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基因的插入 /缺失 ( 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扩增技术检测 8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 ACE基因 I/D多态性。结果 :冠状动脉异常组的 DD基因型频率 0 .41,D等位基因频率 0 .5 2 ,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 0 .15和 0 .2 9( P <0 .0 5 ) ;DD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 OR=3.97,P<0 .0 5 )。多支病变与 DD基因型的关系更为密切 ( OR=4.72 ,P<0 .0 5 )。冠状动脉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 DD型频率依次为 0 .15、0 .33和 0 .46( P <0 .0 5 ) ,D等位基因频率为 0 .2 9、0 .44和 0 .5 6( P <0 .0 1)。结论 :ACE基因的 I/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相关 ,DD型及 D等位基因频率随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 DD及 ID型患者的吸烟率、甘油三酯及血压显著低于 型者 ( P <0 .0 5 ) ,说明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低危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肌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 ( EH)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以多聚酶链反应 ( PCR)方法检测 168例 EH患者的 ACE基因型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 型前胶原 ( PC )、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蛋白 ( LN)。结果 高血压病心肌纤维化组 DD基因型和 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42 9和 0 .60 ,显著高于非纤维化组 0 .18和 0 .42 1( P<0 .0 5 )。DD型与 II型比较心肌质量指数、PC 显著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ACE基因 DD型可能是高血压病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 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 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技术检测63 例心肌梗死患者及112 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 位于ACE基因第16 内含子的I/D多态性经PCR技术扩增后可分为三种基因型:纯合子缺失型(DD) ,纯合子插入型( Ⅱ),杂合子插入/ 缺失型(ID)。63 例心肌梗死患者DD型26 例(41% ),ID型24 例(38% ),Ⅱ型13 例(21%) ,D等位基因频率为60% 。112 例对照者则分别为25 例(22% ),50 例(45 %) ,37 例(33% ) 及45% 。DD型及D 等位基因在心肌梗死组中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值分别为0-008 1 及0-004 9)。心肌梗死患者DD型与非DD型在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Apo- Al、Apo- B、吸烟以及所伴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但在甘油三酯及吸烟两项,表现出DD 型的心梗患者较非DD 型者有减低的趋势。结论 ACE基因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国人心肌梗死发病相关,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可能为心肌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及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医院62例VD、39例AD患者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ACE基因I/D多态性;对其中56例VD、33例AD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者以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VD组和AD组血清ACE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与VD的相关性;AD组I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VD无相关性,ACEI等位基因可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 ACE)及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 ( AT1 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 EHT)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 PCR加酶解方法检测 1 50例健康人 ( NT)及 1 52例 EHT患者 ACE I/ D基因多态性的 ACE及 AT1 R A1 1 6 6 C突变。结果 EHT组ACE I/ D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 I为 0 .50 ,D为 0 .50 ,D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 NT组 ( P<0 .0 5) ;而两者之间的 AT1 R A1 1 6 6 C的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结论 ACE基因可能是 EHT的重要遗传因素 ,AT1 R基因 A1 1 6 6 C多态性与 EHT无关 相似文献
6.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脑梗塞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9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52名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型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出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的高危因素。结果(1)糖尿病总组ACE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糖尿病脑梗塞组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脑梗塞组(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E基因DD型、D等位基因、脂蛋白(a)及年龄是糖尿病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CE基因II型和I等位基因则为2型糖尿病脑梗塞的保护因子。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脑梗塞的发病密切相关。ACE基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及血脂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41例正常老年人和3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脂水平,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中2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ACE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病组ACE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ACE基因I/D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无关,但与ACE血清浓度显著相关,DD基因型者血清ACE水平最高(3750±151)U·ml-1,显著高于ID型(2311±303)U·ml-1和II型者(2059±287)U·ml-1(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ACE水平受ACE基因型的遗传调控,ACE基因缺失型者血清ACE水平显著增高,这可能是缺失型与多种心血管病相关联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9.
10.
