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节律性,且与自然息息相应。如一年四季中阴阳变化存在着“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多而阳气衰”的规律,一天中阴阳变化亦有规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相似文献   

2.
一、一更咳喘孟某,女,44岁,山东省日照县竖旗乡人。1987年8月3日诊:咳喘年余。一年前患感冒,继而咳嗽。久治不愈,病情日甚,渐致喘促气急。经地、县级五处医院中、西医诊治,耗资千余元,只能取效于一时。现咳嗽不甚,吐痰较多,以喘为主,白天甚  相似文献   

3.
例 1:王某 ,男 ,33岁 ,1993年 11月 10日初诊。近 1月来 ,每日傍晚定时干咳嗽 ,咳时牵引胸胁作痛 ,口干音哑 ,面热烦躁 ,汗出心慌 ,服多种中西药未能控制 ,曾作胸透排除结核。考其干咳见于傍晚 ,脉弦细 ,舌红无苔等症 ,认为邪热伤肺 ,郁而化燥。投养阴清肺汤 2剂不效 ,复改投清燥救肺汤 2剂后咳嗽益剧 ,又增腰酸 ,便泄 (日达 4~ 5次 ) ,双足清冷。细询之 ,咳嗽发作于每日傍晚 7~ 11(戍亥 )时 ,由轻渐重 ,而深夜 11时以后渐见缓和 ,且诸症依时并现 ,余时一如常人。因思戍亥时为少阴肾经所值 ,清金润肺不应而肾阳虚弱显见 ,认为证系肾阳虚不…  相似文献   

4.
董×,56岁。1985年10月15日就诊。患定时发热已半年,每日清晨五时前发热汗出,持续半小时后热退汗止。兼见头昏少寐。诊时见面色(白光)白,舌苔薄黄,咏象弦浮。据证细忖:定时发热在五时以前(正值寅时),按子午流  相似文献   

5.
<正>定时发热病人临床较少见,现举一所见定时发热验案,初因误辩为阳虚发热诊治无效,后详辩为阴虚发热诊治痊愈收功。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应该深明阳虚发热与阴虚发热之机理,抓住其主要临床表现,对症处方用药。1病案患者腾某,男,71岁,2014年12月因定时发热1周就诊。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自19:00左右开始,至21:00左右身热自退,发热期间自测体温波动在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年来辨证施治定时发热,取效甚佳,现举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1 定时发热兼暑湿案 汤某某,男,17岁.2010年7月4日初诊.患者10余天前因过食生冷之物,加之卧地贪凉,遂致发热、乏力、腹痛、口淡、纳减,在当地卫生院治疗7天,症状未减,近4天又增每天定时发热,上午10时开始发热,最高体温为39.5℃,至下午5时体温渐退,小便黄短,大便先软后溏.右上腹叩击痛+.B超示:胆囊壁毛糙.舌质淡红、苔白腻满布,脉滑数.证属暑湿困脾.治拟祛暑湿、调脾胃、和少阳.处方:香薷、厚朴、扁豆、神曲、黄芩、苍术、陈皮各10g,金银花、柴胡、鸡内金、炒麦芽各15g,炙甘草5g,滑石30g.每日1剂,水煎服.药进2剂即发热退,4剂而愈.  相似文献   

7.
1、黄××,女性,50岁,小学教师,初诊时间:1982年2月22日。头晕目眩已5年,经多方治疗,病情稳定。于去年春节间因劳累,精神紧张而复发并较前加重。诊时见症:眩晕,走路跛行,肢体乏力,时时欲倒,夜间多梦,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烦躁,时有汗出,舌黯红,苔黄腻,脉弦细微数。血压:180/100毫米汞柱,心电图报告为供血不足,脑血流图示脑血管动脉硬化,延中西医诊治。  相似文献   

8.
毛德西 《光明中医》1996,11(1):38-40
杂病治验四则毛德西河南省中医院(450002)会厌逐瘀理气血加减治疗梅核气张某,女,48岁,1990年10月就诊。患者因咽部有异物感半年,加重并呈声音嘶哑10天来诊。罹病至今,曾用抗菌素及强的松等药治疗,病情反有加重之势,10天前,因情绪郁闷,咽部如...  相似文献   

9.
痿病治验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贞慧 《光明中医》2001,16(6):41-43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 ,日久不用 ,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对痿病治疗论述颇多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 ;《丹溪心法》强调“泻南方 ,补北方”之治法 ;《景岳全书》主张“当酌寒热之深浅 ,审虚实之缓急 ,庶得治痿之全” ,笔者认为治疗痿病 ,必须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 ,才能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例案介绍如下 :例 1 :官某 ,女 ,4 2岁 ,工人 ,1 982年 1 1月 7日就诊。诉 :患者于昨日强力劳动 ,反复汗出湿衣 ,当晚因热水中断 ,用冰水洗澡 ,午夜自觉恶寒 ,晨起手足冰冷 ,下肢无力 ,难以站立 ,…  相似文献   

