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曲××,男,12岁。80年10月就诊.患自汗已四载有余,即使严冬,汗亦不减,稍有活动,则汗出如洗。睡眠时,枕巾常亦被汗水浸透。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诊见形体壮实,面色红润,苔薄白,唯脉弦缓无力,病属营卫失调,表虚不固。治宜调和营卫,拟桂枝汤加味:桂技20克白芍15克黄芪40克牡蛎50克甘草15克姜枣为引,服药七剂,自汗遂止。  相似文献   

2.
陈×,男,13岁。1990年4月3日诊。无汗三月,口干烦渴多饮,皮肤们之干燥光滑灼热,舌红唇赤,苔薄黄腻,脉滑数。发病前有热水浴后吹风扇史。证属风寒郁闭、他热伤津、内传阳明之无汗症。治拟清泻阳明,生津透汗.白虎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自汗     
胡××,男,28岁。1986年6月20日诊。患者自五个月前患感冒,表证除后即周身自汗不止。经用中药益气固表,滋阴收敛及西药等无效。近三个月来卧床不起,但饮食尚可。症见气弱懒言,有时烦躁不宁,口渴欲饮,周身汗出如洗,颜面少华,舌质淡,苔黄厚,脉洪大。脉症合参,证属热结阳明,大汗伤津。选用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25克,知母、粳米  相似文献   

4.
邵×,女,25岁。工人。1984年5月8日诊。产后八天,恶露已尽,三日前因感外邪,发热头痛,恶风自汗,某医投银翘散2剂,发热退而恶风更甚,全身漏汗不止,邀余诊之。症见面色苍白不华,全身汗出不止,头痛恶风,胸前恶寒,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浮缓乏力。辨为产后伤风,营卫不和,阳虚漏汗证。拟用扶阳固表,和营止汗之法,投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0克,熟附片、炙甘草各6克,浮小麦20克,生姜3片,大枣3  相似文献   

5.
余×,男,6岁。1984年3月9日诊。患儿两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刻诊:高热(39.8℃)微咳,头昏痛,汗出热不退,口渴喜冷饮,纳呆,大便正常,小便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证属少阳与阳明并病。治以和解少阳与清热生津并举。小柴胡汤与白虎汤合方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克、沙参12克、花粉10克、生石膏25克、知母10克、大枣10克、  相似文献   

6.
包××男61岁离休干部初诊1991年8月25日。近四月来遍身汗出,动则尤甚,纳谷欠佳,周身乏力,腰酸。曾服中药益气固表及调和营卫剂多剂罔效。刻诊:周身汗出,动则尤甚,腰酸乏力,口干欲饮、夜寐尚宁,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肾气亏虚,津液不固,治拟益肾利水止汗。仙茅10g 仙灵脾10g 川断10g 桑寄生10g 泽泻10g 丹皮10g 茯苓10g 炙甘草3g  相似文献   

7.
周某某,男,33岁。理发师。1978年4月15日就诊。诉近月来常自汗出,神疲乏力。尝服西药阿托品仅能止汗一时,停药复如故。近周汗出渐频,甚者自汗如洗,求诊于余。刻诊:面白无华,神疲气弱,纳食欠佳,偶有头痛。询知患者素体表虚,易感风寒。此次发病前曾患外感,经治疗诸症已瘟而见斯症。脉象濡缓,舌淡、苔薄白。证属表虚自汗,治宜益气固表止汗。方拟玉屏风散加味: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味5克炙甘草3克,4剂。复诊:云药后自汗依然。重审药证,自认合拍,缘何罔效?我百思不解。遂请教黄老医师。他检视方药,冥思良久,云仍守原方,只需加桑叶10克便效。遵嘱,依法拟方4剂。诉服2剂后汗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王××,男,33岁,农民,于1981年5月3日初诊。自诉自汗五年余,近半年来加重。汗出以吃饭和劳动时为重,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胸闷等。视其面色姜黄,舌淡苔薄白,有齿印,脉弦细。证属气虚自汗,遂处玉屏风散加味:黄茂30克,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自汗     
<正> 马某,女,68岁。1981年10月15日就诊。患者自七个月前患感冒表证除后,即周身自汗不止。经用中药益气固表,滋阴收敛及西药等无效,近三个月来卧床不起,但饮食尚可。证见气弱懒言,有时烦躁不宁,口渴欲饮,周身汗出如洗,颜面少华,舌质淡苔黄厚,脉洪大。脉症合参,证属热结阳明,大汗伤津,选用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甘草(炙)6克,人参10克。水煎二次温服。服药三剂,诸症大减。原方继服九剂,汗止病愈。按病者自汗长达七个多月之久,医者多以虚治之。然细观脉症,导致汗出的根本病机乃属热结阳明,热淫于内,迫津外出,故汗出不止,口渴欲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儿科临床上运用玉女煎治疗多种发热病症,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一、慢性营养障碍引起的疳渴症丁××,女,3岁。1982年4月26日就诊。患儿二个月前曾患痢疾,治愈后恣食肥甘食物,渐渐纳谷减少,而饮水增多,形体消瘦。诊见:头发稀疏,唇红,手足心热,烦躁易怒,夜睡不宁。指纹紫滞,舌苔薄黄。证属疳渴。拟以祛火清疳:石膏20克、知母8克、麦冬10克、生地12克、银柴胡6克、胡黄连6克。三剂而安。  相似文献   

