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早产约占所有分娩的5%~15%,近年有上升趋势。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5%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约有25%存活的早产儿并发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止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占分娩总数的5%~15%,有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如何提高防治早产的水平,对围生期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早产处理原则,宫缩抑制剂的使用、产科分娩及早产儿处理等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0%~40%的早产与胎膜早破(PROM)有关,所以如何恰当地处理早产并PROM,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对我院144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洪绍虹  洪迎  陈少芬 《广东医学》2003,24(7):758-759
目的 了解2001年普宁市围生儿死亡情况,探讨干预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普宁市2001年度围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围生儿死亡率18.27‰,其中新生儿死亡居首位,占55.84%。围生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分别是早产、胎盘脐带因素引起的缺氧和先天畸形。结论 加强围生期监护、防治早产和产科并发症,加强产、儿科协作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羟苄羟麻黄碱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约占新生儿总数的5%~15%,早产儿存活率低,存活后约1/4遗留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等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早产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早产的目的是抑制宫缩,延长孕龄,使胎儿特别是肺最大可能成熟,改善新生儿预后。我院近年来,用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产前补充维生素K1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围生儿发病、死亡和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5%~15%。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未成熟,致使病死率升高。75%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引起的围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有关。为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早期预防效果,本研究对有分娩先兆且孕厨〈37周的早产孕妇给予维生素K1肌注,观察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早产约占所有分娩数的5%~15%。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75%以上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约有1/4的存活早产儿会遗留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及探讨西宁地区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以期提高产科的医疗质量及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WHO规定,出生时体重≥1000g或孕满28周至产后7天为围生期标准,对我院产科16年问死亡围产儿53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宁地区围生儿死亡比(534/23372)22.85‰,死胎305例,占57.12%,死产49例,占9.18%,新生儿死亡180例,占33.71%。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脐带因素,其次为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胎膜早破、早产,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产伤及缺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的保健、预防早产及防止畸形儿的出生,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艳  杨剑秋 《中国医刊》2006,41(1):38-39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5年40例围生儿死亡原因,以改进围生期保健工作。方法根据围生期Ⅰ标准,对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围生儿总数为6600,共有40例围生儿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6.06%0。死胎占62.5%(25/40),死产占5%(2/40),新生儿死亡占32.5%(13/40)。②严重的妊娠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是引起胎死宫内的最重要的原因(11/25),其次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4/25),产前出血(3/25),先天畸形(2/25)等。③死产2例,其中1例为胎儿畸形。④先天畸形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占46.2%(6/13),另一主要原因是由于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或妊娠合并症导致的胎儿宫内缺氧及早产(6/13)。⑤早产是围生儿死亡最主要的相关因素,绝大多数为干预性早产。重度子痫前期是引起围生儿死亡最主要的妊娠并发症,占37.5%。⑥共有9例严重畸形,校正围生儿死亡率为4.70‰。仅3例畸形在产前诊断。⑦40例围生儿死亡中仅16例为本院产前检查,外院产前或无产前检查者占60%。结论本院围生儿死亡率接近发达国家。加强围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尤其是B超诊断水平,提高各级产科诊疗水平,加强周边地区高危妊娠管理,及时转诊,可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早产胎膜早破(PPROM)是指发生在妊娠28~37周内的胎膜破裂且最终早产者。据文献报道,PPROM的发生率为2%~3%.约占早产的30%。早产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早产儿出生率.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本文对63例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63例近期结局进行分析.探讨降低围生儿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紧张度的增加,先兆早产的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现代医学的进步,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早产儿救护知识也增多了。早产的发生率为5%—15%,而75%以上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约四分之一的存活儿遗留有神经和智力方面的后遗症。因而防治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因此先  相似文献   

12.
刘金霞 《实用新医学》2008,9(3):243-244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了解死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怀柔区第一医院65例围生儿死亡资料及其中29例尸检结果,对围生儿死亡百分比、死因构成、死因顺位进行比较。结果9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无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为63.7,万,平均尸检率为41.5%。死亡原因排序为畸形、脐带因素、早产、缺氧性因素,其中死胎中以脐带因素为主。结论加强围生宣教,尤其对流动人口管理。鼓励和争取尸检,对提高围生儿死亡诊断水平及完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围生儿死亡中,早产儿占半数,存活者约8%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搞好孕产期保健,做好早产的防治,竭力避免早产的发生,是当前妇产科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2003~2004年在我站分娩有完整资料的869例产妇,早产者64例,共娩出早产儿64例,围生儿死亡10例,病死  相似文献   

14.
隋冬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22-1722
早产一直在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据重要原因。在我国,除畸形外,围生儿死亡中早产占70%以上。存活早产儿可以并发严重疾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我国新生儿科住院患者中早产儿占19.7%,故早产备受产科学界的重视。有研究发现对于宫颈缩短的先兆早产孕妇进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早产率,自2008年我院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来预测早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世界性的产科问题,在美国其发生率约为10%,早产是新生儿患病和死亡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据统计在美国,早产约占同期围生儿死亡的70%。存活的早产儿中约一半遗留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多年研究已经证实,早产与宫内感染关系非常明确。有研究提示宫内感染多数是由于阴道内微生物上行至子宫所至。因此,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对早产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国外围绕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主要从循证医学方面阐述了BV与早产的关系,以及在有无早产高危人群中进行BV筛查、治疗对减少早产发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早产是产科常见病症之一,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一般在5%~15%。本文着重探讨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从而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102例早产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442-1443
<正> 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为了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必须降低早产的发生率。为了更好地预防早产,现对我院102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分娩总数982例,其中发生早产102例,发生率10.39%,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42岁,孕28-32+6周12例,占11.76%,孕33-36+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治疗,减少围生儿的死亡。方法取入院时胎膜早破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104例行保胎治疗,延长孕龄,96例未采取保胎治疗,观察两组母婴情况。结果保胎治疗组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恰当处理早产胎膜早破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早产约占分娩总数的10%左右。75%以上围生儿残废与早产有关。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分娩总数6 225例中有早产523例,笔者对其早产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加强对早产的认识,从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患病率。1临床资料早产523例孕妇中,单胎48  相似文献   

20.
张学真  何平 《广东医学》2006,27(7):1028-1030
目的 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探讨孕期规范监护,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 对136例围生儿死亡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 围生儿病死率为13.09‰,胎儿先天缺陷占49.26%、早产占13.23%、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共14例,占10.29%,梅毒感染占8.09%、脐带因素占7.25%、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占5.88%,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孕期规范监护,推广专科专管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及时有效治疗妊娠并发症,提高新生儿抢救水平,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长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