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80-348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疗法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体征、血脂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瑞舒伐他汀强化组(38例)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38例),瑞舒伐他汀强化组给予20 mg/次瑞舒伐他汀,1次/d;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给予40 mg/次阿托伐他汀,1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评判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心血管事件、ADR事件。结果瑞舒伐他汀强化组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瑞舒伐他汀强化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均P<0.05),HDL-C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P<0.05)。瑞舒伐他汀强化组与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92.11%比86.84%、13.16%比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6、0.126,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疗法较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具有更强的调脂、抗炎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的最佳剂量。方法将2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2组给药均每天1次睡前服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素(BNP)、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脂联素(AP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BNP、CD40L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和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APN水平均有所上升,试验组下降或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心肌梗死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M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瑞舒伐他汀。于每晚入睡前服用,分别于受试后的4周和8周随访,抽空腹肘静脉血,测定2组TC、TG、LDL-C、HDL-C。结果治疗前2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2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DL-C达标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调脂疗效确切。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剂量更小,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7月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情况〔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FMD)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hs-CRP、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瑞舒伐他汀改善患者TC、LDL-C、hs-CRP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1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mg+常规用药)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40mg+常规用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支架内再狭窄率,记录心绞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和-tk,绞痛发生率均较阿托伐他汀组低(P〈0.05),HDL—C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有更强的凋脂和抗炎作用,能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hs-CRP、sICAM-1和sCD40L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老年ACS患者随机分3组:烟酸肌醇脂组、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治疗组,每组20人。以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做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测定这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者血浆中hs.CRP、sICAM-1和sCD40L的水平。结果①用药前ACS组hs—CRP、sICAM-1和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三个治疗组治疗4周后hs.CRP、sICAM-1和sCD40L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或20mg治疗组的hs-CRP、sICAM-1和sCD40L下降程度均大于烟酸肌醇脂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阿托伐他打10mg治疗组与20mg治疗组的hs-CRP、sICAM-1和sCD40L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4周后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sICAM-1和sCD40L的浓度,与每天20mg口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观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即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C、TG、LDL - C、HDL - C、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 LMT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TC、TG、HDL - C、LDL - 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 TC、TG、LDL - C 均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 - CRP、Hcy、颈动脉 LM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hs - CRP、Hcy、颈动脉 LM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大小便形状次数改变、肝区不适、明显肌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各项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近期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 - CR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以及 HDL - 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和血脂,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TIA患者,随机分为TIA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8例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组,20mg/d)4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血清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TIA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能减轻TIA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可定)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9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为瑞舒伐他汀组,另选择39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瑞舒伐他汀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8周后的血脂水平、hs-CRP水平、肝肾功能和肌酶谱。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亦明显上升(P〈0.01),其中治疗4周后TC水平下降33.5%,TG水平下降16.5%,LDL-C水平下降37.6%,HDL-C水平上升12.6%,hs-CRP水平下降36.3%;治疗8周后瑞舒伐他汀TC、LDL-C和hs-CRP水平仍明显下降,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TG水平稍下降,HDL-C水平稍上升,但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未见瑞舒他汀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效果显著,且有降低血清hs-CR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万巧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05-230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及心脏功能影响,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1例。两组均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治疗,A组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总胆固醇( TC)、总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均显著降低,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血清NO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3、2.487、2.422、2.556、3.223、3.175、2.583、2.542、3.528、3.107、3.506、2.982,均P<0.05);A组TC、LDL-C和hs-CRP显著低于B组(t=2.327、2.228、2.328,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他汀均可以降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两者近期疗效相近,但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脂和减轻炎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肺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其调脂的同时对大内皮素(big-E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肺动脉压力(PAP)改变情况。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肺心病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即A组(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B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2组之间匹配非处理因素,比较2组治疗24周后血脂水平,big-ET及Hs-CRP、PAP变化情况。结果 2组在治疗24周后血脂及内皮功能、肺动脉压力均有改善,血清hs-CRP水平均有降低(P〈0.05),B组24周后big-ET水平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PAP改善B组较A组明显(P〈0.05)。2组之间不良反应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调脂的同时具有非调脂依赖性心脏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慢性炎症反应,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并随剂量的增加其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行PCI手术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行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的血流,血清hs-CRP和sCD40L.结果 梗死相关冠脉血流(TIMI)达到3级的对照组33例,治疗组40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了患者血清hs-CRP和sCD40L,并且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中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减少血清hs-CRP和sCD40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9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小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5例、大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同期健康查体者)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MMP-9、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S组在治疗后sCD40L、MMP-9、和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大剂量亚组较小剂量亚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光友  王玲 《海峡药学》2012,(10):126-12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1日40mg)治疗组(50例)和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日20mg)治疗组(5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服药后3d、7d测定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1日20mg及1日4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而且1日4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1日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应用更能降低ACS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瑞舒伐他汀的抗炎治疗独立于降脂之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 mg.d-1,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 mg.d-1,口服),疗程6 mo。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 wk、4 wk血脂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 wk血清hs-CRP、sCD40L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 mo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大、小剂量组血脂、血清hs-CRP、sCD40L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2 wk及4 wk,大剂量组血清LDL-C、TG、T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均P<0.01),治疗后4 wk,大剂量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8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治疗6 mo后,大、小剂量组IMT值和斑块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2项指标低于小剂量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8.
袁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52-5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C组加用辛伐他汀40mg/d,分别在发病24h内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检测CRP及血脂水平。结果:①B组及C组患者治疗1周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TC、LDL-C、HDL-C略有降低(P〈0.05),TG略有升高(P〈0.05);治疗2周后,hs-CRP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LDL-C、HDL-C水平与治疗后1周比较呈升高趋势(P〈0.05),TG进一步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C组患者较B组患者hs-CRP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低hs-CRP及血脂TC、LDL-C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d,连续用药14 d)和对照组(除未用瑞舒伐他汀外,其余治疗护理同治疗组相同).药物治疗前及治疗24h后、随访2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为先上升后下降,24 h后治疗组上升为(15.54 ±2.51)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6±2.92) mg/L(t =4.65,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下降至(3.21±1.39)mg/L和(7.67±2.0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4、4.63,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均有所下降,24 h后治疗组下降为(29.13±6.34)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01±7.34) pg/L(t =3.59,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分别下降至(27.52 ±5.33) pg/L和(32.01 ±6.24) 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3.28,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更好的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从而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