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婴幼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同顾性分析73例婴幼幼儿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应用婴幼儿神经创伤评分(TINS)方法评估婴幼儿伤情.结果 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皮血肿、呕叶、意识障碍、抽搐;致伤原冈绝大多数为坠落伤;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45例.69例治愈、3例有肢体功能障碍、1例放弃治疗.结论 婴幼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均有不同于年长儿及成人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婴幼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对〈15岁的儿童创伤性硬外血肿72例进行分析,其中幕上血肿60例,后颅内凹血肿7例,幕上下骑跨跨血肿5例,GCS评分13-15分42例,9-12分13例,3-8分17例。治疗结果:手术49例,保守治疗23例。恢复良好68例,中残3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3.
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现将我科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2 6例小儿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儿 2 6例中 ,男 17例 ,女 9例。 2~ 5岁 5例 ,6~ 9岁 9例 ,11~ 14岁 12例。坠落伤 7例 ,跌伤 8例 ,打击伤 7例 ,车祸 5例。血肿位于颞部 7例 ,额部 4例 ,顶部 5例 ,颞顶部 6例 ,顶枕部 4例。血肿量 10~ 10 0ml。1.2 临床表现 意识清楚 4例 ,反应迟钝 12例 ,嗜睡10例 ,其中意识进行性恶化 4例 ,有典型中间好转期 3例。头痛、呕吐 2 4例 ,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2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诊治。结果和结论: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持续头痛(23例)、频繁呕吐(19例)、强迫头位(17例)和昏迷(5例)。诊断以依赖于CT检查,以血肿最大厚度为中心结合扫描平面与天幕切迹的关系分型,主要为天幕切迹上型,以四叠变形为主;天幕切迹下型,以环池与四脑室变形移位为主。血肿<10ml的3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平稳,头颅CT、MRI检查四脑室和脑干池无明显受压移位,无其他脑合并伤行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单侧血肿采取一侧枕下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双侧血肿采取枕下中线入路开颅术;幕上下血肿采用切口向上延长形成倒钩切口,幕上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幕下采用骨窗开颅,必要时行后颅窝减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posteriorfossaepiduralhematoma,PFEDH)是颅脑创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血肿,有其特有的临床特点,现将我科1994年2月~1997年2月收治的10例PFEDH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3~46岁,平均213岁,其中14岁以下4例,占40%。12 致伤原因、部位、方式和病程 坠落伤3例,车祸伤6例,打击伤1例,均为枕顶部或枕部直接暴力致伤,减速伤9例,加速伤1例,按外伤距入院确诊时间24h内6例,~7d4例。13 临床表现 有原发性昏迷8例,其中2例演变为持续性昏迷,2例出现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7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9例,死亡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病死率为3.70%,其余均治愈或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小儿硬膜外血肿发生率远较成人低,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双侧硬膜外血肿比较少见,病死率较高。吉林市医院1999年5月至2008年9月共手术治疗6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3.5%。现对其发生机制、诊疗特点等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焘  曾晖  王雄伟  田春雷  汪雷  董元训  罗然  万志先 《重庆医学》2012,41(29):3084-3086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硬膜外血肿(EDH)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影像资料,提高诊断与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1月三峡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收治的18例EDH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大多数产妇为年轻初产妇,主要发生在24h内,抽搐、肌张力降低和前囟饱满是主要的症状,顶部是常见的出血部位,保守治疗11例,手术组中采取微创直切口血肿优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无再出血、感染及脑脊液漏,大部分患儿治愈,小部分患儿遗留中至重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者心理运动异常,无死亡病例。结论 EDH主要发生在年轻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具备手术指征患儿需要早期及时的手术干预,合适的病例可以首先采用微创直切口血肿引流术,绝大部分EDH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较少见。文献报告其占硬脑膜外血肿的5%-22%。吉林市医院于1998年12月至2008年9月,共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360例,经CT证实的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其中5例为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2):185-187
目的:分析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EDH)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小儿EDH的临床资料,根据其CT检查结果分为单纯型硬膜外血肿(SEDH)和复合型硬膜外血肿(CEDH),分析其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手术和预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114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岁多见SEDH,≥3岁多见CEDH。男女比例为1.5∶1,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伤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EDH组最常见的是坠落伤,CEDH组以车祸伤和摔伤最常见,受伤原因在年龄分层研究上也有不同的特点。入院时GCS评分SEDH组高于CEDH组,SEDH组有70.8%评分在12分以上。中间清醒期SEDH组4.2%,CEDH组7.6%。出院时NHISS评分和病死率SEDH组均好于CEDH组。结论:小儿EDH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外科医师需要密切关注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1.