11.
余××,男,46岁,农民,1986年5月12日就诊。半年来口干纳呆,唾液减少,只能进流质饮食,硬食需水泡才能下咽,汗泪如常,服滋阴增液、泻热润燥,滋补肝肾等中药数十剂,及调节植物神经等西药,见效甚微。刻诊:唾液少,口干咽燥,面唇无华,平素自汗易感,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消瘦,舌淡、苔少而干,脉浮而弱。证属肺阳虚弱,津液失布,治拟温肺复  相似文献   

12.
一、气虚感冒秦××,女,40岁。1982年11月17日诊。素体虚弱,患子宫脱垂四年。两天前淋雨受凉失治,证见微恶寒,鼻塞,头身酸痛,无汗微咳,少气懒言,纳差口不渴,舌苔薄白微腻,脉浮无力。证属气虚感冒,兼湿邪。治以益气解表。处方: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桔梗10克,柴胡10克,防风10克,藿香10克,甘草6克,苏叶10克,服一剂病减,二剂表证悉除,继以补中益气丸收功。  相似文献   

13.
一、太阳腑证—膀胱蓄水案刘××,男,80岁。1986年11月29日入院,住院号4240。患者咳喘10余年。因气候突变而感受外邪,恶寒发热,咳喘阵发,吐脓稠痰,服麻杏石甘加减方2剂后,汗出热退,但口干欲饮,心烦,少腹胀痛,小便点滴难下,急行导尿1000毫升后,小便仍不通利,膀胱充盈。诊见:身疼微汗,口渴欲饮,心烦,小便不利,脘腹拘急张满,舌质淡湿润,苔厚腻,脉浮。证属太阳腑证—膀胱蓄水之癃闭。治拟化气行水。选五苓散加桔梗图治。处方:茯苓、猪苓各15克,焦术、泽泻各10克,肉桂5克,桔梗20克。  相似文献   

14.
一、汗出不快王××,男,22岁。1987年9月6日诊。患者二个月前,因劳动后汗出,即下河游泳,回家后汗出甚多。自此经常汗自出,曾先后就诊数次,均以卫阳不固论治,方用玉屏风散加龙、牡等治疗,罔效。诊见形体壮实,自汗以下午、晚间明显,发烧37.8℃,汗后热不退,恶风,口不渴,小便量少,舌苔薄白,脉缓无力。此乃汗出之际,毛孔疏  相似文献   

15.
张××,女,42岁,教师。1984年10月9日初诊。患者自汗已六载有余,稍有活动,则汗出如洗,每日必更衣一、二次,伴头昏,乏力,畏寒,渴不欲饮,饮食欠佳,大便稍干,小溲短少。曾服益气敛汗、调和营卫、滋阴利阳之剂,未效。诊见患者形体肥胖,舌质  相似文献   

16.
方书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张景岳则谓;“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此论可谓基本掌握了汗证之要领,然而还不够全面。例如对于湿邪导致的汗出,则只字未提。我乡位处东南沿海,地势卑下,气候潮湿,湿邪害人之广不亚于叶天士所居之吴地,故其所导致之自汗、盗汗,在临床亦较常见。笔者历年所治伤湿汗证较多,今选7例供同道参考。一、阳湿伤表似风温、风湿、中风案高××,男,36岁。1981年4月1日初诊。患者二天前突然恶寒发热。现微恶寒,汗出(?)然而热不解,伴见头胀微疼,昏重若裹,身困肢楚,脘痞纳呆,口粘泛恶,渴不欲饮,  相似文献   

17.
一、罗×,男,4岁。84年3月×日诊。素体汗多,易忠感冒,此次发热恶寒咳嗽一周余,经中西药治疗不效而反加重。诊见气逆咳喘,白日尤甚,发热重,微恶风寒,汗出量多,口渴饮冷,纳差,小便黄,脉浮微数无力。证属风寒外袭,郁久化热,营卫失和,肺失宣通。拟桂枝汤加味,以降逆平喘,调和营卫,增津液: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5克、炙甘草3克、大枣6克、厚朴6克、杏仁6克、沙参10克、桑叶3克。一剂而热减汗少,纳食增加,咳嗽缓,喘止。原方去桑叶加五味子6克敛肺固表止汗。二剂而诸证愈,自汗消,随访未发。  相似文献   

18.
血汗治验     
吴××,男,29岁。因汗出色红伴乏力两月于1990年11月4日诊。自诉两月来,于重度劳动或运动后,汗出色红,衣衫皆染,色红不褪,刮取汗液呈粉红色。体倦乏力,自汗出,口干欲饮,心烦阵作,纳食可,夜寐安,二便调,在各地作有关检查均正常。来诊苔簿白,脉弦细和缓。证属血汗,乃心脾气虚不摄,血随津泄。治当益气摄血,育阴生津。药用太子参、当归、白术、枸杞、  相似文献   

19.
王××,男,70岁,1985年8月诊。素有冠心病史,因下利10余日,夜间突发热恶寒,心下满而欲呕。诊见:痛苦貌,发热恶寒(39℃),四肢厥冷,心下逆满,泛泛欲呕,头晕重胀痛,头汗出,脉弦细。忆及《伤寒论》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可与小柴胡汤”。急书:柴胡1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2剂后往诊,脉证如故,细审之心下  相似文献   

20.
一、消渴眩晕案戚××,男,38岁。1984年9月16日诊。患者消渴两月余,迭服白虎汤、消渴方,六味地黄丸等方口渴而益甚。诊见:口渴饮频,呼吸气冷,头晕目眩,小便频数。舌质淡,脉迟细。证属脉冷气沮,津液寒凝。方拟:甘草20克,干姜15克。药服3剂,渴止晕平。【按】肺主气,阳化气,肺阳虚不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