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锯叶棕提取物对骨髓瘤细胞U266和RPMI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U266和RPMI8226细胞与0~2μL/mL的不同浓度地棕提取物共孵育,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TUNEL法测定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锯叶棕提取 物对U266细胞与RPMI822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生长50%(ED50s)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7和1.2μL/mL;同时在U266细胞实验中发现锯叶棕提取物0.5和1.0μL/mL共培养24h,其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9+0.7)%和(18.4+3.2)%,培养48h,没得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30.0+3.9)%和(45.3+5.0)%.数据显示锯叶棕提取物诱导MM细胞凋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锯叶棕提取物抑制MM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锯叶棕提取物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干预,观察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细胞凋亡和PI3K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U251细胞,应用锯叶棕提取物进行预处理,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TUNEL法染色检测锯叶棕提取物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24 h与48 h均可见TUNEL阳性反应细胞即凋亡细胞,胞体缩小,形态不规则,胞核固缩浓染,呈棕黄色或棕褐色;1.5μL/mL组48 h与24 h比较,凋亡数量显著增多(P<0.01);对照组24 h与48 h偶见凋亡细胞,2.0μL/mL组与1.5μL/mL组比较,凋亡率增大(P<0.01)。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锯叶棕提取物对人脑胶质瘤细胞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锯叶棕提取物预处理U251细胞与对照组比较, 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锯叶棕提取物能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锯叶棕提取物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高表达;探讨FAS抑制剂抑制MM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方法检测FAS在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中的表达;以MM细胞系U266细胞为模型,MTT法观察FAS抑制剂浅蓝菌素(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erulenin处理后U266细胞Annexin V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均有FAS mRNA的高表达,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不表达FAS mRNA;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相关;20μg/ml的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56.9%,24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9.3%,而对照组分别为4.3%和1.8%(P<0.01);细胞周期DNA分析发现,20μg/ml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S期细胞从对照组的9.7%上升至20.3%,作用24h,S期细胞上升为29.8%。结论 FAS在MM细胞中高表达;FAS抑制剂可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DNA合成阻止在S期,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U266细胞早期凋亡;FAS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MM的靶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IKCal)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中的作用。应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IKCal阻滞剂克霉唑(clotrimazole,CLO)对MM细胞株U266生存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迁移及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CLO对U266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影响;应用双抗夹心法(ELISA法)检测CLO对U266细胞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E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剂量CLO(≤1.0μmol/L)对U266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及Matrigel侵袭实验显示,小剂量CLO(≤1.0μmol/L)作用后,u266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1.00μmol/LCLO作用24h与48h后,细胞上清液IgE浓度分别为(4.98±0.39)、(4.38±0.32)ng/ml,24h与48h对照组IgE浓度分别为(15.41±1.88)、(21.73±2.01)ng/ml,提示1.0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LO通过阻滞IKCal而抑制MM细胞迁移和侵袭及M蛋白分泌,这为MM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Apogossypolone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one(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台盼蓝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检、DNA凝胶电泳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等来判断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以caspase-3、caspase-9以及BCL-2、BCL—XL分析ApoG2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在U266细胞和Wusl细胞(48小时)分别为0.1、0.2μmol/L。ApoG2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poG2可以使骨髓瘤细胞周期停止在G2期,U266细胞G2期比例从9.7%增至19.6%。Wusl细胞从9.8%增至31.7%。ApoG2能导致U266、Wusl细胞caspase-9、caspase-3活性增高。U266细胞和Wusl细胞经ApoG2 25μmoL/L作用24小时后,BCL—XL表达分别下降(7.3±1.4)%和(11.2±6.2)%,Wusl细胞BCL-2表达下降84.4±3.4%。结论: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下调BCL-2/BCL—XL表达以及影响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冬凌草甲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U266细胞、RPMI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和处理方法,采用0、10、20、30、40、50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处理MM相关U266细胞、RPMI8226细胞48 h。