10.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医理论审病求因,辨证论治,灵活用药,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笔者诊治的典型病介绍如下. 1过敏性紫癜 杨某,女,14岁,2000年5月27日就诊.在市内某医院住院1个月,确诊为"过敏性紫癜",予抗感染、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半月不见好转,半月前又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阿塞松治疗,但皮疹仍此起彼伏.患儿体胖,体重较入院前增加5kg.额面部、背部满布红色疱疹,部分结脓痂,烦躁不安,双下肢布满鲜红色及暗红色皮疹,蔓延至臀部,大便于结,唇舌红赤,苔黄厚,脉微数.辨证:热伏血分,淤血阻络.治以清热解毒,化淤消斑.处方:青黛9g,紫草、金银花、连翘、丹皮、牛膝、鸡血藤、丹参、赤芍各10g,乳香3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逐渐减停激素.服7剂后,皮疹渐退,未起新皮疹.又以上方加减服用3周,诸症消失,病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2.
席汉氏病多由产后大出血、严重感染、休克等原因引起,临床常见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不孕伴毛发脱落,性欲低下,全身乏力等一系列极度虚弱的综合症状。本病在祖国医学多属“虚劳”,气血虚弱,元真亏损的范畴。若治疗得当,亦能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杨××,女,42岁,工人。1973年底因难产分娩大出血合并感染住院治疗半月。出院后无乳汁,并渐感心悸怔忡,乏力,畏寒肢冷,头晕眼花,耳鸣健忘,倦怠嗜睡,纳差泛恶,大便数日不行。继则  相似文献   

13.
定时发作性咳喘治验庄育钦林×,女,41岁,1990年10月13日诊。咳嗽10天,无恶寒发热,咳嗽昼轻,1周来每天晚上约11时,定时骤发咳喘,不能平卧,咳嗽频作,连续不断,胸胀气促,伴上腹部隐隐作痛,频频嗳气,持续5~10分钟,咯出少许粘痰后,咳喘才渐...  相似文献   

14.
勾承鹄 《陕西中医》2004,25(4):371-371
1 立冬至春分咳嗽案 贺某,47岁。1 998年3月1 5日就诊。诉每年立冬至春分定时夜间咳嗽5年。每逢立冬即咳嗽,治与否待次年春分自然缓解,5年休作已成定律。中西医屡治屡发。症见立冬以来,每晚1 0 -1 2时突发喉痒,阵发痉挛性剧咳,两眼直冒金星,咯痰粘稠,睡前常服赛庚啶或酮替芬,  相似文献   

15.
小青龙汤杂病治验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青龙汤 (麻黄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半夏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及痰饮咳嗽病的方剂。其功用是解表化饮而重在化饮 ,临床多用于咳嗽哮喘类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以及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喘等疾病而属于表寒里饮者 ,其疗效是肯定的。而笔者将其用于更广泛的杂病领域 ,同样取得肯定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介绍验案于下 :1 项痹侯某某 ,男 ,5 4岁 ,山西某发电厂高级工程师 ,1 998年 1 1月初诊。患者经常伏案工作 ,近一年来感颈部及肩部酸痛伴上肢轻变麻木…  相似文献   

16.
李良胜 《河南中医》2002,22(1):53-54
1 暑热症  小儿脏气未充 ,形成未实 ,夏令炎热之邪干于肺胃 ,暑热内闭 ,消铄阴液。症见 :发热 (晨轻午重 ,延绵不退 ) ,无汗 ,喜饮 ,厌食 ,小便清长 ,舌红少苔 ,纹色鲜明。先父仿人参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方义 ,易汤方为饮料 ,连服 5~ 7d ,即可退热。处方 :鲜金银花 (干者亦可 )80 g ,鲜冬瓜皮、西瓜皮各 2 5 0 0 g(片厚约 0 5cm ,每片约掌心大 ) ,鲜稻穗一具 (或生谷芽 ) 15g ,用鲜荷叶一角包裹 ,加水约4 0 0ml,煎 5~ 10min ,煎成后可稍加白糖 ,俟冷 ,频频喂服。按 :此方有清暑、解热、养胃、生津作用。 1997年夏曾用此方治…  相似文献   

17.
焦平教授系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通过对其对小儿外感发热病、婴幼儿腹泻、过敏性紫癜、儿童抽动症等医案总结,开拓临床思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杂病奇案四则治验石家庄市中医院赵振兴侯绍敏刘桂华△(050051)1自汗10年案马某,女,50岁,商场职员,1997年3月15日初诊。自诉自汗10年,加重1年,动辄汗出,尤以每逢着急或外界精神刺激加重,时则面部全身汗出,面部烘热,头昏心烦,失眠多梦,...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或屡用苦寒利胆之品,伤及脾气,常见肝郁脾虚之证,应重视健脾利胆,提高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胆囊息肉多因嗜食油腻辛辣肥甘,或饮酒无度,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日久脾失健运,以致湿热痰瘀蕴结于胆腑而成,临床治疗应重用软坚散结、化瘀消积之品方能取得满意疗效;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治疗胆石症多采用利胆溶石、通腑排石之法,取其"肠泻胆亦泻"也;胆囊萎缩引起的阻塞性黄疽,其病机多责之于湿热郁阻,常用清热利湿、通腑利胆法取效。  相似文献   

20.
狐惑病,始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对狐惑病的病位、症状及治疗方药均作了较明确的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