吴琼 《实用全科医学》2007,5(3):226-227
目的探讨老年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254例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中132例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多出现在伤后3d以内,本组伤后24h内出现29例(21.9%),在72h内出现18例(89、4%),在3~7d内出现14例(10.6%)。以老年人多见,本组占同期老年人颅脑损伤的51.9%。病死率高达30.3%。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要及时作出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疗效。单侧血肿〈20ml者采用旁正中切口,单侧血肿≥20ml者采用枕后马蹄形切口或枕下倒钩形切口,双侧血肿采用正中切口。结果恢复良好15例,中、重度致残各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0例、结论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依赖头颅CT扫描及严密的病情观察,骨瓣成形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安全且能更好地避免横窦受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方法:对61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1例,其中35例采取保守治疗占57.4%,保守治疗35例预后均良好.26例采取手术治疗占42.6%,预后评价良好16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颅脑外伤后重视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及时复查CT是提高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的方法、适应症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例。结果:6例无效,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余36例血肿均于术后4d内引流干净。预后按GCS结果分类:良好33例、轻残2例、轻残l例。结论:微创清除血肿量30~90ml、GS计分=8分幕上硬膜外血肿及生命体征稳定血肿量=15ml幕下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脑膜外血肿术后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随CT应用后,报告日见增多,值得临床重视。方法:对本组16例硬脑膜外血肿术后出现的迟发性脑内血肿影像学及术中、术后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硬脑膜外血肿术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经CT扫描16例均得到证实。结论:伤后急性期内,应高度重视硬脑膜外血肿并发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可能,及早复查CT,以确认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生,及时的处理,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创伤性颅后窝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10年1月48例颅后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10个月~67岁,平均27.8岁。受伤类型:坠落伤26例,跌伤8例,车祸伤6例,打击伤8例。39例行颅后窝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9例同时行额颞开颅幕上血肿清除术,3例行颅后窝钻孔抽吸引流术,6例行脑室外引流术。痊愈38例,中残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颅后窝容积小,有着不同于幕上创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极易发生枕骨大孔疝,使病情迅速恶化,需早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张俊峰 《河北医学》2012,18(12):1707-170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颅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AS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自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老年患者(> 65岁).结果:通过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3例,54%为女性,46%为男性.患者年龄的中位数值为73岁.27例(81%)患者有显著的合并症,43%的患者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入院时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评分为8分,51%的患者有瞳孔异常.11例(32%)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12例(35%)患者在术后死亡.根据格拉斯量表(GOS)评分,13例(41%)患者的疗效明显,GOS评分为4分或5分,7例(22%)患者出现严重残疾,GOS评分为3分,12 例(38%)患者疗效较差,GOS评分为1分或2分.结论:精心筛选的老年患者是可以受益于开颅手术对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且有41%的患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梁旭光  朱迪  王华 《河北医学》2006,12(11):1149-1150
目的:了解108例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特点:硬膜下血肿多、血肿量大、但临床症状轻、术后恢复缓慢。方法:82例手术治疗,26例保守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多,康复缓慢,虽然症状有所改善但生活质量差。结论:根据老年人颅内血肿临床特点选择性手术,加强预防,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杨旭欢 《中外医疗》2014,(29):51-52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波诊断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2014年间收治的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声波扫描和CT扫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判断依据,计算不同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超声诊断确诊为腹膜后血肿45例,诊断准确率为67.2%;CT诊断确诊54例,诊断准确率为80.6%,CT诊断的准确性略高于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1,P=0.077)。超声、CT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结论超声波检查可以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了解患者的血肿变化,对于腹膜后血肿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和CT联合应用实现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1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连愿  单仁勇 《河北医学》2007,13(11):1284-1287
目的:通过对195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分析以提高对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3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95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资料。男146例,女49例。致伤原因:撞击伤60例,挤压伤15例,踢伤20例,坠落伤43例,刺伤57例。损伤部位:腹部135例,腰背部5例,会阴3例,右大腿1例,下段脊柱骨折24例,骨盆骨折27例。单纯腹膜后血肿22例,合并其它发多伤173例。损伤的腹膜后内脏及主要大血管有腹膜后十二指肠7例、胰8例、腹膜后结肠20例、腹膜后上段直肠15例、肾9例、肾蒂1例、腹主动脉1例、肝后下腔静脉破裂1例、第二肝门以下下腔静脉侧壁破裂1例、胰后门静脉侧壁破裂1例。治疗方法:130例腹膜后血肿末做探查,手术探查腹膜后血肿65例。结果:治愈184例(94.3%),腹主动脉刺破死亡1例(0.5%),合并严重多发伤死亡10例(5.1%)。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外伤性腹膜后血肿对降低死亡率,提高腹膜后损伤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