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521例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1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21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2χ检验。结果 521例中培养阳性209例,分离出真菌73株占34.93%,革兰阳性菌62株占29.66%;革兰阴性菌74株占35.41%;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大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8~14 d的阳性率最高;普通管感染高于血液透析管和抗感染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静脉置管类型、部位、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要的病原菌;ICU应加强对导管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587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CVC-R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587例中心静脉穿刺并置管患者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7例患者平均相关性感染率为14.1%,其中革兰阳性菌占分离菌的47.0%,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的38.5%,真菌占分离菌的14.5%。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7.8%、8.5%、18.4%、28.9%,置管时间≤7、8~14、≥15d的导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6.9%、7.5%、38.9%。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减少留置时间,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行静脉留置导管抢救的危重患者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创伤危重患者静脉置管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患者均符合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诊断标准,采集创伤患者创口分泌物进行菌种鉴定,分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4例创伤危重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3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5例,股静脉置管27例。锁骨下静脉感染率低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硅胶导管的患者感染率低于聚乙烯材质导管和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置管7d患者感染率低于置管7d,单腔导管感染率低于多腔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置管部位、导管种类、置管时间及导管腔数为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1株,占78.90%;革兰阳性菌16株,占12.50%;真菌11株,占8.59%。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结论重视创伤危重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的无菌操作、护理和监控,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降低创伤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医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住院的54例深静脉留置管患者发生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结果 5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中,置管出口部位感染5例,占9.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例,占5.6%;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中重要是导管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导管类型、敷料及医务人员操作护理;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最大限度的建立防护屏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有利于更好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于手术室行中心静脉置管的583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调查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83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4例,感染率为5.83%;感染部位以导管出口部位为主,占64.71%;患者年龄、置管方式、严重创伤性疾病、连台手术、置管操作护士年资、病房责任护士年资、导管留置时间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方式、连台手术、置管操作护士年资、病房责任护士年资、导管留置时间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股静脉导管置管、连台手术、置管操作护士年资10年、病房责任护士年资10年、导管留置时间≥3d是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适宜置管方式、提高置管人员操作及护理技术、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31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30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9.62%;共检出病原菌3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占34.21%及21.05%;患者年龄>60岁、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次数≥3次、留置导管时间>15d、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及合并糖尿病是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以指导临床工作,减少导管感染对患者的伤害。方法对2008-2012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涉及的内容,将其分为置管时间组、置管部位组和病原菌分布组,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63篇,累计报告置管患者14 858例,其中感染2 525例;涉及7个感染相关因素,分别为留管时间76.19%、置管部位50.79%、患者因素46.03%、无菌操作39.68%、日常护理25.40%、导管因素17.46%、输液原因14.29%;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6.99%,导管留置时间≤1周感染率为5.46%,>2周感染率为29.94%;引起感染的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41.24%、革兰阴性杆菌占35.28%、真菌占23.48%。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与置管部位的选择仍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革兰阳性球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提升患者置管的安全性及患者干预满意率。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的重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置管患者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导管留置的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1,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11.29±2.00)d和(15.65±2.02)d,短于对照组的(15.42±2.12)d和(18.34±2.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后,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预防效果较好,可保证患者置管安全,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提升置管患者干预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于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诊治的患者48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患者吸烟史、饮酒史、置管时间、移植前后感染发生情况、合并相关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归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为11.80%(57/483);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0.87%,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4株占34.78%,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35%;置管时间、导管维护周期、血栓史、合并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高,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6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35.6%;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导管留置部位、导管腔数、是否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及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有密切关系(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APACHⅡ评分、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是影响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制定预防方案,积极处理,减少感染的发生,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包括:严格无菌技术、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选择合适置管部位及导管、敷料的选择与更换、导管接头与输入装置的护理和防止血栓形成,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总置管天数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从2008年的7.67/千导管日、2009年的5.69/千导管日,下降至2010年的2.28/千导管日(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危重病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因素。方法对近3年来ICU中351个留置深静脉导管病例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插管时间、插管部位、导管腔数与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以及病原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CRI发生率13.68%>颈内静脉的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2周为周期分界点,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CRI的各自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腔和双腔的CRI分别为10.30%和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密切相关,留置2周后其发生率显著增加;但与年龄、性别、插管部位及导管腔数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留置PICC的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静脉治疗途径,同时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使PICC置管技术在危重病人中得到合理的应用。方法统计2009年上半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析引起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对下半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在更换导管时作全面评估,改为留置PICC,两组病人均采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集束进行护理,导管感染发生率比较进行2检验,分析PICC置管技术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自采用留置PICC代替中心静脉导管换管后,病人出现静脉导管感染率的现象明显减少(由5.4%降至1.7%),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指引,还需要护理人员有主动静脉输液治疗的理念,预测护理安全隐患,懂得适时、正确的评估,给予恰当置管方法,才能有效地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深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表单式记录方法,记录置管前手消毒、置管时机、置管部位、置管频次、置管时间、穿刺点护理、输液接头、敷料选择等内容。结果通过对64例置管患者的干预,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8%,其危险因素主要与置管技术、无菌原则、插管部位、使用时间、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发生难以避免,针对其危险因素,采用表单式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醒操作者及维护者在置管前的准备、置管中的配合及置管后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引起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PICC患者临床资料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选取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11种因素进行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306例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感染率9.80%,相关变量的单因素检验9个变量与导管感染相关(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操作经验少、高营养化疗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长、PICC知识未掌握,OR值分别为4.56、3.13、2.78、2.23.结论 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Catheters impregnated with silver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means of reducing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We therefore performed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to compare a new silver-impregna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with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VC in a cohort of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We studied 157 patients of whom 97 could be analysed. The median indwelling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SC) was 10.5 days and 11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CC). The incidence of contamination in the SC group was 15.6 vs 24.6 in the CC group referring to 1000 catheter days. In both groups, we found 6%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s of a published scoring syste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We conclude that the SC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contamination and ma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duction of CVC-related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科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特点、影响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医院综合科收治的335例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60岁患者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5例患者中,感染48例,感染率14.3%;感染组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外营养、气管切开、住院时间及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46.2%,革兰阴性杆菌22株,占42.3%,真菌6株,占11.5%;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费用明显增高,病原菌耐药严重,在高度怀疑严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而培养结果尚未回报时,可适当选用替考拉宁联合美罗培南或者阿米卡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72例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157例PICC置管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2例,感染率为6.2%;其中64例为局部感染,给予加强换药、局部理疗及外涂抗菌药物软膏、口服或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62例好转,PICC导管继续留用,2例无效拔管;8例为全身感染,经确诊后立即予以拔管.结论 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与置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患者的遵医行为、特殊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实施PICC操作准入制度、严格无菌操作等有利于更好地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