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原发恶性肿瘤是指同一个体上同时或先后发生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独立的两种原发恶性肿瘤。随着肿瘤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的提高,生存率的提高,双原发肿瘤患者逐渐增多,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我们总结我院1986年1月~1999年12月发现的双原发肿瘤62例,对其诊断与治疗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血液系统双原发恶性肿瘤(DPMN)的认识。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3例血液系统DPMN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文献讨论。结果2例为血液系统异时性双原发恶性肿瘤(MDPMN),分别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在第二恶性肿瘤明确诊断后,经标准方案化疗后均未缓解后死亡,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另1例为血液系统同时性双原发恶性肿瘤(SDPMN),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骨髓增殖性肿瘤,经6个周期化疗后至今完全缓解。结论对血液系统DPMN患者进行长期、规律的随访,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胃双原发恶性肿瘤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胃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胃同时性双原发性腺癌9例,胃恶性淋巴瘤合并胃腺癌2例,胃间质肉瘤合并胃腺癌1例。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生存5年以上者3例,其余9例因转移或复发分别于术后2-4年内死亡。结论 胃双原发恶性肿瘤因其肿瘤的多中心发生,侵犯范围广,故转移复发概率相应增大。因而更加强调诊断的早期性,手术切除的根治性,辅助性化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我院肿瘤科近10年(1984~1993年)收治恶性肿瘤7576例,经病理证实为多原发癌13例,发病率为0.17%。男6例,女7例。年龄28~69岁,平均55岁。对多原发癌的手术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应遵循肿瘤外科探查原则,由远向近肿瘤处,有顺序及全面地探查腹腔各个脏器,只要有可能切除病灶,就要同时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也使得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显著提高.而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漏诊和误诊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故该文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概况、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多原发恶性肿瘤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58-1997年年收治的2011例MPMNs的构成比、发病年龄、性别比、间隔时间、好发部位。结果:MPMNs所占构成比为2.0%;平均发病年龄为50.7岁;高发年龄为50-59岁,占31.1%。性别比(男:女)为1:1.3。  相似文献   

8.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技术,对52例正常人和60例恶性肿瘤患者(胃癌,肺癌,骨肿瘤,食管癌,肝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RBC-C3bR值(11.00%±3.49%,x±s)、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PR%,42.17%±4.64%)、吞噬指数(PI0.63±0.14)明显低于正常人(RBC-C3bR21.38%±2.59%,PR,62.50%±4.00%,PI,1.30±0.05),而RBC-ICR值(24.07%±4.16%),明显高于正常人(9.00±1.60),经统计学方法(均数、标准差和t检验)处理,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恶性肿瘤患者指标变化与其相应红细胞和白细胞数不相关。这些结果说明,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恶病质的发生,对其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比较严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这些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免疫治疗应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原发不明恶性肿瘤是指在治疗前经过全面详细检查仍找不到原发病灶,而病理学证实为转移性恶性肿瘤。其特点为早期转移、找不到原发灶、转移类型及进展方式不可预测。一般症状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肝、肺、骨和淋巴结,其次为胸膜、脑。原发不明恶性肿瘤分为两大类,一类患者仅有周围淋巴结转移,另一类则已有其他部位的转移。随着新药的研发上市,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总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因素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测定60例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50、卵巢癌10)患者的焦虑反应、抑郁反应及其CD3、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TNF、IL-2。结果严重抑郁反应患者的CIM/CD8比值、NK细胞、TNF显著低于无抑郁反应或轻度抑郁反应的患者,明显焦虑的患者的IL-2低于无焦虑或轻度焦虑的患者。结论严重心理应激可导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Ⅲ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Ⅲ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5例确诊为Ⅲ期原发性胃肠道肿瘤并适合手术治疗者,分别于术前、手术后1周、2周、3周及4周测定外周血NK细胞活性、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分析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NK细胞活性、CD3^+、CD4^+显著降低(P〈0.05),而CD8^+明显升高(P〈0.05),致CD4^+/CD8^+比值进一步降低(P〈0.01);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在手术后2周明显受抑制,术后3周开始有改善,术后4周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若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其细胞免疫功能可再次呈现受抑制状态。结论:Ⅲ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与肿瘤负荷存在一定相关性,手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癌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与CD4/CD8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对135例癌症患者作了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以下简称C3b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以下简称CIC花环)及淋巴细胞正群CD3、CD4、CD8检测.并对照50例正常献血员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与癌症患者有显著性差异;癌症患者C3b花环率与CD4/CD8,比值呈明显的线性关系(y=0.402 13.34x).二者呈正相关(γ=0.88)本研究结果显示:癌症患者红细胞免疫系统与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均处于抑制状态,二个免疫系统的改变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1980年3月~1987年3月,用4种不同方法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32例(色素性7例,非色素性25例),包括单纯手术切除7例,低温冷冻治疗5例,手术加低温冷冻11例,手术加放射治疗9例。随访至1995年3月,全组远期治愈率率.5%(28/32),复发率12.5%(4/32)。作者指出,色素性基底细胞癌在病灶外观及色素光泽方面要与恶性黑色素瘤严格鉴别,由于恶性程度低,故术后不需再加放疗。