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代谢综合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EH患者 2 0 2例 ,其中男 116例 ,女 86例 ,年龄 30~ 72 (5 9.5 4± 9.2 6 )岁。符合代谢综合征者 10 6例 ,非代谢综合征 96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定两组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结果 :EH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ACE基因DD、ID、II基因型间无显著相关性 (χ2 =2 .5 4 5 ,P 0 .0 5 )。代谢综合征组ACE多态性基因型与腰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密切相关 (P <0 .0 1) ;与腰围 /臀围、三酰甘油 (TG)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血压、血糖、胰岛素无关 (P 0 .0 5 )。代谢综合征组ACE基因DD、ID基因型腰围较II基因型显著增加 (P <0 .0 1,<0 .0 5 ) ;DD基因型腰围 /臀围、TG较II基因型显著增加 (P <0 .0 5 ) ;ACE基因DD基因型HDL C较II基因型显著降低 (P <0 .0 5 ) ;ACE基因DD、ID、II基因型间血压、血糖、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EH代谢综合征与ACE基因多态性无显著相关性。但是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脂代谢紊乱与ACE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而血压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却与ACE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 ACE水平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对 2 16例观察对象 (正常人 10 3例 ,高血压患者 113例 )的 ACE基因进行分型 ,并测定血清 ACE活性。结果 :2 16例受检者中 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 ACE水平有关 ,ACE水平依次为 :DD型 >ID型 > 型 ,三者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ACE基因型决定不同个体血清 ACE活性的 2 7.5%的变化范围。结论 :当地人群 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有关 ,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ACE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高血压组选择门诊与住院的汉族无血缘关系的原发性高血压369例,男194例,女175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广东地区健康汉族居民199例,男101例,女98例.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及肝功能不良、肾功能不良.按照性别分为两组,采用病例对照的原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检测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并随机抽取20份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以核实基因分型.在分析各亚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基础上综合分析ACE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G等位基因频率:男75.3%,对照组男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86,P=0.0081),高血压组,女57.4%,对照组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43,P=0.0084);女高血压组GG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9499,P=0.0015);G等位基因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高于A等位基因人群,男OR:1.9945,95% CI:1.1916~3.3385,P=0.0082;女OR:1.603,95% CI:1.1274~2.2792,P=0.0085.结论 ACE2-G9570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的男性和仅仅携带G基因的女性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相对较大,提示ACE2基因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 2 4例心肌梗死、5 6例心绞痛患者、6 5例正常人的 ACE基因型及血浆内皮素 (ET)、内皮源性舒张因子 (EDRF)进行了检测 ,以 ET/ NO作为内皮功能指标。结果 :心肌梗死组 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DD型患者中的 ET/ NO比值较 型明显升高 (P<0 .0 5 )。结论 :DD型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ACE2)A9570G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172例(LVH组)、高血压未合并LVH患者153例(NLVH组)以及对照组8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入选者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按性别分别比较不同组别中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在女性,3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基因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LVH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0%和61.0%,高于NLVH组(18.7%和44.8%)及对照组(15.0%和40.0%)。在男性,3组间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LVH组G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为69.0%,高于NLVH组(47.6%)及对照组(40.0%)。结论 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缺失(D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共纳入16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计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 014例,对照组1 135例.结果 显示OR为1.69(95%CI1.19~2.40),合并统计值Z=2.91(P=0.004).汉族人群ACE基因该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D基因型增多.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方法分析 14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 ACE基因型。结果 :1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 ,正常对照组与 2型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异 ;2并发高血压组 DD型及 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 I/ 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法检测100例高血压合并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150例高血压患者和126例健康人的ACE基因型,分析比较各组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合并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组的ACEDD基因型频率(0.23)及D等位基因频率(0.44)高于高血压组(0.11和0.34,P〈0.05)和正常对照组(0.10和0.33,P〈0.01),而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ACED等位基因可能是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易感基因。2.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基因A116 6 /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EH)及其并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PCR加酶解方法检测 15 0例健康者 (对照组 )及 15 2例EH无并发症患者 (EH组 )和 80例EH并发脑梗死患者 (EH并发脑梗死组 )ACEI/D基因多态性的ACE及AT1RA116 6C突变。结果 :EH组及EH并发脑梗死组的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频率为 5 0 %及 4 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3% (P <0 .0 5 )。AT1R基因的C等位基因频率在 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可能是EH及EH并发脑梗死的重要遗传因素 ,而AT1R基因与EH发病及EH患者是否易患脑梗死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