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及其定量参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3D-PDA对30例甲亢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甲状腺进行检查,获得直方图及定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这些指标与甲状腺功能参数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3D-PDA表现与对照组明显不同。病例组的各定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甲状腺功能指标有相关性。结论3D-PDA可以定性定量判定甲状腺腺体的回声水平和血流情况,可作为二维超声的有益补充,对正确诊断甲亢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根据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B)、甲状腺素(Td)、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为甲亢组和甲减组,每组50例;另选择5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均采集静脉血5mL,分离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GAb、TMAb、TPOAb、L、T4、TSH水平。观察各组患者血清中TGAb、TMAb、TPOAb阳性率;比较各组TGAb、TMAb、TPOAb阳性患者血清水平。结果甲亢组和甲减组血清TPO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清TGAb、TMAb阳性率;甲亢组、甲减组患者血清TGAb、TMAb、TPO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甲减组患者血清TGAb、TMAb、TPO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甲亢组。甲亢组和甲减组患者血清TGAb、TMAb、TPOA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甲减组患者血清中TGAb、TMAb、TPOAb水平均明显高于甲亢组。结论TPOAb在AITD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为AIT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脂、清蛋白(A lb )和总蛋白(T P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组患者共1708例,健康对照组1923例,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T 3、T 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用生化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Alb和TP。结果在TP水平上,各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b水平上,只有甲亢组患者Al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患者血脂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亢组患者APOB、LDL、TCH、TG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患者血脂与健康组比较,只有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患者只有TG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导致血清中脂类与蛋白变化,这些可作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病情综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初发的青壮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骨密度(BMD)的测定,研究甲亢患者骨代谢的特征。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我院369例初发未经治疗的青壮年甲亢患者组和148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腰椎L2-4,股骨近端的BMD检测,同时测定甲状腺功能、AKP、PTH、CT、24 h尿钙、血钙等。结果比较甲亢组与健康对照组的FT3、FT4和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骨量正常组24 h尿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亢骨量异常组24 h尿钙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亢患者BMD与血清FT3、FT4呈负相关,与TSH呈正相关。结论通过甲状腺功能、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研究分析,发现甲亢将导致青壮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因此在治疗甲亢时,不应忽略对骨质疏松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应用甲状腺上动脉峰速与心率乘积诊断甲亢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速与心率乘积诊断甲亢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核医学检查证实的6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29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亚甲低)及2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甲状腺上动脉峰速与心率乘积(PVH),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甲亢组的PVH测值显著高于亚甲低组、甲低组及正常组(P<0.01)。若以PVH≥55作为诊断甲亢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8%,96.0%及94.8%,明显优于采用Vmax≥0.7m/s诊断甲亢的方法(P<0.01)。结论:应用PVH诊断甲亢,简单、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简称"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515例甲亢患者分为A组(肝功能损害组)和B组(肝功能正常组),对A组176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进行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肝功能检查,并对治疗前后肝功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4.2%,在临床上多见;A组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B组(P<0.05);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甲亢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恢复程度与肝功能恢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甲亢性肝损害多发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临床上一旦确诊为甲亢性肝损害,应早期、足量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骨密度改变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及200例健康者(对照组)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分析甲亢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甲亢组腰椎1—4、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甲亢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为52.2%与32.1%,对照组分别为8.5%与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线性回归显示:甲亢为骨密度下降或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03,OR=2.01,95%可信区间1.35~3.05)。结论甲亢患者的骨密度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甲亢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278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3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139例。并选取同期13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分析对照组和甲亢以及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内脂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并探讨内脂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亢和甲减患者血清内脂素显著升高(P〈0.05)。甲亢和甲减患者经治疗后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甲亢患者血清内脂素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s)、游离甲状腺素(FT4)呈正相关,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呈负相关;而甲减患者血清内脂素与TsH呈正相关,与FT3和FT4呈负相关。结论血清内脂素可能对甲状腺疾病有一定的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能量成像(CFA)技术定量评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0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6例(甲弥甲功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4例,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0例(甲弥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者34例(甲弥甲减组)。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CFA技术测定甲状腺实质感兴趣区内的血流参数:血管指数(VI)与Vascularity。