另外,作者认为,手术加低温冷冻疗法相对简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对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A549株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株A549,分为放疗+药物组、单纯药物组、单纯放疗组和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相同L.OHP药物浓度(≤IC10)、不同放射剂量(1Gy、1.4Gy、1.8Gy、2Gy、3Gy)及不同药物浓度(0.488mg/mL、0.244mg/mL、0.122mg/mL、0.06lmg/mL、0.031mg/mL)、相同放射剂量(2Gy)对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计算细胞抑制率和增敏比,应用SPSS13.0处理数据,分析各因素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MTT检测显示L—OHP浓度为0.488mg/mL为最佳实验浓度。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与放射剂量、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细胞在S期时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L—OHP可增强放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Effect of anesthesia and surgery on immun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observed phenomenon that multiple distant metastases may appear and grow rapidly after operation on the primary cancer is very distressing. Many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surgical procedures may precipitate dissemination and growth of tumor in some instances, but the overwhelming evidences document that surgical reduction of tumor bulk can achieve cure for the host and restore the immunity lost in the face of growing tumors. Various anesthetics were shown to interfere with many phase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But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nesthesia alone is minimal. Depression of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detectable as early as 2 hours after induction, was related primarily to the extent of tissue trauma,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duration of operation, and whether thoracic or abdominal cavity was entered. Posoperative changes of lymphocyte counts and transformation responses us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values within a week, whereas depression of specific cellular immunity to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in vitro, and delayed cutaneous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in vivo, persisted for about a week and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by 3 weeks. Presentl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ch transitory depression of host immunity is not known.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view may stimulate interest in further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及其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PAAP法检测60例不同病期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直肠癌患者CD+3、CD+4细胞减少;CD+8细胞A、B两期改变不大,C期患者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放射治疗使CD+3、CD+8细胞下降;CD+4细胞改变不大。放射线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能通过对直肠癌取得局部控制的同时,CD+4/CD+8比值失调有明显的改善尤其较早期患者。总之,T细胞及其亚群尤其CD+4/CD+8比值能较准确反应机体免疫状态,对肿瘤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1987年4月至1994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51例,其中A组为低位前切除术12例,B组为腹会阴联合切除术32例,C组为股薄肌原位重建肛门术7例。分别随访1~7年,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450%和400%。A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B、C两组5年生率相近(P>005)。作者认为:①切除后肛直肠环保持完整;②肿瘤直径小于3cm;③深度不超过肌层;④组织学分化较好,可作低位前切除术。股薄肌原位重建肛门术后排便控制功能远期效果不佳,现已放弃这一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采用化疗、放射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化放疗+过继免疫)与对照组40例(化放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并序贯CIK细胞与DC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观察疗效、毒副反应、患者生活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近期有效率80.0%(36/4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23/40,P<0.05),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64.4%(29/45)与1年无进展生存率75.6%(34/56)显著高于对照组32.5%(13/40)与45.0%(18/40)(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期25.5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17.2个月(P<0.05),1和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培养的CI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可延缓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1、CTLA-4 等免疫检查点已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效不佳,其机制可能为存在其他抑制性旁路。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lobulin and mucin-containing protein-3,TIM-3)是一种可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并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已有研究报道多种肿瘤外周血和肿瘤浸润性T细胞中存在TIM-3 高表达,并与预后不良相关。抗肿瘤免疫中,高表达TIM-3 的T细胞、DC及单核巨噬细胞,可抑制肿瘤免疫应答。临床前研究显示,抗TIM-3 单抗联合抗PD-1 单抗可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TIM-3 单克隆抗体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TIM-3 在调控免疫细胞中的部分功能尚待阐明,进一步理解TIM-3 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助于推动基于阻断TIM-3 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