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消融治疗44例胰腺癌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价HIFU治疗的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44例患者经HIFU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94.7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5.91%、6.82%、2.27%,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3~71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或胃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增强CT或MRI显示HIFU治疗区内组织消融.结论HIFU是一种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方法.该法无创、安全性较高、止痛效果明显,适合病情较重、不能耐受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的辅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是一种极难治疗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在英国、美国[1 ] 和日本[2 ] ,每年可分别导致 70 0 0、2 80 0 0和 14 0 0 0人死亡 ,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第 4或第 5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在我国[3 ] ,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胰腺癌发病隐匿 ,临床症状不明显 ,手术切除率为 10 %~2 4%;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 ,综合 5年生存率仅为 0 .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以手术为主 ,以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策略 ,对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有效的。现就胰腺癌的辅助治疗作一概述。1 化学治疗1.1 全身化疗1.1.1 晚期胰腺…  相似文献   

3.
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能超声聚焦刀(HIFU)对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高能超声聚焦刀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比病人治疗前后的NIM-CPSI评分来观察HIFU对难治性前列腺炎的疗效。结果30例病人中治愈者18例(62.07%),显效者6例(20.69%),有效者3例(10.34%),无效者2例(6.90%),总有效率为93.1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安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复发和转移。根治性手术治疗只是相对的,残存的癌细胞是否复发、转移则视机体免疫状态而定论。因此,有效摧毁癌灶的同时,保存和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才能真正提高疗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近几年快速发展,并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非侵入性局部高温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本文回顾了HIFU在治疗胰腺癌方面的确切疗效,总结和评价了其他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并提出了HIFU消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5年12月-2007年2月采用高能聚焦超声仪(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17例,止痛作用明显,现报告如下。1病例和方法1.1病例胰腺癌患者17例,女11例,男6例;年龄47~68岁,平均59岁。其中胰头癌5例,HIFU治疗前手术探查不能切除肿瘤而行胆-肠吻合术;胰体尾癌9例及胰尾癌3例皆因肿瘤侵犯腹腔大血管不能行手术治疗。诊断和分期均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2年)的标准。临床TNM分期:Ⅲ期12例,Ⅳ期5例。肿瘤体积4cm×3cm×2cm~9cm×6cm×4cm。治疗前均有明显的腰背部疼痛症状,生活不能自理,需服吗啡…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FEP-BY01型超声热疗机对21例晚期胰腺癌者进行HIFU治疗。结果 治疗后88%(15/17)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癌组织超声回声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强,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但是治疗后肿瘤大小及CT值无明显改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检查提示癌组织已被杀死。本组未发生皮肤烧伤、胰瘘、出血、胰腺炎、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HIFU后本组平均生存期为7.6个月。结论 HIFU可作为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采用高能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13例 ,旨在探讨HIFU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采用HIFU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13例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1例 ;年龄 33~ 80岁 ,平均 6 2岁。胰头癌 5例 ,其中 4例于HIFU治疗前经手术探查不能手术而行胆肠吻合术 ;胰体尾癌 8例 ,皆已侵袭腹腔大血管或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行手术治疗。 1例治疗 1次后放弃治疗。本组病灶直径在 4~ 8cm。2 …  相似文献   

8.
小肾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我国多数文献将小肾癌界定为肿瘤直径 <3cm。但对于小肾癌的定义目前仍存在争议 ,国外一些学者将肿瘤直径<4cm作为一个界限[1,2 ] ,而有些人建议为 3cm[3 5] 。小肾癌从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性肾癌及偶发性肾癌 ,其中有症状的小肾癌约占 14 %~ 39% [3 5] 。因小肾癌病灶小 ,诊断相对困难 ;同时小肾癌多为临床早期 ,在治疗上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保留肾单位手术 (NSS)与传统的肾癌根治术 (RN) ,其他如腹腔镜手术、射频消融 (RFA)、冷冻疗法、高能聚焦超声 (HIFU)等微创手术在小肾癌的治疗方面也逐渐显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小肾癌的…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美国1996~2004年胰腺癌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为5%,在所有癌症中最低[1]。手术根治是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手术达到R0切除并给以辅助化疗的胰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4%~26%[2-3]。但仅有10%~30%的胰腺癌病人在诊断时有手术根治的机会,其中也只有一半的病人可达到手术切除[4]由于胰腺的特殊解剖位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究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治疗组(联合组,92例)和吉西他滨治疗组(化疗组,73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疼痛缓解率、外周血CA19-9水平、肿瘤体积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3、6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治疗两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化疗组(94.4% vs 21.1%);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VAS评分[(2.7±3.2)vs(6.2±2.8)]及CA19-9水平[(204.6±195.6)U/mL vs(537.2±274.5)U/mL]明显下降(P<0.05);肿瘤体积[(20.13±13.25)cm 3 vs (33.45±13.68) cm 3 ]明显缩小(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生存率为97.6%,化疗组生存率为94.3%,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生存率为69.5%,化疗组生存率为24.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均未出现胃肠道穿孔、胰瘘和出血等HIFU治疗并发症。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并发症少,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HIFUNIT-9000型治疗仪对65例Ⅲ~Ⅳ期的胰腺癌病人进行治疗;VAS法评估治疗前后病人疼痛程度的改变;超声、CT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影像学特征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17例未行HIFU治疗的中晚期胰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结果:65例病人治疗后,疼痛减轻52例(80.0%),治疗后评分疼痛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56例(86.1%)治疗后肿瘤癌组织多普勒B超显示血供减少;CT证实HIFU组治疗前、后肿瘤增长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γδT细胞及CD4^+/CD8^+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不仅安全有效,还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实体肿瘤。近20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5年存活率,在各个分期中均提高了近100%[1-2]。但与其他肿瘤相比,胰腺癌的5年存活率仍然是最低的[2]。尽管胰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多个研究报道预测,胰腺癌在2035年将成为肿瘤中排名第2的致死疾病[3]。因此胰腺癌的治疗仍然任重而道远。胰头癌占所有胰腺癌的近90%[4]。直到现在(2019年),手术切除仍然是治愈胰头癌的唯一方法[5]。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治疗方式,可明显提高胰头癌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胰十二指  相似文献   

