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伊曲康唑在IFI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部分类型IFI感染的一线选择[1].但是,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IFI患者,伊曲康唑能否应用?是否安全?目前国内外很少报道.我们对15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IFI应用伊曲康唑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比较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者68例(89.5%),化疗2个疗程以上者64例(84.2%),中性粒细胞缺乏者43例(56.6%),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34例(44.7%),中心或外周静脉置管者27例(35.5%)。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总有效率为60.5%和61.5%(P=0.929);两组间不良反应对比只在低钾血症方面有差异(14.0%比42.4%,P=0.005)。结论 化疗、应用广谱抗生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是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易感因素。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IFI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3.
Liu CY  Fu R  Wu YH  Ruan EB  Qu W  Wang GJ  Liang Y  Wang XM  Liu H  Song J  Guan J  Wang HQ  Xing LM  Li LJ  Wang J  Shao ZH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504-507
目的 分析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IFI患者156例,了解其疗效、影响因素及副作用等.结果 156例IFI患者中92例原发病为恶性血液病,64例为非恶性血液病;IFI拟诊77例,临床诊断79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94例(63.5%),无效更换为其他药物54例(36.5%).恶性血液病、接受过化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真菌培养阳性、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伊曲康唑有效率低.年龄、体温、既往应用抗生素、G试验结果、感染部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与伊曲康唑治疗疗效无关.5例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而停药,包括胃肠道不适3例和心动过速2例.结论 伊曲康唑能够高效、安全地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原发恶性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迟用药物会影响伊曲康唑抗真菌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罗伟  冀林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8-4569
由于真菌感染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且培养阳性率较低,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同时,IFI也是免疫受损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对于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而言,由于接受大剂量的化疗、长时期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等,导致身体机能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因而极易患IFI.本文拟观察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临床症状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接受大剂量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强效抗生素,造成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抗真菌治疗疗程长,而多数并发真菌感染者的基础疾病重,对药物耐受性差,老年患者更为突出。我院采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41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液肿瘤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生率显著增高,其在血液病患者的治疗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999—2003年,意大利对全国18个血液病治疗中心的11802例患者进行的回顾性调查发现,确诊及高度可疑的IFI占总病例的4.6%;真菌感染占总IFI的64.3%,酵母菌感染占35.7%;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米卡芬净治疗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38例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应用米卡芬净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8例总有效率为57.9%(22/38),确诊、临床诊断与拟诊者有效率分别为75.0%、63.2%、36.4%;38例均未出现临床和实验室不良反应。结论米卡芬净抗菌潜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预防、经验性和抢先抗真菌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6-02/2009-06住院的72例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其中,男46例、女26例,中位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者使用伊曲康唑,剂量为:每次200mg,静脉滴注,1次/12h;用2d后,每次200mg,1次/d,完成疗程7d以上评价疗效。完成者共53例,疗程为732d,中位数14d。结果 53例完成疗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19例,进步5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4.15%(34/53);不良反应发生率19.44%(14/72),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的症状,均为一过性。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IFI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其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机体的一种感染状态,临床表现包括三个类型: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即侵袭性真菌病(IFD).IFD是IFI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近20余年来,随着疾病谱及治疗模式的变化,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1].而恶性血液病患者常因伴有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高危因素,更成为罹患IFI最主要的人群.现就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现状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米卡芬净是继卡泊芬净之后FDA批准的第2种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目前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H)疗效及安全性的报道较少见,为此,我们应用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IFI进行临床研究,其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对象:23例均为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住院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43(19~75)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例,6例存在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进步和新的有效药物的应用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首次抗真菌治疗的疗效,使更多患者获得再次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但既往确诊或临床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再次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细胞移植时真菌感染复发的危险性增加,死亡率极高。因此,采取措施预防真菌感染的再发,即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成为必然要求。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应重视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en JZ  Fu HY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01-402
传统意义上,真菌感染属于皮肤科大夫的诊治范围,但近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血液科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值得高度重视。随着血液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治疗(BMT)的研究开展,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恶性血液病本身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患者不断增多,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各种有效的抗生素的大量问世使细菌感染得到较好控制;与之相反,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血液病患者过去十分罕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老年恶性血液病26例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和恶性血液病患者均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我们对 2 6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与周期非老年性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 ,旨在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特点。1 病例和方法1 1 临床病例  2 6例老年恶性血液病均为 1994~ 1999年住院患者 ,均经临床及血液学确诊。其中男 16例、女 10例 ;年龄 6 1~ 89岁 ,中位年龄 72岁。包括霍奇金病 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CML BP)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10例 (FAB分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含量检测(GM试验)对儿童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儿童血液病患儿246例,根据是否诊断IFI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219例。采用动态试管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和半乳甘露聚糖含量。计算G试验、GM试验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IF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试验诊断儿童血液病IF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89%、91.78%、57.14%和98.53%;GM试验分别是66.67%、71.23%、22.22%和94.55%;G试验、GM试验并联分别是100%、65.75%、26.47%和100%;G试验、GM试验串联分别是55.56%、97.26%、71.43%和94.67%。G试验、GM试验串联诊断IFI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与其他试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G试验、GM试验对儿童血液病患者IF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G试验和GM试验串联分析对IFI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23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3例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宿主因素、临床特点、抗真菌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IFI的重要因素之一。IFI中肺部感染最多见,占82.6%(19/23例)。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变化是IFI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也是临床观察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所有IFI患者发热占87.0%(20/23例),19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几乎均伴有发热、呼吸困难,并发低氧血症占84.2%(16/1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典型的光晕征或新月征占63.2%(12/19例)。上述临床特点不具备特征性,尽快获得病原学证据比较困难。目前综合上述临床特点、按照中国IFI诊断指南是临床诊断IFI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中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加显效)66.7%,抗真菌治疗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免疫功能状态与IFI发生及治疗疗效相关,早期诊断IFI困难。对真菌感染进行临床分层诊治是血液病发生IFI的重要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及靶向药物的出现,使部分恶性血液病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但对于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再次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仍是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行挽救性二次移植治疗的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病例和方法所有16例患者均来自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均为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或者异基因HSCT后  相似文献   

17.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已知引起I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属和白色念珠菌,然而非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微生物亦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为了进一步规范IF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约国内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参照国外相关的标准,制定出适合国人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现予以公布,供国内广大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在实施过程中对本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供再次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应用亲属HLA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我们于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对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亲属间HLA单倍体相合PBSCT,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予以伊曲康唑静脉及口服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镜检等判定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伊曲康唑辅以综合治疗有效率达89%(8/9),其中痊愈7例,显效1例;1例患者因肺部体征继续进展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未发生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73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的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1992-01~2004-10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73例,单用常规剂量的氟康唑33例、伊曲康唑26例、两性霉素B14例;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9例和两性霉素B6例,伊曲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16例,47例同时应用了粒细胞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CSF)治疗至白细胞正常,37例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结果73例IFI总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4%和63·0%,在各诊断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用氟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组,分别为39·4%、53·9%和57·1%(P<0·05);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7·8%和83·4%。结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IFI的疗效相似,明显高于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副反应多。抗真菌的有效率在确诊组、临床诊断组和拟诊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