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 98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8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6例,切口感染率2.82%;其中≥60、3060、<3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4.88%、1.88%、1.72%;手术时间≥2、<2h的感染率分别为3.67%、1.53%;合并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95%、1.59%;Ⅲ、Ⅱ、Ⅰ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5.16%、2.13%、1.00%;住院时间≥20d、<20d的感染率分别为3.46%、1.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脊柱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构成、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为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的651例脊柱手术患者,收集切口感染患者体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其进行切开引流、彻底清创、灌洗引流,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等对症治疗,同时统计分析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脊柱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651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感染10例,感染率为1.54%;切口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株,革兰阴性菌占76.93%、革兰阳性菌占23.07%;切口感染患者治疗后随访6~24个月,10例切口感染患者全部痊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4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切开引流、内固定取出、彻底清创、灌洗引流,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可有效治疗切口感染,年龄、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为脊柱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847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47例患者中发生腹部切口感染81例,切口感染率4.39%;≥60岁年龄组的598例患者有3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19%,明显高于<60岁和<3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3.62%和3.39%(P<0.05);手术时间>2 h患者有62例感染,感染率为5.36%,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在<2h患者的感染率2.75%(P<0.01);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49例感染,感染率为5.63%,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3.28%(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例数为40例,感染率为6.53%,明显高于Ⅱ、Ⅰ类切口的3.95%和2.22%(P<0.01);夏季患者的感染率为6.64%,高于其他3个季节的感染率3.82%、3.63%和3.10% (P<0.05),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为预防控制其发生率,应当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5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一调查表登记,以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患者临床资料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其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85例肝胆手术开腹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32例,占19.3%;对其中13项与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其中总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抗菌药物种类:手术切口分类及聚维酮碘冲洗切口与否和手术分组均对手术切口感染有影响,对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9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分组、聚维酮碘冲洗切口、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较密切.结论 在进行肝胆外科手术过程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易发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治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同期医院感染报表.结果共有骨科手术患者5429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166例,感染率为3.06%,其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率为2.67%、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感染率为1.83%、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为4.12%、截肢术后感染率为19.20%、囊肿摘除术后感染率为2.27%、其他骨科手术后感染率为3.21%;2007-2011年度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3%、3.79%、3.15%、2.58%、2.0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年龄、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急诊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术前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医院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要根据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期进一步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129例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手术室环节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7.98%,不同手术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同;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中重度贫血、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5h、术中出血>1 500ml、手术部位未保暖、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有参观人员、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和有内置物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心脏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性别、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等,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因此,提倡无菌手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医院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收治的3875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采取预防控制管理措施后2012年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共有79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21~50岁、骨科患者、手术时间>5h、术中发生失血、手术切口长度>10 cm、Ⅲ类手术切口、住院时间>10 d、肥胖患者、留置引流管是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4株占75.51%,革兰阳性菌24株占24.49%;2012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02%,显著低于2011年感染的发生率2.04%(x2=14.312,P<0.05).结论 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地预防控制管理措施,增强预防意识,加强培训考核;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进行二次分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9例,感染率为3.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量、人员流动、器械清洁状况、无菌操作、手术室消毒状况、手术室温度、手术室相对湿度、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以及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室温度、无菌操作情况以及器械清洁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护理,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普外科1 207例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 207例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81例,感染率为6.71%;原发基础疾病、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年龄、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术前吸烟、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未早进食时间等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6.67%及9.1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切口感染。结论增强预防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纠正营养不良、术后早期进食、避免术后剧烈咳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是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于相关预防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3月612例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纳入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为肿瘤、切口分类、手术时间、失血量、聚维酮碘切口消毒与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得出手术时间>6 h、年龄<8岁与>60岁、术中使用抗菌药物类型、手术出血量≥800ml、未用聚维酮碘消毒切口、患者肿瘤及切口分类等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633)、切口分类(OR>1.255)、术中出血量(OR>0.884)、手术时间(OR>0.962)及是否用聚维酮碘清洗伤口(OR>1.569).结论 外科手术后感染因素多,手术过程中的侵入性感染和手术者的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等均是外科手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重视外科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对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发生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病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原发基础疾病、年龄、手术季节、手术性质、切口暴露时间、围手术期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共分离出感染病原菌254株,前3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4%、24.8%、18.1%,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检出率为l 7.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9株,检出率为30.2%,铜绿假单胞菌中泛耐药株检出8株,检出率为12.7%.结论 必须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控制对策,达到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的目的.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医院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2864例,收集基线资料并观察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手术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结果 在2864例手术患者中,有212例发生了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7.40%.其中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率4.36%,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率11.59%,器官/腔隙感染率7.41%;NNIS(风险分级)0级手术感染率4.92%、1级手术感染率5.77%、2级手术感染率17.24%、3级手术感染率36.84%,风险指数越高,手术感染率越高(P<0.01),在相同风险指数的手术中,切口深部组织的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明显增高(P<0.01),急症手术、不规范的围手术期用药、手术前住院时间≥7d、手术持续时间≥2h者手术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是否全麻手术,与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加强外科医师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手术感染的监测分析反馈等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住院病区的13 749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 749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24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75%。男性、年龄≥70岁、手术输血和住院时间>10天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OR>1);而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Ⅰ类切口手术和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 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发病基本状况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2009年54 99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823例,感染率3.31%;感染部位2046例次,例次感染率3.72%,漏报率5.27%;感染部位构成以呼吸道感染居首,占64.62%,依次为术后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分别占7.09%、6.40%及5.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33%,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2.85%、15.82%,居前5位是大肠埃希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医院感染发生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住院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手卫生管理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2006年7月-2011年6月116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外科肿瘤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14例,占12.1%,与年龄、并发慢性疾病、糖尿病、乳腺手术置管时间、引流量、肥胖有关,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外科肿瘤手术前,充分预测患者的感染概率,对具备各高危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控制,将预防、监测和控制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