采用MTT法测定U266细胞、RPMI8226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试剂盒检测U266细胞、RPMI8226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处理48 h后,随着冬凌草甲素浓度(10~50μmol/L)的增加,U266细胞、RPMI8226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 h后,随着冬凌草甲素浓度(10~50μmol/L)的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逐渐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具有抑制MM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潜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改变细胞Bcl-2/Bax比例,调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对内皮细胞分化为管状结构的影响及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的初步机制。方法 采用人MM细胞系RPM18226细胞或原代MM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混合共培养和隔离共培养;以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为对照,对与MM细胞共培养的HUVEC进行Matrigel基质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评价MM细胞对HUVEC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种共培养体系培养上清中BDNF的含量;用抗人CD29和CD18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对MM细胞进行预处理后,在混合共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并检测培养上清中BDNF的含量。结果 与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相比,与RPM18226细胞隔离共培养的HUVEC形成的管状结构数量明显增多,但增加幅度(约75%)低于混合共培养体系(约113%)。原代MM细胞促HUVEC管状结构形成效应在隔离共培养体系和混合共培养体系分别为138%与188%。HUVEC单独培养上清中BDNF的含量为(12.4±5.1)ng/ml,RPM18226细胞混合共培养上清和隔离共培养上清的BDNF含量分别为(38.5±8.2)ng/ml和(31.6±7.2)ng/ml;原代MM细胞混合共培养上清和隔离共培养上清的BDNF含量分别为(37.1±8.7)ng/ml和(27.9±7.6)ng/ml。两种黏附分子抗体能不同程度地阻断混合共培养体系中MM细胞促HUVEC管状结构形成效应,并抑制BDNF的分泌。结论 MM细胞可刺激共培养HUVEC分化为管状结构;并受到MM细胞与HUVEC间可溶性细胞因子和黏附作用的共同调控,其调控机制与BDNF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SAHA是一种新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目前有关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还少见报道,而且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SAH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SAHA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AllllexinV和PI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HA作用U266细胞的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Western-blot方法检测信号转导通路Ras/Raf/Mek/Erk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锥虫蓝拒染法和四氮唑蓝比色法均显示,SAHA可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0.5,2,4μmol/L SAHA作用U266细胞48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61±1.30)%,(43.13±3.80)%和(74.01±4.39)%,呈剂量依赖性(P〈0.05)。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SAHA组细胞胞核出现明显的核固缩、核碎裂,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Western-blot结果显示U266细胞经SAHA处理后,Raf-1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明显抑制,药物作用48h时出现显著降低。提示SAHA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信号转导通路Ras/Raf/Mek/Erk阻断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诱导自噬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诱导MM细胞株U266细胞自噬并分别加入雷帕霉素和3-甲基腺嘌呤(3-MA),观察其细胞增殖,以正常培养条件培养U266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及无血清培养Jurkat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法检测细胞自噬泡数量;RT-PCR法检测自噬基因mtor、Beclinl表达;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Ⅱ(LC3 Ⅰ/Ⅱ)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 1)含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培养条件下U266细胞有基础水平的自噬,无血清培养可诱导U266细胞上调自噬水平;雷帕霉素促进无血清培养条件下U266细胞自噬并刺激其增殖能力,至培养96 h无血清培养及雷帕霉素处理U266细胞内自噬水平下降;3-MA具有上调U266细胞自噬和促进增殖作用,但仅维持24 h;正常培养条件下雷帕霉素及3-MA可显著抑制U266细胞增殖;无血清培养24 h后细胞凋亡率[(17.90±1.46)%]高于正常培养细胞[(1.33±0.09)%](P<0.01);加入雷帕霉素及3-MA可使血清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至(6.23±0.12)%和(6.97±0.03)%(P<0.01);培养至72 h,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趋于一致[(30.37±0.27)%、(30.13±1.93)%和(28.57±2.83)%](P>0.05);去除雷帕霉素及3-MA后U266细胞凋亡率减低至18.7%和12.6%.结论 MM细胞内存在高于淋巴瘤Jurkat细胞株基础水平的自噬;在常规培养条件下雷帕霉素及3-MA均可下调MM细胞增殖水平;血清饥饿条件下U266细胞可通过上调自噬水平维持生存和增殖;雷帕霉素诱导血清饥饿条件下U266细胞自噬,但是具有自限性;3-MA对U266细胞自噬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266细胞FGFR3、BC12、CCNDJ、MY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分析BCL2、MYC、CCNDl、FGFR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冬凌草甲素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10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U266细胞24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③U266细胞凋亡比例随冬凌草甲素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经冬凌草甲素处理后的U266细胞中,FGFR3、BCL2、CCNDJ、MYC基因表达下调,同时其相应的蛋白质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上述变化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MM新的靶向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西他赛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1822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西他赛对骨髓瘤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多西他赛对B观-2、caspase-8及caspase-3mRNA表达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多西他赛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0.25-8.0μg/ml终浓度的多西他赛均可抑制RPM1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