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角膜碱烧伤自由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观察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与碱烧伤的关系。结果显示,烧伤3天、14天出现角膜中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角膜,P<0.05。此期内,角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提示,烧伤后超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是造成碱烧伤后组织病理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应降低,进一步加重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实验观察了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变化。角膜碱烧伤模型为中央区角膜,直径9毫米,2当量浓度的氢氧化钠,烧伤60秒钟。实验结果表明,烧伤后第3、7和15天,角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正常角膜显著下降,P<0.01。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发现,烧伤后的角膜组织中有过氧化自由基存在(g值为2.0106±0.0027)。实验结果提示:超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造成碱烧伤后组织病理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严重眼前段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内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Fas抗原(Fas)和Fas配体(Fas ligand,FasL)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角膜严重碱烧伤模型。在烧伤的不同阶段,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FasL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并与正常大鼠相对照。结果正常视网膜中基本未见TUNEL阳性细胞,碱烧伤3d后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核层细胞和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TUNEL阳性细胞。正常视网膜未见Fas表达,实验各组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Fas表达;正常视网膜FasL弱表达,实验各组FasL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和FasL表达与凋亡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P<0.01)和0.504(P<0.01)。结论严重眼前段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细胞存在异常凋亡,凋亡可能与Fas/FasL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4.
生理状态下视网膜氧化与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对平衡。在各种病理因子所致的氧化应激状态下,视网膜产生大量自由基或视网膜抗氧化系统受到破坏时,可导致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我们对正常人不同部位视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SOD)与丙二醛(MDA)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在角膜碱烧伤中应用的实验结果,指出此药物通过清除自由基加速溃疡愈合,促进上皮修复。阐明了碱烧伤后自由基含量增高及对角膜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角膜碱烧伤后眼血流图与视网膜电流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观察了兔角膜碱烧伤后眼血流图(ROG)与视网膜电流图(ERG)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碱烧伤后第3、7与15天时ROG的波幅,灌流指数和排放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而ERG的波峰值在观察期内维持在正常范围。严重角膜碱烧伤会导致睫状体血供障碍。在治疗中,改善睫体表的血液循环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兔晶体机械性创伤后不同时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表明:创伤后第21天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SOD活性显著性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提示:晶体创伤后自由基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是眼外伤并发症的重要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眼前段碱性化学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外伤之一,对其研究多年来主要集中在眼前段,后段的研究很少。角膜重度碱烧伤后眼前节将发生一系列严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如组织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同时角膜和房水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中是否也存在类似改变呢?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对眼前段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氧自由基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兔角膜碱烧伤后泪液中胶原酶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兔角膜碱烧伤后形态学变化与泪液中胶原酶含量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用兔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角膜形态变化,并测定泪液中所含胶原酶量。结果 碱烧伤后d1 至d4 泪液中的胶原酶含量逐渐上升,尔后逐渐下降,至后期又有所上升。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泪液中胶原酶的含量变化与角膜碱烧伤后形成的上皮缺损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CD105在新生血管化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角膜碱烧伤法对60只Wistar大鼠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组织中CD105的表达。结果:大鼠角膜碱烧伤后2d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形成,3~7d生长旺盛,新生血管面积达到最大,10~14d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停滞。在新生血管化角膜组织中,CD105于3~7d表达最明显,14d后表达微弱。