效,占17.4%;4例无效,占3.3%。结论:中西医结合合理应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思路。值得临床医务人员进一步积极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1 2 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72例 ,对照组5 6例。治疗组中男性 42例 ,女性 3 0例 ;年龄 1 8~6 5岁 ,平均 3 4岁。对照组中男性 3 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 3岁。全组患者病程均 >6个月。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瘀血阻络 5种证型。治疗方法两组均用甘利欣注射液 1 5 0 mg加入 1 0 %葡萄糖液 2 5 0 ml中静脉滴注 ,显性黄疸者加苦黄注射液 3 0~ 40 ml,隐性黄疸者加丹参注射液 2 0 ml,无黄疸者加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40例患者心理状况的测评,探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较佳方案。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与治疗同步进行的方法,使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四分之一的慢性HBV感染者最终将进展为重症肝炎(即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1]。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虽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但要彻底清除HBV  相似文献   

19.
郑功泽 《光明中医》2004,19(5):64-64,F003
拉未夫定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已普遍应用 ,可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降低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DN水平 ,但对HBeAg转阴及转换率低 ,停药后易复发 ,且可出现HBVDNA聚合酶基因变异而影响疗效[1 ] 。我们应用中药“利肝汤”联合拉未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并观察了 3 0例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年龄 16~ 60岁 ,病程在 6个月以上 ,血清HbsAg和HbeAg待续阳性 ,血清HBVDNA阳性 ,血清ALT大于正常值上限 1.5倍 ,小于 10倍 ,男、女病人作为入选对象。排除HCV、HDV重叠感染 ,失代偿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胀满,疼痛,纳呆大便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胃脘痛的范围.其发病原因除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损伤脾胃外,且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有密切关系[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心理特点,才能进行更好的护理.1心理特点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治疗时间较长[2].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回报在中度以上伴有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2~3%有发生癌变的可能,这就形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特有的心理状态,大多数认为是胃癌的前兆,精神紧张,少言懒语,失眠,脾气暴躁等,此类病人对每次做胃镜检查产生恐惧,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