27)和浓度(r=0.726)依赖性;多西他赛处理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紊乱,高倍镜可见凋亡细胞,偶见坏死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以及少数坏死细胞;多西他赛可明显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P〈0.01),主要将细胞阻滞于G2/M期(P〈0.01),作用48h时BCL-2mRNA与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caspase-8、caspase-3mRNA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多西他赛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可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内、外源性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icroRNA-15a(miR-15a)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慢病毒颗粒感染MM细胞株U266和RPMI8226,流式细胞术(FCM)分选获得稳定转染MM细胞株。CCK-8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的增殖情况;AO/EB染色、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及FCM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凋亡的情况;FCM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周期的情况;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miR-15a、BMI-1及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5a高表达前后MM细胞BMI-1蛋白表达。结果:获得高表达miR-15a的MM稳定转染细胞株。CCK-8结果显示miR-15a高表达可抑制M M细胞(U266和RPM I8226)的增殖;AO/EB、Hoechst 33258染色和FCM结果显示,miR-15a高表达可显著诱导MM细胞(U266和RPM I8226)的凋亡,U266和RPM I8226细胞高表达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0.52%vs37.08%,59.40%vs 44.17%;同时,miR-15a高表达可诱导MM细胞(U266和RPM I8226)G1期阻滞,G1期细胞分别为(41.50±0.64)%、(45.31±0.77)%。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高表达miR-15a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的过程中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BMI-1 mRNA表达则没有改变,但是Western blot结果却显示BMI-1蛋白表达出现显著降低。结论:miR-15a高表达通过诱导骨髓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其机制涉及miR-15a在转录后水平对BMI-1、BCL-2基因的负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体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培养液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诱导,以流式细胞术法检测人体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1~50μmol/L氧化苦参碱均能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同时能够阻滞MG-63细胞进入S和G2/M期,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氧化苦参碱高剂量组最明显(P〈0.05)。5、10、50μmol/L氧化苦参碱作用细胞96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0.96±0.41)%、(20.74±1.09)%、(27.05±2.00)%,与对照组(4.66±1.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氧化苦参碱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50¨mol/L氧化苦参碱作用于细胞48h、72h、96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6.65±1.49)%、(14.82±5.79)%、(27.05±2.00)%,与对照组各时间点(4.01±0.86)%、(4.31±0.68)%、(4.66±1.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氧化苦参碱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也越明显,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方式,促使细胞G2/M期阻滞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人体骨肉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方法 用CCK-8检测17-DMAG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的变化.结果 17-DM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殖.0.25 μmol/L、0.5 μmol/L、1.0 μmol/L、2.5μmol/L作用于HT-29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17±1.15)%、(28.45±1.16)%、(35.04±1.58)%和(46.85±2.44)%,作用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55±0.65)%、(33.33±1.23)%、(46.20±4.76)%和(55.45±4.47)%,作用72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9.19±1.74)%、(44.29±2.00)%、(50.66±2.17)%和(58.84±3.18)%.正常对照组HT-29细胞24h的自然总凋亡率(早期+晚期)为(2.72±0.57)%,0.25 μmol/L、0.5μmol/L、1.0 μmol/L和2.5μmol/L 17-DMAG干预24h后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5.38±0.46)%、(6.88±0.52)%、(10.44±0.32)%与(17.87 ±4.66)%,17-DMAG作用HT-29细胞24h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 μmoL/L、0.5μmol/L、1.0 μmol/L和2.5 μmol/L 17-DMAG作用HT-29细胞12 h与24h,其活性氧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DMAG体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部分与细胞内的ROS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C反应蛋白(CRP)对人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机制,将液氮冻存的U266细胞复苏后,悬浮培养,第3天收集细胞备用,分别以不同浓度CRP(0、5、10、20mg/L)培养24小时,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HSP90ct的表达。结果发现:CRP处理的细胞组增殖率及survivin、HSP90α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20mg/LCRP组作用最显著;survivin、HSP90α之间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7,P〈0.0001)。结论:CRP是通过调节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及HSP90α的表达发挥促进U266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采用不同浓度熊果酸干预48 h ,细胞增殖与毒性分析(CCK‐8)法检测DU145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DU145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DU145细胞p‐Akt及bcl‐2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 PTEN mRNA 表达。