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离散度(QTd)是体表心电图(ECG)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QTd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者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多,与糖尿病者的关系也有报道,但多以手工测定计算,用电脑自动测定QTd、QTcd报道极少。本文对电脑自动测定糖尿病者的QTd、QTcd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QTcd)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包括左心室肥厚(LVH)21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39例,分别测量QTcd等,并与38例单纯2型糖尿病及6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应用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的QTcd、QT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其中LVH组较NLVH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QTcd、QTd的延长更为显著(P<0.001)。相关分析表明,QTcd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QTcd主要决定于LVMI、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结论 影响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QTcd的主要因素为左心室肥厚、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QT间期与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血管损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当前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现观察一批糖尿病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与QT离散度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研究对象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经病史 ,空腹血糖和胰岛功能检查诊断明确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0例。按其是否并发心 ,血管病分为两组。糖 1组 (无并发症组 ) 2 8人 ,男 11人 ,女 17人 ,平均年龄 5 9 5 4± 9 19岁 ,平均病程 8 0 7± 6 30年。糖 2组 (并发心 ,血管病组 )32人 ,男 10人 ,女 2 2人 ,平均年龄经 6 3 19± 9 4 7岁 ,平均病程 8 81± 5 6 2年 ,其中合…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增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质量增大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对 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男性 40例 ,女性 5 4例 ,年龄 (5 9.9± 11.2 )岁 ]和 11例正常人 [男性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5 2 .8±16 .9)岁 ]作 QTd及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检测分析。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 ( 组 ,n=6 2 ) QTd较非肥厚组 ( 组 ,n=32 )以及正常对照组 ( 组 ,n=11)均明显增大 (P<0 .0 1~ 0 .5 0 ) ,QTd与左心室质量呈正相关 (r=0 .47,P<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增大可使 QTd明显增大 ,具有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有形成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性猝死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5.
左心室肥厚(LVH)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LVH会明显增加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中猝死的发生率要比不伴LVH的高血压思者高10倍^[1]。作者探讨高血压病LVH与QTd,JTd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和不同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 ,旨在探讨两者的关系。按 1978年WHO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随机选取了高血压病住院患者 94例 ,男 5 3例、女 41例 ,平均 5 5 .8(38~ 74)岁 ,高血压病程平均 9(4~15 )年。同时选正常人 15例做对照 ,男 9例、女 6例。所有病例均经体格检查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瓣膜疾病和其它心脏疾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近期未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血清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 (BSA)。采用日本ALOKA .SSD——— 710型心脏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5…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与中心型肥胖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年轻人中心型肥胖的关系。方法测量38例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A组)和34例年龄、性剐与之匹配的正常体重对照组(B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通过计算机数字转换得出QTd、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增大(P〈0.05),为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QTd、QTcd显著增大(P〈0.05)。结论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血压为正常高值、QTd、QTcd显著增大.可能与肥胖致心室肌肥厚及心肌脂肪浸润等引起的心肌除极和复极不均一性相关,而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QT离散度(QTd)系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存在的差异,这一现象早被人们发现,但未重视。直至1985年,Campbell等发现心电图导联间存在的QT间期差异是有规律性的,遂提出QT离散度这一概念。 概述 体表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电图的QT间期相当于动作电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心电学概念,其标准十二导联上最长与最短叫间期之差,有实测值(QTd)和心率纠正值(QTcd)两种。有学者认为其反应了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是能够反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心电学指标,对心血管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众多文献报道有关QTd在评价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长QT间期综合征、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及人群死亡率中的作用,并显示较为肯定的价值。本文仅对QTd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   总被引:101,自引:0,他引:101  
