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限制饮水应激对大鼠脑内磷酸化蛋白激酶ERK1/2(pERK1/2)水平的影响。方法5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n=4)、定时给水组(TW,n=18)、空瓶刺激组(EB,n=18)、限制饮水组(WR,n=18),后3组动物同置一室。TW组、EB组和WR组再按限制饮水时间分为3d、7d和14d3个亚组。各实验组在最后一次实验刺激后1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内pERK1/2表达的变化。并对相关核团中pERK1/2阳性细胞的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刺激后引起大鼠脑内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腹外侧隔区(LSV)、内侧杏仁核(MeA)、中央杏仁核(CeA)和孤束核(NTS)等核团的pERK1/2表达显著增强;其中,EB组和WR组在SON、LSV、MeA和CeApERK1/2的表达均显著强于TW组,且EB组在LSV、MeA、CeA和NTSpERK1/2的表达增强和回落的时间要显著早于WR组。除PVN仅与刺激时间有关外,其余核团均与刺激时间和方式双重因素有关。结论限制饮水应激激活脑内PVN、SON、LSV、MeA、CeA和NTS等核团。物理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激活的中枢核团活动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模型大鼠内侧前额皮质(mPF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转导激酶1/2(pERK1/2)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15只)。慢性强迫游泳组连续给予28d的强迫游泳,制备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开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抑郁行为学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检测mPFC中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为(4.114±0.644)%、(86.610±4.450)%,对照组为(8.157±1.105)%、(94.930±2.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场实验中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和对照组的直立次数分别为1.75±0.96、6.0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0.762±3.236)s、(5.632±1.06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pERK1/2阳性细胞阳性信号吸光度值分别为47.594±5.355和110.810±10.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pERK/2分别占总ERK1/2的0.216±0.029和0.870±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强迫游泳应激能诱发大鼠抑郁症状,促进mPFCpERK1/2表达。 相似文献
3.
《解剖学研究》2017,(6)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蛋白的分布特点和增龄变化。方法分别取胎鼠(孕19 d),新生鼠(出生后10 d),青年鼠(8月)各8只,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及STAT1蛋白的分布和增龄变化。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STAT1蛋白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鼠与新生鼠光镜结构相似,心肌细胞较小,排列不规则,核浆比较大,横纹不典型;成年鼠心肌变长,排列规则,核浆比小,横纹清晰。STAT1蛋白在心外膜处强阳性表达;在深层心肌成条索状分布,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STAT1和CD34存在共定位。结论 STAT1在心外膜处参与心肌发育和成熟过程,深层心肌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4.
杏仁体在情绪性学习记忆及情绪行为中起关键性作用,而这些功能是由杏仁体的三个主要亚核(外侧核、基底外侧核和中央核)执行完成,并与一种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密切相关。CREB在多种神经活动中都会被激活成为磷酸化的CREB(pCREB)。为探讨杏仁体中哪种神经元表达pCREB以及在情绪性应激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内杏仁体中pCREB水平的变化,本试验对大鼠用强迫游泳作为情绪性应激刺激;以抗pCREB、抗谷氨酸(Glu)和抗小清蛋白(PV)抗体标记了杏仁体中的神经元;用Westernblot法测定了杏仁体中的pCREB蛋白水平。结果显示,pCREB表达于谷氨酸免疫阳性神经元中,而不在含小清蛋白的神经元中表达;而pCREB的表达水平在强迫游泳后显著提升。本结果提示,pCREB是通过谷氨酸神经元行使其对情绪过程的调解功能;情绪性刺激后pCREB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以应对应激性刺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模型大鼠杏仁核神经元凋亡现象。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模型组(15只)。采用慢性强迫游泳(4周)制备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采用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杏仁核神经元凋亡和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4.08±4.30和3.08±0.91,凋亡率分别为17.14±2.71和3.34±0.80,Bax/Bcl-2比值分别为1.73±0.15和0.92±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模型大鼠杏仁核存在明显的神经元凋亡,这可能是抑郁患者杏仁核体积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强迫游泳应激(CFS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和海马神经元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的表达变化。 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30只)。慢性强迫游泳组强迫游泳4周,制备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模型;糖水偏好实验、开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荧光探针标记法测定海马神经元内Ca2+浓度;胶体金免疫电镜、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CaMKⅡ的表达变化。 结果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为4.114±0.644和86.610±4.450,对照组为8.157±1.105和94.930±2.