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α—干扰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动态观察了a-干扰素治疗的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清除情况。血清HBVDNA在治疗5周后6例转阴,其中2例在结束治疗时复转阳性。PBMC中HBVDNA在治疗15周时5例转阴,1例始终阳性,并出现ALT复升高。  相似文献   

2.
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全身性的感染,其嗜肝性已被肯定。关于在宿主的其他组织及细胞中存在的状态,正为广大丙肝研究者密切关注。本文作者曾经报道过Ib型丙肝病毒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状态及其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又进一步在慢性丙肝患者的PBMC中用RT-PCR方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CV感染存在的状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了1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肝组织中HBV DNA.有13例同时在PBMCs及肝组织中检出HBV DNA,1例仅在PBMCs中检出,1例只在肝组织中检出。结果表明,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PBMCs可同时被感染。  相似文献   

4.
0引言在组织细胞中定位检出低拷贝病毒,对发病机理、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意义.原位PCR综合了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的特点,既能检出细胞内低拷贝病毒,同时还可对含靶序列的组织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为此,我们建立了原位PCR定位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5.
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全身性的感染 ,其嗜肝性已被肯定。关于在宿主的其他组织及细胞中存在的状态 ,正为广大丙肝研究者密切关注。本文作者曾经报道过Ib型丙肝病毒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感染状态及其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1] ,又进一步在慢性丙肝患者的PBMC中用RT PCR方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CV感染存在的状态 ,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试剂 淋巴细胞分离液 (上海生化试剂二厂 ) ;细胞总RNA提取试剂 ;(上海华顺生物试剂公司 ) ;HCVRNART PCR试剂盒 (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 ;鼠抗人HCVRNAMcAb(Vi roStat,USA .) ;兔抗鼠IgG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69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重症乙肝17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DNA存在状态。结果显示,PBMC中HBV-DNA总阳性率为46%,而各型乙肝间PBMC中HB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HBV对PBMC的感染,似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 R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31例HCV感染者进行血清及PBMC HCV RNA检测。结果 PBMC HCVRNA阳性率(74.19%,23/31)显著高于血清HCV RNA阳性率(23.03%,9/31)。结论: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可减少漏诊,PBMC中的HCV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之一。通过对HCV感染者同时进行血清及PBMC中HCV RNA检测,可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对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HBV侵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对IFN-γ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60例,巢式PCR检测PBMC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PBMC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48.3%(29/60)的患者PBMC中检测到cccDNA;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BMC中IFN-γ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BMC中cccDNA阳性组IFN-γ表达和分泌水平低于cccDNA阴性组(P<0.01).结论:HBV慢性感染者PBMC中IFN-γ表达和分泌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共6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PBMC后,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入PCR扩增反应,引物为HBVC区基因序列。结果:67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35例(52.2%)PBMC中HBV DNA阳性,25例孕妇在血清及PBMC中均发现HBV DNA。67名新生儿有22例感染HBV DNA,感染率32.8%,其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例,PBMC HBV DNA阳性者19例,二者均阳性者7例。结论:母亲PBMC内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HBsAg及HBeAg阳性母亲若血清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马斌  慈莉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7):781-782
目的探讨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ALT指标。结果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平均为1.24×105copies/ml;血清ALT水平平均为326IU/L;血清AST/ALT平均为1.15;血清HBV-DNA含量与ALT之间无相关性(r=-0.43、P>0.05);与血清AST/ALT成明显负相关(r=-0.314、P<0.01)。结论血清HBV-DNA含量由高到低变化与肝细胞损伤及损伤程度无关,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评价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提示疾病会向不良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12.
