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皮质萎缩:长期服用强的松15~30毫克/日超过3个月,可反馈性地抑制垂体前叶ACTH分泌,致垂体萎缩。一旦突然停药或停药后1~2年内遇有严重感染、创伤或手术等应激情况,则其应激能力降低,易发生严重的肾上腺危象,出现血压严重下降、低血糖及头晕,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对长期用药者遇有上述应激状态时,须临时静脉给予较大剂量氢化可的松300~500毫克(不用ACTH),以防发生危象。  相似文献   

2.
一、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氨基甙类抗生素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毒性,对神经肌肉接头有阻断作用,据报道,链霉素每日2克,91%的患者第四周末即可出现前庭功能损害,有的可出现口唇麻木,甚至全身颤抖。链霉素大剂量快速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还易引起惊厥、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甚至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6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136例,涉及该院38种抗菌药物。按药物分类前3位分别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原发疾病涉及的主要系统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多见;药源性疾病发生时间在用药5 d内患者较多;药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次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结论医护人员需重视老年人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积极进行用药监护,为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药源性疾病     
目前,一般都将药源性疾病列入医源性疾病的范畴。其实不然,非医疗原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是很多很多的。例如,生产或生活中直接、间接接触药物、自服成瘾、环境被某些药物污染以及自杀或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心血管系统药物的临床配伍用药越来越多,单就高血压病来说,除利尿剂可单用于轻症高血压外,其它降压药均需两种或更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若伴动脉硬化,伍用药物则更多。因此,在联合用药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中的两项研究根据不同的发现对重要的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威胁进行了探讨。对潜在的食源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所致的许多肠外疾病通常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Johnson等人提供的大量资料提示,抗生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和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PEC)是一类被重新认识的食源性致病菌。Helms等人描述了由食物所致的抗生素耐药弯曲菌株感染对健康更有害。  相似文献   

8.
刘怡辰  樊云  刘勇 《心脏杂志》2012,24(4):539-540
本文评价了一系列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众多不良影响及其特点,其引起的问题之多几乎涵盖了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范围,为此,特提醒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并将其影响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9.
<正>心血管系统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具有潜伏性和爆发性的慢性杀手。不仅以高血压的形式潜在影响人类的生命质量,甚至发展至心力衰竭的致命地步,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于是心血管系统治疗药物应时而生,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本文就近年来心血管系统疾病常用治疗药物现状及新药研发进展作一总结,试探该系统药物的研究方向,力求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依据。1抗高血压药物1.1利尿降压药20世纪中期,利尿药的问世拉开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常有多种器官功能减退和慢性病并存 ,且同时需多种药物治疗。有资料提示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较年轻人高 15倍。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和掌握合理用药原则 ,对减少因药物对老年人的危害极为重要。1 老年药物代谢和病理生理要点1.1 吸收与运转 增龄使胃肠供血减少 ,高龄老人可下降原 1/ 3左右 ,粘膜上皮功能减退 ,有效吸收表面积缩小 ,胃酸下降 ,胃液pH值发生改变 ,若服用消炎痛和阿司匹林等药时易致胃肠出血、炎症和溃疡。胃肠道动力功能的下降 ,可使不溶药物更难于吸收 ,如铁、钙剂与四环素结合成难溶的金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已上报于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22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ADR)主要发生于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所涉及的药品种类有47种,其中降压药的构成比最高;ADR累及的系统有多种,其中皮肤系统的构成比最高;ADR所涉及的药物剂型主要有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结论为了减少和防止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ADR的发生,因此要重视药物ADR监测工作,加强管理和规范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药物控释剂释放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血管药物控释剂释放系统[KatzBetal.AmHeartJ,1995,129(2):9(英文)]心血管药物现正制成新颖的控释剂,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巨大作用。控释剂目的是获得零级药代动力学,药物随时间而稳定释放。无作用波峰和低谷,并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4.
中毒性疾病直接对心血管的影响,在临床上可分为药物性及职业性中毒。药物中毒及职业中毒对心血管的影响: 药物中毒:临床使用药物治疗,可直接或间接地对心血管起作用。关于药物过量或中毒时对心血管的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实质细胞均趋于减少和萎缩,其功能也较青年人下降50%左右。因此,老年人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毒副反应较青年人多见。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衰退主要表现在压力感受器、心脏和有关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障碍,血压调节机能不全,静脉压力和外周阻力增加。因此,继发于利尿剂、交感阻断剂、亚硝酸类及普鲁卡因酰胺等药物的体位性低血压反应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药物     
1.克冠(艹卓)(克冠二氮(艹卓)),为一选择性冠脉扩张剂,尚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每次60毫克,1日3次,2个月为一疗程。2.三甲氧苄嗪,抗心绞痛效应与硝酸甘油相似,但起效较慢,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每次2~4毫克,一日3次。3.乙胺碘呋酮(安律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所致心血管病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病人可检出年许多循环系统的异常表现,黄型者为高动力性循环,肝硬化性心肌病,心内膜炎以及由肺内动静脉瘘所致的肝源性紫绀等。本文重点阐述上述心血管病损的发病原理及其诊治要点。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本病之主要死亡原因。晚近,随诊断及治疗的进展,病人存活时间有所延长,心血管受累的检出率也相应增多。本文重点阐述 AIDS 心血管病损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所致的心血管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田涛  谢红东  李爽 《肝脏》2016,(3):194-196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回顾性研究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采取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后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方法依照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筛选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共3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10月第36卷第10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提出几点方案对32例病例进行分组[1],分为治疗A、B、C组,并根据专家组提出三点再次给药建议方案,了解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治疗A组筛选出10例:单纯转氨酶增高而无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3倍ULN时,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异烟肼,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吡嗪酰胺。治疗B组筛选出18例:转氨酶增高伴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降至3倍ULN,胆红素2倍ULN,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如果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异烟肼,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C组筛选出4例,为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伴发热、皮疹)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观察3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再发率。结果 (1)1150例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筛选出病例共32例,发生率2.78%。(2)A组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20%,B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33.3%,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100%;总发生率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种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18.75%,利福平12.5%,异烟肼6.25%,乙胺丁醇0%,链霉素3.125%。结论 (1)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发生率接近文献相关报道2.55%[1];(2)3组再次给药方案中,以A组发生率最少,其次为B组,C组发生率最高;A、B组为安全、有效的再次给药方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而C组方案发生率高建议不作为推荐;(3)各种抗结核药物中以吡嗪酰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利福平,异烟肼在其后,建议最好少选择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改为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代替,减少再次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疾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对于这些患者,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可能并不一定有效,而针对风湿性疾病常用的糖皮质激素以及抗风湿类药物也存在一定的致心血管疾病风险。目前,心血管常见的一些介入方法正逐步运用于这个特殊群体中,现就风湿性疾病与心血管介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