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场实验中慢性强迫游泳应激组和对照组的直立次数分别为1.75±0.96和6.0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0.762±3.236)s和(5.632±1.06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 2+浓度分别为(498.94±40.45)nmol/L和(288.91±32.4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MK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海马Ca2+及CaMKⅡ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抑郁模型大鼠情感行为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脑组织Cofilin1与ERK1/2蛋白表达与磷酸化及其在脑组织中分布的规律。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手术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经低氧处理造成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后一定时间段(0h~48h)损伤侧脑组织Cofilin1与磷酸化cofilin1(p-Cofilin1)及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其在损伤大鼠脑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IBD新生SD大鼠脑组织中Cofilin1在HI后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也未见明显改变,但磷酸化Cofilin1在HI后1h~12h之间降低,24h后恢复正常;ERK1/2蛋白在不同时点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但可见磷酸化ERK1/2(p-ERK1/2)在缺氧缺血处理(HI)后0h略低于正常,而在1-2h内迅速升高并高于正常对照和假手术,在2h后又逐渐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ofilin1与p-cofilin1在损伤大鼠脑中主要分布于海马和大脑皮质,尤其p-Cofilin表达分布以海马的颗粒细胞为主,并且在HI后7d-14d表达明显增强,在21d则明显降低。结论 Cofilin和ERK的磷酸化修饰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较密切的关系,且cofilin1和p-cofilin1在大脑海马区的定位分布,提示其可能与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与修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神经解剖学杂志》2014,(1)
目的:探讨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脑内pERK1/2的表达与可能作用。方法:采用三箱室社会交往箱检测雄性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动物10 min社会交往行为后脑内pERK1/2的表达;采用10%硫酸锌(ZnSO4)滴鼻嗅觉剥夺后观察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以及脑pERK1/2的表达状况。结果:大鼠呈现明显的同性别社会交往偏好;社会交往后,pERK1/2在与主嗅觉系统相关的脑区(如主嗅球、内嗅皮质、梨状皮质等)以及眶额皮质、前扣带皮质等脑区表达明显增加;嗅觉剥夺后大鼠的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显著减少,pERK1/2在主嗅觉系统相关脑区表达明显下降。结论:主嗅觉系统参与了雄性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pERK1/2表达水平变化随着社会交往行为改变而改变,提示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P60C-SRC通过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激酶1/2 (p-ERK1/2)调节体外培养的9日龄大鼠精原干细胞的活性。方法 用MTT观察反义C-SRC脱氧寡核苷酸(ODNs)及PD98059对精原干细胞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PP60C-SRC和p-ERK1/2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mol/L反义C-SRC ODNs作用12 h后精原干细胞活性下降了8.1 % (P<0.05),10 ?mol/L PD98059作用24 h后精原干细胞活性下降了9.4 %(P<0.01)。反义C-SRC ODNs组PP60C-SRC、p-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3.8 %和45.3 % (均P<0.01);10 ?mol/L PD98059作用精原干细胞24 h后,p-ERK1/2蛋白表达下降了34.5 %。结论 PP60C-SRC可能通过p-ERK1/2蛋白而调节精原干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相互作用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成年雄性BalB/c小鼠制备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0)、早期低氧预适应(H3)和延迟性低氧预适应(H6)3组。应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胞质和膜相关成分中与cPKCγ相互作用的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小鼠海马组织中ERK1/2能与cPKCγ免疫共沉淀,且与H0组相比,H3及H6组ERK1/2的204位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鼠海马组织中,cPKCγ与ERK1/2存在相互作用,且可能参与了脑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异氟醚吸入麻醉-苏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探讨E-W核在麻醉效应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证据。我们将36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清醒对照组(Con);第2、3组为异氟醚麻醉组(Iso-1、Iso-2:分别吸入1.0MAC异氟醚5min和1h);4~6组为异氟醚麻醉苏醒组(W-1、W-2:吸入1.0MAC异氟醚5min后停药2min、30min;W-3:吸入1.0MAC异氟醚1h后停药30min)。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各时间点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并计数;用荧光双重标记法进一步明确pERK1/2阳性神经元的性质。结果显示:正常清醒小鼠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数量很少(2.2±1.5);异氟醚麻醉过程中pERK1/2表达显著增高(阳性细胞计数,Iso-1∶40.9±8.1;Iso-2∶40.2±9.6,与清醒对照相比,P<0.001);苏醒30min时pERK1/2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W-2∶2.1±2.2;W-3∶0.75±1.2)。