TherapeuticeffectivenessofinterferonalphaonhepatitisBvirusDNAin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GuoYabing(郭亚兵);ZhangJisuo(张继锁);...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纯化HBsAg为诱生剂,在急性病毒性肝炎(18/23)、慢性肝炎(7/9)及正常人(8/9)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中诱生出干扰素,但三者产生干扰素的能力无显著差别(P>0.05)。纯化HBsAg诱生的干扰素在热(56℃,1小时)及酸性(PH2,24小时)环境下相对稳定,不能被抗人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所中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标志物 (HBV M)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 :对 12 0 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分析 ,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 ,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变化。结论 :HBeAg和HBVDNA有明显的相关 ,抗 HBe、抗HBc阳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 ,只是复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一个含有HBVX区核苷酸序列的检测方法 ,以探讨本地区HBVX区片段核苷酸序列的特点。方法 通过PCR法获取目的基因 ,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PCR产物电泳结果和PCR产物测序证实了该方法能检测X区核苷酸序列 ,且本地区HBVX区核苷酸、氨基酸有其独特的特点。结论 建立了HBVX区核苷酸序列检测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HBVX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17.
指导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指导母乳喂养的相关实验室和临床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婴儿(12~18个月)血清中的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含量,并对孕妇和婴儿进行全程免疫防护,然后分析婴儿血清HBVM与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关系.结果:67例HBsag阳性(大、小三阳)产妇中,HBV血清‘大三阳'的产妇血液、初乳中HBV-DN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4%和26%.母亲血清HBVM为‘大三阳'者分别占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的41%和1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婴儿在12~18个月时作血清HBVM检测,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和8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携带产妇只要在孕期进行预防干预及对所产婴儿进行被动和主动免疫防范措施,当产妇乳汁中HBV-DNA阴性时进行母乳喂养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 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和46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IH)患者血清中和PBMC内HBV DNA的含量。结果患者血清中和PBMC内HBV DNA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4.29%(63/98)和77.55%(76/9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56,P<0.01),检测结果一致的患者占83.67%(82/98),不一致的患者占16.33%(16/98),两者差异有相关性(χ2=40.45,P<0.01);CHB组血清中HBV DNA含量对数值明显高于CIH组(t=2.16,P<0.05),而在PBMC内2组差异无显著性(t=0.91,P>0.05);血清中2组患者HBV DNA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44,P>0.05),PBMC内CIH组HBV 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HB组(χ2=4.41,P<0.05);PBMC内HBV DNA阳性而血清中HBV DNA阴性的患者CIH组28.26%(13/46),明显高于CHB组1.92%(1/52),差异有显著性(χ2=8.64,P<0.01)。结论HBV感染PBMC在HBeAg阴性慢性肝病慢性化进程中起一定作用,PBMC内HBV DNA的检测是对血清中HBV DNA检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Dou YL  Ni AP  Han JH  Sun JY  Yu R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48-2351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的检测及内标、外标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比对,更好地了解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HBV-DNA)、用Abbott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e抗原(HBeAg)阳性(HBeAg>4 S/CO)、抗-HBe阴性、抗-HBcIgG阳性的42例血清,再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HBV-PCR外标法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Light 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 42例ALT/AST正常,HBeAg阳性(HBeAg>4 S/CO以上),HBeAg的平均值42.26 S/CO.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未检测到HBV-DNA(<300拷贝/ml)的血清;用Light Cycler定量PCR仪(外标法)检测HBV-DNA,有7例为阳性,7例HBV-DNA的平均含量3.1×105拷贝/ml,,阳性率1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并不说明体内病毒复制一定活跃.经治疗后,病毒复制下降,部分患者e抗原仍阳性,e抗原何时消失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状态存在不一致性,兼顾内、外标两种PCR方法检测HBV-DNA更客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混浊角膜的病原菌及其种类。方法:取不同发育阶段的B6-Co小鼠36例(模型组)和正常B6小鼠10例(对照组)的角膜,分别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36例模型组的角膜,细菌PCR检测阳性21例,阳性率为58.33%。真菌PCR检测标本36例,7例阳性,阳性率为19.44%。结论:病原菌感染是引起B6-Co小鼠角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