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芳  彭永德 《药品评价》2013,(19):30-34
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调脂治疗在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中有较大获益。调脂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终点事件。近年来各大权威指南推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目前临床上供选用的调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冠心病调脂治疗中的领导地位基本确立。在LDL—C达标后,若仍存在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合并使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调脂药.  相似文献   

2.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是导致死亡的第1、2位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低HDL-C及高三酰甘油(TG)水平是心血管事件剩余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LDL-C同时升高HDL-C、降低TG可进一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治疗,目前常用他汀类及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在降低LDL-C等心血管事件一、二级预防中作用显著,但心血管事件剩余风险仍较高;而贝特类调脂药物不仅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剩余风险还可有效改善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现将贝特类调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方壳聚糖对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壳聚糖100、200和400mg/kg,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老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抑制高脂饲养的老龄大鼠体重增长,可显著降低高脂4血症成年大鼠的TC、TG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降低高脂饲养的成年大鼠体重的增长,可显著抑制蛋黄乳液诱发的老年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提示复方壳聚糖具有降脂、减肥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立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功能、胰岛素抵抗(IR)的干预作用。方法:对8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西立伐他汀治疗4-8wk治疗前后观察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西立伐他汀能有效降低FBG、FINS、LDL-C、TC、TG、GMP-140,升高ISI(P<0.05),但对HDL-C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西立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在调脂的同时,可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Merck/Schering-Plough公司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Zetia(ezetimube)(Ⅰ)经FDA审批扩大了适应症范围,可以与非诺贝特(fenofibrate)联合使用。适应症中包括用于降低仅靠饮食治疗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混合高脂血症患者的升高的总胆固醇时两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和饮食须知。混合高脂血症的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联合用药对混合高脂血症有互补作用——(Ⅰ)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非诺贝特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非诺贝特(fenofibrate)为氯贝丁酯类调血脂药,其药效较强,具有显著降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作用,而不良反应较轻。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复合磷脂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磷脂是以大豆磷脂、维生素E为主成分的复方制剂。动物试验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10%复合磷脂喂养大鼠 2wk,可明显降低高脂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P<0.05),并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TC)的比值(P<0.01)。至3wk末,降脂效果更显著(P<0.01)。其降脂效果优于非诺贝特,且无副作用。对正常大鼠血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证据表明,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实际上,不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三酰甘油(TG)水平的增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也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可依赖指标。新型的降脂药物应该是既能降低LDL—C,又不能升高TG水平。目前,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如他汀类)、苯氧酸类(如贝特类)、胆汁酸螯合剂(如消胆胺)及其它(如烟酸类似物)。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英 《河北医药》2007,29(6):624-626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达到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其非降脂作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治疗他汀调脂后的高三酰甘油(TG)血症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4月门诊接受他汀调脂后的高TG患者200例,入选时已服用他汀类药物常规剂量≥3个月,晨口服非诺贝特100mg,晚继续口服原他汀类药物,每晚1次。结果联合用药后总胆固醇(TC)从(6.11±1.15)mmol/L下降至(5.20±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3.73±0.76)mmol/L下降至(3.17±0.31)mmol/L;TG从(2.90±0.49)mmol/L下降至(1.46+0.2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0.89±0.28)mmol/L升高至(1.26±0.19)mmol/L;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为显效197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200/200)。治疗中有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肝、肾功能均正常,无肌痛发生。结论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经他汀类调脂后的高TG血症疗效确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明ABCC2基因多态性位点C-24T和G1249A在中国高脂血症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彳曰C口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脂血症患者221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连续用药4周。在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给药4周后TC、TG、LDL—C和HDL.C的变化率作为评价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标准。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ABCC2基因启动子(C-24T)和第10外显子(G1249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组,观察ABCC2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治疗他汀调脂后的高三酰甘油(TG)血症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4月门诊接受他汀调脂后的高TG患者200例,入选时已服用他汀类药物常规剂量≥3个月,晨口服非诺贝特100 mg,晚继续口服原他汀类药物,每晚1次.结果 联合用药后总胆固醇(TC)从(6.11±1.15)mmol/L下降至(5.20±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3.73±0.76)mmol/L下降至(3.17±0.31)mmol/L;TG从(2.90±0.49)mmol/L下降至(1.46+0.2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0.89±0.28)mmol/L升高至(1.26±0.19)mmol/L;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为显效197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200/200).治疗中有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肝、肾功能均正常,无肌痛发生.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经他汀类调脂后的高TG血症疗效确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一、血脂和血脂异常的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磷脂及游离脂肪等,通常所说的血脂是指血浆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不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以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临床主要检测血浆脂蛋白中所含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各类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注:LDL—C是通过Friedwald公式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14.
应用调脂药物治疗后,在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同时,还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事件和死亡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同时大大减少冠心病患者需做介入和搭桥治疗的需求。因此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重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脂康治疗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56例高胆固醇血症的老年患者12周.结果 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用血脂康,对降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疗效显著,临床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血脂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新型纯天然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16.
大豆活性肽降低高脂大鼠血脂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活性肽对高脂饲料喂饲的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实验室制造高脂大鼠模型,然后给药,采血分析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结果高脂大鼠三酰甘油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含量降低。结论大豆活性肽可有效降低高脂大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含量,对肝脏、脾脏、肾脏无损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高脂血症人群中CYP3AP1*3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观察CYP3AP1*3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脂血症患者179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连续用药4周。在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给药4周后TC、TG、LDL-C和HDL-C的变化率作为评价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标准。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CYP3AP1*3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组,观察CYP3AP1*3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差异。结果:YP3AP1*3等位基因在高脂血症人群中的频率为75.4%,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立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立伐他汀组75例和普伐他汀组75例,治疗8周后观察血脂变化和安全性,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种药物均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可升高高密度胆蛋白-胆固醇(HDL-C),而两药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西立伐他汀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在调脂的同时并可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衰老大鼠肝脏组织酰基辅酶A(CoA)合成酶的影响,探讨衰老后出现脂质代谢异常的可能机制及非诺贝特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SD年轻大鼠(4~6周龄)和老年大鼠(24个月龄)各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喂养2周)和实验组(非诺贝特喂养2周),测定大鼠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酰基CoA合成酶水平。结果与年轻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老年大鼠肝脏组织酰基CoA合成酶水平表达降低。实验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下降;肝脏组织酰基CoA合成酶水平均升高。结论老年大鼠肝脏组织酰基CoA合成酶水平表达减少可能与老年脂质代谢异常有关;非诺贝特对老年脂质代谢异常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评价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口服血脂康0.6g,每日2次)及对照组(口服国产洛伐他汀20mg晚饭后1次),观察8周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服药后8周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下降23.8%、28.5%、3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上升13.5%(P<0.01);以上各项总有效率分别为90.3%、70.1%、61.3%、87.1%。血脂康调脂疗效与洛伐他汀相似(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调脂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