pERK1/2阳性神经元部分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阳性,部分是乙酰胆碱(ChAT)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异氟醚麻醉过程中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被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兴奋CRF能和Ach能神经元对瞳孔反射及麻醉应激效应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脑卒中诱导原癌基因c-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晚期自发形成脑卒中时以及高血压早期和中期脑内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在高血压晚期,假手术组不出现脑卒中,但个别大鼠的扣带皮质和梨状皮质出现微弱的FOS表达;手术组都出现脑卒中,其中3例脑内未见FOS表达,4例则于大脑皮质、海马、黑质和下丘脑等处出现程度不等的FOS表达.高血压早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的下丘脑、隔核、中脑中央灰质和丘脑室旁核出现分布状态和强弱都相似的FOS表达.高血压中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脑内未见FOS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1)高血压晚期,自发性脑卒中能诱导c-fos在脑内的广泛表达,脑内不同部位FOS表达的机制和功能意义不同,本文对其进行了讨论;(2)腹部手术能诱导下丘脑等与内脏功能调节有关的功能区FOS的表达;(3)高血压早期和中期,通过c-fos表达的方法未能发现高血压对大鼠脑功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晚期自发形成脑卒中时以及高血压早期和中期脑内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在高血压晚期,假手术组不出现脑卒中,但个别大鼠的扣带皮质和梨状皮质出现微弱的FOS表达;手术组都出现脑卒中,其中3例脑内未见FOS表达,4例则于大脑皮质、海马、黑质和下丘脑等处出现程度不等的FOS表达.高血压早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的下丘脑、隔核、中脑中央灰质和丘脑室旁核出现分布状态和强弱都相似的FOS表达.高血压中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脑内未见FOS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1)高血压晚期,自发性脑卒中能诱导c-fos在脑内的广泛表达,脑内不同部位FOS表达的机制和功能意义不同,本文对其进行了讨论;(2)腹部手术能诱导下丘脑等与内脏功能调节有关的功能区FOS的表达;(3)高血压早期和中期,通过c-fos表达的方法未能发现高血压对大鼠脑功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S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区,FOS表达出现的时间、达到高峰时间和消退时间不同,表达的细胞多少和强度也不相同。在各脑室的室管膜细胞、触液神经元和下丘脑(特别是视上核和室旁核)最先出现,并呈现一过性的FOS快速表达。海马的FOS表达在2h后出现、主要局限在齿状回、下托和CA_4、CA_3区。在边缘系统和嗅脑的扣带皮质、梨状皮质、杏仁、隔核和内侧缰核、嗅球外颗粒层和僧帽层以及前嗅核呈现高水平的持久表达。缺血后2~48h内,新皮质Ⅱ—Ⅵ层诱导出广泛的高水平表达。丘脑、基底核、中脑的FOS表达则出现较晚且分布稀疏。FOS在脑干的表达因不同核团而异。本文结果提示: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后,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核团和功能区激活FOS表达的机制不同,其功能意义也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海马CA3 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观察其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物质在生后零天(P0)组位于CA3 区细胞周围间质内;P10,P15 和P20 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产物位于锥体细胞内,幅射层内可见阳性苔藓纤维终末,这些终末随生后日龄增加而增加。P30 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产物仅见于细胞周围间质内,未见细胞胞浆内有阳性物质分布,但偶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细胞核位于CA3 区锥体细胞层,辐射层内有较多的苔藓纤维阳性终末。本研究结果提示,发育早期大鼠海马CA3 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布于细胞周围间质而生后10 至20 天发育期间,CA3 区锥体细胞合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并可沿神经元轴突顺行运输、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6.
大鼠额叶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大鼠额叶损伤后不同时间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本研究采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模型,经Nissl和H.E.染色观察伤后的病理变化过程,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伤后iNOSmRNA和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伤后12、24h创伤区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创伤区及周边iNOSmRNA的表达3h开始上升,24h达到高峰;伤后iNOS阳性细胞数量也增多,伤后3、6h主要由神经细胞表达iNOS,在12、24h主要由巨噬细胞表达iNOS,而72、120h则主要由胶质细胞表达iNOS。上述结果说明大鼠额叶锐器伤后iNOS的表达增加,iNOS阳性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2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脱臼处死的正常小鼠全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亦见于个别白质内的胶质细胞,脑膜及室管膜细胞也有表达。强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岛皮质、视听皮质、边缘前皮质、扣带前皮质、海马垂直部、弓状核、蓝斑和小脑Purkinje细胞;中等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感觉运动皮质、外侧隔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和外侧杏仁核、丘脑室旁核前部、视交叉上核、穹隆下器、终板血管器、前腹侧视前核和下丘脑背内侧核;弱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下丘脑后区、顶盖前区、室周灰质腹外侧柱、A5区、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本文结果观察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广泛存在,提示pERK1/2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能参与许多脑区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揭示其分布特点为了解其在脑内的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