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受检者VI、Vascularity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绘制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异常与正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VI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VI、Vascularity均为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健康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比较,q=13.67、7.00、3.93,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10.35、P<0.01,q=3.27、P<0.05;甲弥甲减组与甲弥甲亢组比较,q=7.09,P<0.01;Vascularity: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正常组比较,q=15.23、10.16、6.58,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9.33、3.83,P均<0.01;甲弥甲亢组与甲弥甲减组比较,q=5.55,P<0.01)。ROC曲线显示,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的阈值为9.526%,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为0.733。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正常的阈值为7.404%,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8.9%,曲线下面积为0.76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弥甲亢组患者VI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呈正相关(r=0.584、0.499,P均<0.05),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呈负相关(r=-0.447,P<0.05);甲弥甲减组患者VI与FT4浓度呈负相关(r=-0.342,P<0.05),与FT3、TSH浓度无相关性(r=0.121、-0.007,P均>0.05)。 结论CFA技术能量化甲状腺实质内的血流信号,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皮肌炎(D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DM患者,比较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死亡率差异.结果 112例DM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达48.2%,最常见表现为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31.3%),其次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10.7%)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6.3%).与正常组相比,ESS组患者多见合并关节炎和间质性肺疾病(ILD),也常出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t)升高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降低(P均<0.05),且死亡率明显升高(P=0.006).甲减组患者合并消化道受累比例、出现蛋白尿比例、IgM升高比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阳性率、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甲亢组患者血浆胆固醇(cholesterol,CHO)水平明显升高(P<0.05).DM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生率为5.4%,最常见类型为桥本甲状腺炎(HT)(3.6%).结论 DM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以ESS最常见,并且合并ESS的DM患者死亡率更高.DM伴发AITD不少见,最常见类型为HT.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常规检查,分为尿检正常组和紫癜肾损害组;紫癜肾损害组分为一过性尿异常组及持续性尿异常组。观察相应的临床因素,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紫癜肾损害组年龄,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尿检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持续性尿异常组皮疹持续时间、血尿并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一过性尿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皮肤紫癜者、紫癜加关节症状者、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以及同时有紫癜、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分别是33.3%、41.7%、54.5%和75.0%,混合型和单纯紫癜者肾损害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发病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持续时间长,消化道出血者易发生肾损害;除皮肤紫癜外,合并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皮疹持续时间长、血尿合并蛋白尿与肾脏持续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术前BP、HR、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手术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及术前准备7 d,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及术前治疗外,有专人进行心理及行为干预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焦虑程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BP、DBP、HR及焦虑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甲亢患者术前心血管应激反应,减轻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凯时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凯时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 对照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中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凯时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可延缓肾衰竭进展,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患者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注射液,密切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和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病死率为6.25%(1/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P=0.33)。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3.09,P〈0.05),治愈率显著提高(x^2=4.57,P=0.033),血清BUN、Sc恢复时间和尿蛋白消失时间也明显缩短(值分别为4.26,4.04,4.32,均P〈0.05),尿量显著增加(t=-9.58,P〈0.05)。治疗组循环内皮细胞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5.34,P〈0.05)。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保护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患者血管内皮,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甲亢患者分成4组:甲亢初诊组、甲亢复发组、甲亢缓解组和治疗后转向甲减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00例甲亢、60例原发性甲减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TGAb和TPOAb。结果甲亢组和原发性甲减组的TGAb和TPOAb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TPOAb阳性率明显高于TGAb的阳性率;无论是初诊组、复发组还是缓解组治疗前后两种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Ab和TPOAb的定量检测在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参考价值,TPOAb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甲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甲亢患者87例作为干预组,围手术期利用Roy适应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甲亢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知识五道题的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量表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能有效提高甲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方欣臣  叶书来 《临床荟萃》2014,29(11):1236-1238
目的:观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探讨甲亢对 T2DM 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 T2DM 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甲亢组)与140例 T2DM 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的血糖、血脂、肾功能等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肌酐降低,而两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甲亢的 T2DM 患者虽然个别指标降低,但在糖代谢紊乱、肾脏损伤、大血管并发症方面有着同样的风险,治疗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膀胱管理方案,包括饮水计划、间歇导尿计划及膀胱锻练计划3个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每次平均尿量、每天平均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及膀胱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次平均尿量及每天排尿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管理方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良好的效果,易于操作,且不受医院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