QT离散度陈义汉,龚兰生数十年以前人们就发现QT间期存在导联间的差异,但一直被视为记录伪差所致,而未予重视。1985年Campbell等发现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因而提出了QT离散度(QTdispersion)这个概念。然而,直到199...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称QT离散度。它可能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对于通过心电图测算QT离散度评价心脏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本文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与心电图QT离散度(QTd、QTcd)的关系。方法测量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者(A组)和体重正常者(B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并通过计算机数字转换得出QTd、QTcd。结果 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组QTd、QTcd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轻人单纯性周围型肥胖的QT离散度(QTd、QTcd)显著增大,可能与肥胖致心室肌肥厚及心肌脂肪浸润等引起除极和复极不均一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 (简称QTd)变化。 方法 用美国超九 ATL(XO16 3)彩色多谱勒诊断仪二维超声测量其舒张期左心室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 ,以≥ 1 2cm作为左心室肥厚诊断标准 ,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 (n =36 ,男 女 =2 0 16例 ,平均年龄 6 0岁± 12岁 )、高血压左心室非肥厚组(n =5 0 ,男 女 =30 2 0例 ,平均年龄 6 2岁± 12岁 )进行测量 ,再用心电图ECG 8110P( 0 180 8A3)描记其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手工测量其最大QT间期 (QTmax)、最小QT间期 (QTmin)和心动周期RR间期 ,计算QTd和心率校正的QTcd ,并随机匹配正常人群组 (n =4 0 ,男 女 =2 4 16例 ,平均年龄 5 8岁± 13岁 )。 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QTd为6 0ms± 17ms ,QTcd为 6 8ms± 2 4ms,高血压左心室非肥厚组QTd为 4 1ms± 13ms,QTcd为 4 3ms± 17ms ,正常人群组QTd为 4 3ms± 11ms ,QTcd为 4 4ms± 16ms,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间期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EH)是临床常见疾病,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时心血管系统病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文献报道QT离散度(QTd)的增加与临床心血管事件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对此作些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QT间期测量与QT间期离散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T间期指的是心室肌开始除极(QRS综合波的起点)至心室肌复极终止(T波的终点)所经过的时间间期,是心室肌电收缩间期的反映,由心室肌的除极时相和复极时相所确定,是传统的常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QT间期变化的临床重要性知之甚少,并且有不少的争...  相似文献   

16.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26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 50例,年龄(46±11.8)岁,病程8~26年(10年±7.2年),经有关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提出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Ⅰ级 38例,Ⅱ级 52例,Ⅲ级 36例。 2.方法 采用美国DP5000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24 h ABPM,白天(6:00~21:00)每30min1次,夜间(21:00~6:00)每小时1次,统计24h、白天及夜间血压平均值;按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  相似文献   

17.
QT离散度(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其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QT与最短QT之差(QT最大-QT最小)。大量临床研究显示QTd可作为反映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QTd&;lt;50ms为大致正常,≥50ms有临床参考价值,≥80ms则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预测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时与QT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QTpd)的正常范围 ,并与QT离散度(QTd)作对比。以纸速 2 5mm s描记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 ,人工测量QTpd及QTd ,比较分析不同测量者之间QTpd及QTd的测量误差。结果 5 0 0例QTpd为11~ 5 0 (3 1± 10 )ms,QTd为 16~ 5 6(40±10 )ms;不同测量者之间的QTpd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而QTd差异有显著性 ;QTpd与QTd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5 0 0例成人QTcd正常值为 11~ 5 0 (3 1± 10 )ms ,QTpd与QTd相关性好 ,QTpd测量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量56例高血压有LVH患者(组1)、60例高血压无LVH患者(组Ⅱ)和68例健康对照组(组Ⅲ)的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ⅠQTd,QTcd较组Ⅱ,组Ⅲ显著延长(均P<0.01),组Ⅱ与组Ⅲ的QTd,QTc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Td及QTcd增大者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比率显著增大。结论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者QTd,QTcd同时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导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合并冠心病 (CHD)的心率变异 (HRV)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 0 1- 0 2~ 2 0 0 4 - 0 2东莞市人民医院 2型糖尿病 33例 (B组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30例 (A组 )患者 ,同时选择正常人 2 1例做对照 (C组 ) ,分别做 2 4h动态心电图 ,经电脑系统分析得出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参数 ,做常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定QT间期及QTd。结果  (1)A组的HRV各项参数均低于B组和C组 (P<0 0 1) ,QTd均大于B组和C组 (P <0 0 5 ,P <0 0 1) ;B组的HRV各项参数亦均低于C组 (P <0 0 5 ) ,QTd亦均大于C组 (P <0 0 5 )。 (2 )A组和B组的QTd与SDNN、SDANN、SDNN index均存在着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者心脏自主神经损害较单纯T2DM者重 ,前者迷走神经受损较后者更重。对T2DM及T2DM合并CHD患者常规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是有益的 ,以便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