【结果】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显示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抑制DU145细胞生长;0、10、20μmol/L药物处理细胞48 h后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15±0.24)%、(13.52±1.83)%及(16.69±2.56)%,晚期凋亡率分别为(3.28±0.53)%、(18.47±2.64)%及(23.70±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熊果酸作用的DU145细胞p‐Akt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 P <0.05),PTEN mRNA表达水平上升( P <0.05)。【结论】熊果酸能够浓度依赖地抑制DU145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T EN/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体外培养HUVES,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四个组:①TNF-α干预的浓度依赖性组(Ac组)[按浓度分为Acl(Ong/mL),Ac2(1ng/mL),Ac3(10ng/mL),Ac4(25ng/mL)];②TNF-α干预的时间依赖性组(At组)[按时间分为Atl(Oh),At2(12h),At3(24h),At4(48h)];③10ng/mLTNF_a+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干预组(B组)[浓度分为B1(O μmol/L),B2(O.01 μmol/L。),B3(O.1 μmol/L。),B4(1.0t μmol/L)];④1O ng/mL TNF-a不同浓度普罗布考干预组(c组)[浓度分为C1 (0 μmol/L。),C2(20 μmol/L),c3(40 μmol/L),C4(80 μmol/L)]。以上四组均干预1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率。【结果】①Ac组凋亡率分别为:Acl(O.81±0.25%),Ac2(2.35±0.04%),Ac3(4.54±0.32%),Ac4(6.17±0.28%),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②At组凋亡率分别为,Atl(0.87±o.35%),At2(4.53±0.32%),At3(7.45±1.97%),At4(10.92±1.27%),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1)。③B组凋亡率分别为,B1(4.46±0.53%),B2(1.38±0.12%),B3(2.89±0.27%),B4(3.65±0.08%),各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1)。④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C1(4.60±0.64%),C2(2.61±0.18%),C3(2.21±0.22%),c4(1.28±0.34%),各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①TNF-α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且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时.:良赖性。②辛伐他汀可以抑制TNF-α口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但无浓度依赖性。③普罗布考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但无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试验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作用下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的增殖;ELISA试验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作用下U266分泌IL-6的情况;细胞凋亡试验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作用下U266骨髓瘤细胞凋亡行为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U266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随着浓度(40~160μmol/L)的改变,黄连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U266细胞细胞增殖和IL-6分泌;黄连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U266细胞G2/M期停滞和凋亡,80μmol/L黄连素处理后的U266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凋亡的形态特征。结论:黄连素能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活性,诱导骨髓瘤细胞G2/M期停滞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单药或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MM细胞系U266细胞及地塞米松耐药细胞系MMlR细胞为对象,不同浓度LBH589或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作用上述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组蛋白H4乙酰化程度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cl-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aspase-3、APAF-1以及TOSO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LBH589(0、10、20、50 nmol/L)单药及其50 nmol/L LBH589与硼替佐米(10、20 nmol/L)联合均能够抑制U266和MM1R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组抑制作用均较单药组明显(P值均<0.05);MM1R细胞G0/G1期比例分别为36.60%、46.50%、51.40%、57.10%、75.48%、79.73%,凋亡率分别为5.27%、31.41%、39.78%、44.07%、73.60%、83.27%,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组作用均较两者单药组明显(P值均<0.05);MM1R细胞组蛋白H4乙酰化程度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调,而Bcl-X蛋白表达水平则逐渐下调,变化呈剂量依赖性(P值均<0.05);MM1R细胞caspase-3、APAF-1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上调,而TOSO基因表达水平则逐渐下调,变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值均<0.05).结论 LBH589能够抑制MM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对耐药细胞具有抗耐药作用,同时与硼替佐米联合应用对MM细胞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及逆转耐药机制涉及多个基因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系U266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用MTT法观察As2O3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法分析As2O3对U266细胞凋亡的影响,以RT-PCR法检测2μmol/LAs2O3不同处理时间对U266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s2O3不同处理时间对U266细胞procaspase-3、bcl-2及hTERT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As2O3能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μmol/L;As2O3能诱导U266细胞凋亡,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μmol/L As2O3不同时间处理U266细胞后procaspase-3蛋白及hTERT mRNA、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未发生变化。结论:As2O3通过改变线粒体跨膜电位,触发了U266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导致了caspase-3的活化,最终诱导U266细胞凋亡;hTERT表达下调也是As2O3诱导U266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