结论:大鼠角膜碱烧伤后CD105在新生血管化角膜组织中有明显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和房水中VE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兔角膜碱烧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方法用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烧伤兔角膜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未烧伤眼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角膜碱烧伤后1d、4d、7d、10d、14d VEGF蛋白在角膜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 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房水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中,VEGF蛋白在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仅有弱阳性表达,基质层表达不明显;房水中VEGF表达量为(0.168±0.038)μg·L-1。碱烧伤后,角膜各层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其中基质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随有VEGF蛋白在该区域的集中表达。房水中VEGF的表达量于烧伤后1d为(0.336±0.072)μg·L-1,随后持续升高,至14d达(1.294±0.216)μg·L-1,各检测点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房水中VEGF表达量与角膜中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1)。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角膜组织和房水中VEGF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高,提示VEGF可能在损伤后的早期修复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鼠视网膜紫外线光损伤中MDA与SOD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紫外线光损伤中MDA与SOD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光损伤后1,2,3,4wk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均在12h明(30~50Lux)12h暗环境中饲养7d,然后暗适应36h。正常对照组不予紫外线照射,实验组小鼠采用2200±138Lux波长为300~400nm的紫外线灯照射,每日连续光照8h。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摘取眼球,左眼行视网膜匀浆中SOD活力与MDA含量测定。结果:紫外线光照组光照后SOD活力、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紫外线光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在治疗早期兔角膜碱烧伤中的疗效及其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碱烧伤组、新鲜羊膜移植组、保存羊膜移植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8只.右眼为实验眼.方法 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烧伤后30分钟实施手术.术后第14、30、60天,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角膜情况;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角膜组织浸液中t-PA和PAI-1的活性.主要指标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角膜烧伤斑面积和平均光密度,t-PA及总PAI-1活性,t-PA/PAI-1比值.结果 术后第14、30、60天,新鲜羊膜移植组及保存羊膜移植组t-PA活性和t-PA/PAI-1与碱烧伤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14天,新鲜羊膜移植组t-PA活性明显低于保存羊膜移植组(P=0.022),而总PAI-1活性明显高于保存羊膜移植组(P=0.001);术后第14、30天,t-PA/PAI-1明显低于保存羊膜移植组(P=0.000,P=0.030).结论 羊膜移植术后t-PA活性和t-PA/PAI-1显著下降,证实羊膜具有抑制炎症、抑制瘢痕、促进上皮愈合的功能;新鲜羊膜优于保存羊膜.  相似文献   

16.
何志  张明昌  张莹 《眼科研究》2010,28(1):25-28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碱烧伤诱导CNV模型,将25只sD大鼠按处死的时间点不同分成5组,每组5只。每日裂隙灯下观察CNV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AQP1及VEGF在大鼠CNV形成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大鼠角膜组织中,AQP1和VEGF不表达或弱表达。碱烧伤后1d,AQP1表达开始增强,第7天表达最强,14d下降,21d时仍有弱表达。RT—PCR检测显示碱烧伤后AQP1表达增强,在伤后第7天表达最明显,21d后呈弱表达(t1d=3.491,t4d=10.690,t7d=12.936,t14d=10.767,t21d=8.594,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VEGF与AQP1的表达分布相似,强度较弱,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34,P〈0.05)。结论AQP1在碱烧伤后角膜巾的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油剂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对1997-2002年眼科住院的角膜碱烧伤病人34例44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点油剂(茶油、鱼肝油)、对照组未点油剂。记录视力,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检查情况。结果 发现油剂治疗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63.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油剂是治疗角膜碱烧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和VEGFR-3的表达。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角膜及烧伤后1,3,5,7,14,21,28d角膜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免疫组化LYVE-1(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染色观察角膜中淋巴管生成情况,电镜观察烧伤后14d角膜新生淋巴管状况。结果:角膜碱烧伤后,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升高,烧伤后3d,角膜中出现淋巴管。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生成伴VEGF-C和VEGFR-3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罗彤  吴昊  霍鸣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4):786-787
目的:探讨自体前板层角巩膜缘移植治疗角膜周边部小面积重度碱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9例39眼角膜周边部小面积重度碱烧伤患者,行局部清创,切除病灶处前板层角膜及邻近板层巩膜、部分结膜,取健眼相对应处的前板层角巩膜及结膜移植,术后观察患者主观症状(疼痛、畏光、流泪)、视力、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情况,健眼的视力、伤口恢复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12mo,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全部愈合,患者主观症状恢复快,均未发生视力下降,无1例复发;健眼角巩膜缘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自体前板层角巩膜缘移植治疗角膜周边小面积重度碱烧伤,手术操作简单,可有效缩短角膜碱烧伤的愈合时间,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健眼(供体眼)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