13.
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并且治疗效果不佳,因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仅约为5%~[1]。目前手术切除是根治胰腺癌的唯一方法,但是只有约15%~20%的初诊患者具有手术治疗的机会~[2],绝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即伴有局部血管浸润甚至远处转移,理论上失去了手术切除的可能,只能进行姑息治疗。即使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15%~20%[3],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成为了影响患者生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虽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其中位生存期仍仅为6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5%[1]。在西方国家,胰腺癌是导致肿瘤病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未来10年内将成为肿瘤病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此外,虽然胰腺癌手术切除率有明显提高,围手术期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治疗效果仍无明显改善[3]。因此,需迫切寻求对胰腺癌有  相似文献   

15.
<正>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期约8%[1]。发病后若不接受根治性手术,仅予化疗及对症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不到6个月[2]。2017年,美国新发胰腺癌约53 670例[1]。2015年,国内约90 100例新发病例[3]。据预测,到2030年,胰腺癌将成为第二位致死癌症[4]。淋巴转移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FU)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 方法: 对 20例前列腺癌患者行HIFU+内分泌治疗,HIFU治疗采用FEP 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内分泌治疗采用手术去势 15例,药物去势(LHRH a)5例,其中 14例加用抗雄激素药物。随访时间 6~30个月,平均16. 5个月。 结果: 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分别为(36. 4± 16. 2)、(20. 6±11. 8)ml(P<0. 05);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为 (32. 2±10. 4)、(2. 4±0. 8)μg/L(P<0. 0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 (20. 5±6. 5)、(13. 6±7. 5 )分 (P<0. 05 );最大尿流率为 ( 10. 6±6. 3)、(14. 2±4. 6)ml/s(P<0. 05 )。HIFU治疗并发症:轻度血尿 5例,局部疼痛 8例,尿道狭窄 1例。 结论:HIFU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外超声吸脂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脂术是目前最常见的美容外科手术 ,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 ,具有微创性及复发率低的优点 ,但在那些纤维隔多、皮肤松弛的部位效果不甚明显。内超声吸脂术能有效地去除这些部位的脂肪 ,但存在侵入性损伤及皮肤烧伤等问题[1 ] 。1 996年 ,Silberg发明了外超声吸脂术 ,将高频、高能的超声通过皮肤作用于皮下脂肪 ,既保证了超声的作用效果又减少了侵入性损伤[1 ] 。然而 ,目前关于外超声作用机制及效果的观点尚不一致。现综述如下 ,以供参鉴。一、超声的物理性质超声是指频率高于人耳听力范围 (1 6 0 0 0~ 2 0 0 0 0Hz)的高频声波[2 ,3…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手术治疗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案 ,这是众多解剖学家、病理学家和外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而取得的成就。自 1935年Whipple[1 ] 提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 ,医务工作者仍在不断地研究 ,并对胰腺癌的手术治疗作了更有益的改进和发展。目前人们还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胰腺癌的发病机理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变迁作一简要的阐述。1 对胰腺解剖与生理的认识[2 ]胰腺位于腹膜后 ,公元前 30 0年Herophilus首先描述了胰腺这一器官 ,40 0年后由Ephesus命名 ,pa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HIFU)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FEP—BY02肿瘤超声治疗机治疗胰腺癌17例,共接受治疗135次(每例平均8次)。结果:完全缓解率2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70%。临床受益反应率82.36%,无效率17.64%。癌性疼痛缓解率80%。结论: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能取得一定的疗效,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正胰腺癌发病隐匿、定位困难,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患者五年生存率始终在5%左右~[1]。迄今(至2017年)为止,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依赖于手术、放疗、化疗等。单一学科无法满足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实际需求,因此胰腺癌的诊治需要多个学科协同完成,这也就要求医生在诊断与治疗上遵循多科合作、系统全面的原则~[2]。多学科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是针对胰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