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多种动物模型上,使用各种转染方法使外源基因在心脏局部表达,从而调节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状态,进一步影响局部心肌的电活动以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有针对心肌细胞钙转运相关蛋白;缝隙连接蛋白;自主神经信号传导途径蛋白;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等的调控。基因治疗心律失常前景美好,但运用于临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钠离子通道病致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具有通过和运载特定离子能力的一类重要功能蛋白质,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由离子通道结构、功能改变所致的疾病称为离子通道病。虽然离子通道病概念提出不到5年,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其与许多人类疾病相关,是人类疾病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已证实的先天性离子通道病达数10种〔1,2〕。据统计,仅先天性离子通道病患病率在白种人高达1/1000,而离子通道病基因携带者及遗传变异而造成的离子通道病易感者更是难以估计〔1〕。在确定的离子通道病中,以钠通道病最为注目。继10年前发现SCN5A这个编码心脏钠通道基因与遗传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前发现多种临床心律失常综合征与微小RNA(miRNA)有关。miRNA在基因转录后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影响离子通道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影响非离子通道基因表达,从而参与调节心脏节律。不同病理状态(如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等)下,miRNA表达的异常,导致其所调控基因的表达改变,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对miRNA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开拓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Na~+、K~+和Ca~(2+)等离子跨膜转运是心肌细胞产生正常动作电位的基础,不同的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不同的离子通道的特性改变或基因表达异常或相关蛋白质或本酶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离子流紊乱或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常见的药源性心律失常是通过改变心肌细胞膜Na~+通道、K~+通道和Ca~(2+)通道及细胞内钙离子释放通道RyR2功能改变均具有致心律失常性。加强对药源性心律失常的离子流机制的了解,有利于药源性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致死性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相关基因遗传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是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心脏结构正常的心性猝死与遗传缺陷相关,可能的机制为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相关蛋白功能异常?基因缺陷者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为猝死的高危人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基因多态性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临床心律失常综合征与心脏离子通道基因遗传明确相关。与基因突变相比,单核苷酸多态性则更为普遍,它是基因组DNA序列变异的主要形式。不仅心脏离子通道基因,还有多种非离子通道基因的多态性,影响了心律失常的发病和病程进展。对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心律失常发生的复杂机制,增强对心律失常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microRNAs(miRNAs)是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长度约为20~23个核苷酸。miRNAs通过与靶mRNA的互补配对而对基因在转录后水平上的表达进行负调控,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近年的研究发现,miRNAs在心血管系统高度表达,是心肌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对心律失常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多个miRNAs如miR-1、miR-133及miR-208通过不同离子通道的功能来影响心肌电位变化及心脏传导系统,进一步引起心律失常。此外,由于miRNAs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有重要关系,它可能成为心血管领域一个新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8.
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抗心律失常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多种动物模型上,使用局部注射、导管注入等方法,用病毒、质粒、脂质体等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心脏局部表达,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状态,改变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及心房心室肌的电生理性质以治疗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因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抗心律失常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多种动物模型上,使用局部注射、导管注入等方法,用病毒、质粒、脂质体等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心脏局部表达,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状态,改变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及心房心室肌的电生理性质以治疗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便可以使离子通道功能受损,因此而引发的疾病称“离子通道病”。离子通道病可导致心律失常,其中心源性猝死(SCD)是其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这是一些遗传性疾病,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心脏结构异常,其中致死性心律失常最引人注目。目前,一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其遗传学基础已经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可以称为遗传性心电疾病。见表1。本文将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按表现型的不同,分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及其他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分别予以介绍。长QT综合征Jervell和La…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电生理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新纪元。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基因明确相关,多个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危及身体健康和生命,其中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更大的危害性。现主要综述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基因的突变、分子电生理及临床特点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从与女性心血管健康相关的角度,综述与心律失常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与研究范围;(2)细胞色素P450遗传多态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影响;(3)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多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4)离子通道及转运亚单位心脏表达的性别差异;(5)心室复极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6)先天性和药物引起的长QT综合征的性别差异及围产期长QT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策略;(7)女性雌激素治疗对QT间期的作用;(8)柚皮素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叠加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心肌电生理信号传导的基础是各种离子通过心肌细胞膜上的通道形成跨膜电流。当离子通道结构、数目及功能异常时将会导致离子通道跨膜平衡的破坏,使各主要离子通道间数目比例改变从而诱发心律失常。近年来中医对心肌细胞跨膜离子通道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成分具有抑制离子转运、调节膜内外离子浓度、改变动作电位等作用,进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中医药单药及成方总结与归纳,对作用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中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的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至今已有15年,此领域所取得的进展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发生被证实与基因异常有关,其中既有单个基因突变的单基因遗传,也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群体遗传;多数为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也有为编码通道相互作用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等非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  相似文献   

15.
前体mRNA的可变剪接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调控机制,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过程和功能维持受多种基因调控,这些基因转录本的异常剪接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该文介绍了可变剪接在心脏发育、心肌病、心律失常、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可变剪接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猝死每年夺去美国30多万人的生命,多数是心律失常所致,而在中国虽然尚无完整的统计,但估计也不少。一般来说,心律失常可因下列4种蛋白中任何一项异常所致:①离子通道及其调节因子;②细胞偶联蛋白(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基因);③肌收缩蛋白(如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心律失常基因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遗传性心律失常由细胞离子通道、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间连接蛋白等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电生理功能异常引起,通过归纳基因特征性临床特点,可对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和遗传性进行评估,作出早期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特异性基础治疗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其结果令人鼓舞。致病基因所致的临床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复杂,还受基因多态性以及修饰因子的影响。心律失常基因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多复杂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生物物理学的观点来看 ,离子通道应具有三个最重要性质 :通透性、选择性及门控机制。离子通道是以该通道允许通透的主要离子命名的 ,门控机制则调节着该离子的流动过程。细胞膜离子通道根据其门控机制可以分为三类 :电压门控性通道、配体门控性通道以及机械敏感性通道。另外 ,还有细胞器离子通道和细胞间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与分子克隆、基因突变技术相结合 ,已成为一种非常有力的研究手段 ,从分子水平解释离子通道的孔道特性、动力学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功能的调节。本文将系统介绍心脏细胞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根据各种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19.
MicroRNA(miRNA)是一类调节基因,是内源性非编码、长度为18~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期研究表明,mi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诸如miR-1、miR-133、miR-328、miR-208、miR-21及miR-15等可通过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功能和异常表达引发心律失常,干预和调控miRNA的表达水平,有望为心律失常的诊疗提供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NAv1.5通道蛋白是一个复杂的大分子跨膜蛋白,核心由1个α亚基和1个或多个β亚基组成。NAv1.5通道蛋白由SCN5A基因编码而成,参与心脏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及电冲动的传导。SCN5A基因突变后可引起NAv1.5通道蛋白功能的异常,临床上一些致死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SCN5A基因的突变相关,特别是心脏的离子通道性疾病,这个发现也为与NAv1.5通道蛋白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人类心脏钠离子通道蛋白NAv1.5及与其相关的一些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