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庄卫红  杨明霞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78-1079
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治疗的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治检钳、注射针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需突破人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这些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菌及Hp的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做好内镜及附件的消毒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17  
目的为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杜绝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大对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组织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结果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使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预防由内镜检查治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探讨加强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以及灭菌质量管理.方法 制定完善的手术室内镜管理制度,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内镜器械分科分套的标识体系,强化内镜清洗消毒训练.结果 完善规范的制度和严密周到的管理措施,确保了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防止医疗质量事故的发生,该院2008-2010年清洗消毒内镜1万余例,无1例发生内镜手术后的感染.结论 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范要求和医院设施条件,严格并细化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健全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手术室内镜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对消化道疾病诊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内镜的检查治疗中如取活检造成的黏膜损伤,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菌属及Hp的交叉感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医疗机构2008年内镜消毒管理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毅  陈坤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9):40-40,45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检查在内、外科疾病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内镜是一种侵入性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易被多种微生物污染,且由于其结构复杂和材料特殊不易达到完全灭菌要求,这大大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2004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内镜的清洗、消毒进行了详细、科学和可操作的规定,对规范我国内镜的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医院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4 728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72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2例,感染率为3.00%,其中呼吸道感染59例占41.55%、消化道感染83例占58.45%;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腔采用普通流动水进行冲洗、未对零部件进行拆卸冲洗、未严格配置酶溶液、浸泡时间不足、酶洗液重复使用等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感染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中除未严格配制酶溶液外均是造成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是否进行质量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与多种因素均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干预,可以达到降低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涌现,内镜检查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内镜检查与治疗项目的开展离不开内镜及小配件等器材设备的使用,内镜活检入口阀门及吸引按钮常因接触患者的血液、痰液及体液而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做好内镜小配件的清洗与消毒是切断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清洗是消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消化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引进现代化清洗消毒设施,加强内镜检查质量控制,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强化医务人员消毒灭菌观念。结果本院消化内镜中心自成立以来,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认真从各个环节把关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是预防现代消化内镜中心感染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内镜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避免因内镜清洗消毒缺陷引起医源性感染,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两级管理组织,采用现场查看及抽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全院使用中的各种内镜检查其管理制度、消毒设施的配备、消毒程序的规范、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消毒效果;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使用内镜各项检查记录.结果 院、科两级检查使用中内镜灭菌合格率存在差异,院级检测支气管镜、喉镜、胃镜、肠镜、关节镜、腹腔镜、膀胱镜、消毒剂、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灭菌率合格率分别为85.7%、82.1%、87.6%、85.9%、97.9%、98.4%、96.9%、94.8%、92.5%、83.1%、87.2%,均比科级灭菌合格率低14.3%、15.9%、10.4%、11.2%、2.1%、1.6%、3.1%、5.2%、4.6%、14.9%、11.8%.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只有建立健全使用中内镜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督导,才能杜绝因内镜消毒灭菌不严引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仍是医院感染重点之一[1]。胃镜和肠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医疗设备,在接触黏膜的过程中,极易因黏膜破损而使之沾染致病微生物,从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2]。为了解大连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消毒现状,以便改进和提高,对我市23家医疗机构的消化内镜进行采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型医院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防止因内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方法整合资源,成立内镜中心;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流程布局、分区管理及清洗、消毒、储存、运送、监测,并做好各种记录。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形成了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监测科学化的模式,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流程规范,经检测内镜消毒效果均符合卫生部标准。结论大型综合性医院只有建立健全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督导,才能杜绝因内镜消毒不严引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加强医院感染宣传和培训,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科室的督查管理。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使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得以落实,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重视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督查、严格把关,可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节控制全程管理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内窥镜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为常规管理,2018年2月—2019年2月采取环节控制全程管理,分别为管理前、管理后,且分别随机抽取1600次、1500次消化内镜及其附件,对比分析管理前后消化内镜及其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加强对护工医院感染的管理与预防控制,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重点环节管理,规范流程并检查反馈结果.结果 通过对护工工作流程、工作用具等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强化培训,可从自身工作有效地阻断传染源,控制医院感染,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结论 护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与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及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儿童专科医院门诊感染控制和管理的方法经验。方法通过定性调查,了解门诊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科学评价门诊院内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结合儿童的专科特点,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根据医院门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从而减少门诊院内感染的发生,为患儿提供了安全的医疗环境。结论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体系是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保证;建立一支快速准确的预检分诊队伍,是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的核心;削峰填谷,降低人流聚集,是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加强手卫生管理是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的关键;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是做好院内感染控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核磁手术间安全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核磁手术间各环节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手术间环境、手术物品、手术人员等各个环节管理,建立健全核磁手术间医院感染控制体系.结果 加强了神经外科核磁手术间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术中核磁手术间的医疗护理质量.结论 采取严格规范化的术中核磁手术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倪凤琼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2056-2057
目的分析与探讨胃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高度重视.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同时对胃镜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制定完善的工作程序,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结果加强胃镜室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胃镜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自律性,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结论加强胃镜室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发酵菌感染特点,探讨其感染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历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非发酵菌中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药敏试验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体外药敏试验一直较为理想,亚安培南也显示出较好的使用效果。结论多药耐药现象有逐年增加趋势,须关注多重耐药菌基因传播,进行必要的同源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对非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医院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临床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医院非医护人员造成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及引发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加强对非医护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用具以及探视人员等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普及和消毒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结论 对非医护人员严格规范管理,是降低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又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临测手段加强消毒供幢中心(CSSD)院内感染控制管理,以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通过检测生物物质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评估环境、医疗器械及手:口生的洁净度。结果:CSSD是院内感染的重点控制科室,医疗器械是由CSSD引起院内感染的直接祸首,故加强其清洁区、无菌区环境是CSSD管理的重点,也是院内感控重点部位。结论: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即ATP生物荧光法在CSSD加强环境、医疗器械及手卫生的洁净度三方面的监测,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