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小妮 《右江医学》2006,34(6):693-694
临床上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常规采用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而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化疗药物的渗漏,导致给药的静脉及邻近组织损伤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及渗漏性组织损伤坏死的发生,降低药物的血液毒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份以来,对肿瘤化疗病人均采取深静脉置管术进行化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需化疗病人共78例,其中肺癌6例,乳腺癌20例,宫颈癌10例,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化疗药物静脉给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但由于药物本身的特点及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和病人的自身因素等原因 ,常易发生药物外渗。若不及时给予科学的处理。轻者局部组织疼痛 ,重者组织坏死甚至致残 ,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我院血液科 1994~ 2 0 0 1年以来 ,共治疗药物渗漏及并发症4 2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4 2例患者中 ,男性 2 9例 ,女性 13例 ,年龄 8~ 70岁 ,其中白血病 32例 ,恶性淋巴瘤 6例 ,多发性骨髓瘤 4例 ;发生于背部静脉 2 8例 ,前臂内侧静脉 6例 ,前臂外侧静脉 8例。1 1 渗漏程度早期 :局部组织…  相似文献   

3.
5-Fu经静脉、口服和灌肠给药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和各种组织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静脉给药可迅速产生很高的外周血液药物浓度,又很快下降;口服和灌肠的血药浓度则很低,且高峰出现晚,个体差异大。但在肠系膜淋巴结和癌组织中,3种途径给药后的药物浓度却显示不出明显的差别,且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口服或灌肠给药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其重要的给药方式.但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强烈刺激,化疗药物外渗,外周血管由于反复穿刺造成机械刺激,以及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对化疗的恐惧心理,而且延误治疗.为了避免静脉给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方便快捷地获得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很多患者需要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已对5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琦 《河北医学》2012,18(12):1811-1814
目的:研究顺铂经腹腔或者静脉途径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比较两种途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组各24例,手术前给药后分别在术中测定腹腔液、胃癌组织、癌周组织、胃左静脉及外周血中的药物浓度,并分析比较两种方式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结果:①腹腔组给药后腹腔内即刻药物浓度为最高,(11.24±0.26)μg/mL,外周血中的药物浓度在约1h后达最高,为(0.38±0.03)μg/mL;静脉组给药后外周血即刻药物浓度为最高,(0.76±0.05)μg/mL.腹腔组患者腹腔局部的药物浓度维持时间较长,其血浆浓度略低于静脉组.②经比较发现,腹腔组的腹腔液、胃左静脉、胃癌组织、癌周组织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静脉组(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药物浓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腔途径药物化疗局部浓度更高,临床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对全身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较小,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孙海燕 《当代医学》2010,16(13):119-119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其重要的给药方式。肿瘤患者的治疗特点是多疗程、反复化疤静脉营养支持。但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强烈刺激,化疗药物外渗,外周血管由于反复穿刺造成机械刺激,以及高浓度药物,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对化疗的恐惧心理,而且延误治疯因此很多患者需要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我科2006年8月-2009年明已对11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5—氟脲嘧啶合理给药途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Fu经静脉,口服和灌肠给药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和各种组织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静脉给药可迅速产生很高的外周血液药物浓度,又很快下降;口服和灌肠的血药浓度则很低,且高峰出现晚,个体差异大。但在肠系膜淋巴结和癌组织中,3种途径给药后的药物浓度却显示不出明显的差别,且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口服或灌肠给药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静脉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及高渗药物浓度、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而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讨儿童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导致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集的118例儿童静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回顾分析其病例记录资料。结果:118例患儿均因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导致不良反应,经减慢滴速后患儿不良反应缓解,并不影响继续用药,其主要未按照说明书滴注药物速度的要求,患儿病理条件、生理条件等个体差异均是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结论:重视临床上儿童静脉给药速度,密切关注整个滴注过程,临床需要合理用药,尽量避免由于静脉给药过快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配合便携式微量泵在肿瘤患者持续输注化疗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96例持续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6例和对照组140例,观察组给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后应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对照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密闭式输液法进行持续化疗(5-氟尿嘧啶).结果 观察组156例肿瘤患者均按预定给药时间、给药浓度顺利完成静脉持续给药,输注过程中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置管配合微量泵能使化疗药物的浓度和剂量精准恒定地进入体内,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