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病理特点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BPH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与其术后病理检查特点。结果以腺体增生为主的140例患者血清PSA值明显高于以非腺性增生为主的16例患者(<0.05)。BPH合并炎症或梗死者,其血清PSA值和PSA密度(PSAD)值明显高于无病理事件的BPH病例(<0.05)。结论BPH腺上皮的广泛增生特别是合并炎症或梗死,可能是BPH患者PSA分泌或释放过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的前列腺炎症对病人血清PSA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9-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52例,术前检查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记录年龄和是否存在急性尿潴留;术中取切取的前列腺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感染与否。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纳入尿潴留、前列腺感染、前列腺体积和年龄等因素的同时,分析前列腺腺周炎症、前列腺腺体炎症是否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有关。结果:前列腺腺周炎症、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升高有关(P值分别为0.027和0.001)。结论:除了前列腺体积外,前列腺腺周炎症是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血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SA、F/TPSA及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血清总PSA及游离PSA比值 (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前列腺癌患者及 14 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SA、F/TPSA及PSAD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PSA及PSAD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 ;而F/TPSA值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PSA >4ng·ml-1作为筛选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存在一定缺陷 ;当PSA <10ng·ml-1,F/T值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而PSAD对于筛选前列腺活检病例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疾病血清PSA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BPH+AUR)、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52例健康体检者,50例BPH患者,31例BPH+AUR患者,41例前列腺炎患者及16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的水平。结果:5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PSA均<4.0μg/L,BPH患者与前列腺炎患者的PS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前列腺癌与BPH+AUR患者PSA水平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二者PSA值重叠甚多。结论:PSA并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指标,与BPH+AUR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比值的变化,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引起PSA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34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3个月检测T-PSA、F-PSA值,并计算F/T比值。结果:患者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T-PSA和F-PSA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3个月血清T-PSA亦低于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3个月F/T比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周F/T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7例患者PSA仍大于4 ng/ml,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1例为前列腺癌,其余均为前列腺结节性增生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急性前列腺炎会导致血清T-PSA、F-PSA显著升高,F/T比值降低;其机制是前列腺炎症形成过程中正常前列腺上皮血屏障的破坏及炎症充血期前列腺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PSA增多。对PSA的动态观察对于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鉴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前列腺炎症患者前列腺液IL-8、IL-6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
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行前列腺手术的BPH患者211例,根据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分为单纯组(n=75)和合并
前列腺炎组(n=136)。两组临床观察指标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调整年龄变量下的偏相关性
分析,再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纯组与合并前列腺炎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国际前列
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PSA-Ratio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前列腺炎组患者血清PSA及前列腺
液IL-8、IL-6水平升高,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液中IL-8、IL-6、前列腺液白
细胞数(EPWBC)与血清PSA依次呈显著独立正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炎症是BPH患者血清PSA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前列
腺液IL-8、IL-6与血清PSA存在良好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①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BPH)、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BPH AUR)、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②了解PSA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 (CLIA)检测 5 2例健康体检者 ,5 0例BPH患者 ,3 1例BPH AUR患者 ,41例前列腺炎患者及 16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的水平。结果 ① 5 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PSA均 <4.0 μg L ,BPH患者与前列腺炎患者的PS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患者PSA水平均明显升高 ,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但二者PSA值重叠甚多。②PSA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①PSA并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指标 ,与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②在分析PSA水平时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前列腺增生症(BPH)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探讨PSA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BP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清PSA、fPSA与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SA〈4μg/L 48例(42.9%),PSA 4~10μg/L 41例(36.6%),PSA〉10μg/L 23例(20.5%),血清PSA、fPSA水平与年龄、PV、IPSS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0.57、0.20;0.36、0.63、0.22,均P〈0.05),并且与血清PSA相比,fPSA与PV的相关性更强。血清PSA、fPSA水平与QOL评分无相关性(r=0.14、0.17,均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增大、高龄和高IPSS评分是接受手术治疗BPH患者血清PSA、fPSA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BPH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曾发生AUR的患者43例(A组),无AUR的患者69例(B组).比较2组间患者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总体积(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及术后病理前列腺炎症程度分级、增生类型、前列腺梗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患者PSA、TZV、TZI均较B组升高(P<0.01).A组前列腺炎症程度分级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腺上皮增生为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2组问年龄、IPSS、PV、Qmax、前列腺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水平、TZV、TZI可作为预测BPH并发AUR的良好指标;前列腺炎症程度、前列腺组织中腺上皮细胞比率增高可能是AUR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前列腺组织炎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BPH的临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70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65例、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72例共307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炎症分级)、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以及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患者血清PSA.分析PSA与前列腺组织炎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的关系.结果:188例(占61.2%)前列腺组织标本存在炎症,以慢性腺周炎症为主.炎症组的患者年龄段小于非炎症组患者,而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则高于和大于非炎症组患者,两组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年龄段患者血清PSA水平较低年龄段患者PSA明显升高(P<0.05),血清PSA水平与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r=0.21,0.61,P<0.01-0.05);前列腺组织炎症与血清PSA升高有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血清PSA水平与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无相关性(r=0.04,0.08,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大部分伴有组织炎症,提示炎症可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缙 《热带医学杂志》2007,7(7):656-657,66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0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前列腺炎;所有患者口服莫西沙星,治疗随访4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8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 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所有患者 口服塞来昔布,治疗随访6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 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直肠指检(DRE)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84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和DRE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DRE及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 ng/ml20 ng/ml)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和准确度(AR)。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41例、非前列腺癌43例(良性增生41例,炎症1例,结核1例)。单纯MRS诊断前列腺癌的Se、Sp和AR分别为85.4%、83.7%和84.5%,与病理诊断有统计学一致性(K=0.69,P<0.05);MRS联合PSA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诊断的Se、Sp和AR分别为75.0%、90.0%和84.4%,66.7%、73.3%和71.4%,95.7%、87.5%和93.5%;MRS联合DRE诊断Se、Sp和AR分别为88.9%、87.5%和88.6%;MRS同时联合PSA高危组及DRE诊断Se、Sp和AR分别增加至95.7%、100%和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无创和简便优点,其联合直肠指检及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在tPSA为4~10ng/ml时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83例血清tPSA为4~10ng/ml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行分析。均经由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组织学验证。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血清中tPSA与fPSA。结果:本组中32例(38%)为前列腺癌,51例(62%)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tPSA的平均值分别为6.63ng/ml和6.99ng/ml,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f/t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0.16vs0.23,P<0.01)。以f/t比值0.16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临界值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78%。结论:f/t值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以0.16作为诊断临界值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例非转移性前列腺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进行研究显示,两者平均值分别为0.734和0.085(P<0.001)。7例PSAD>0.2者均为前列腺癌;其中3例PSA<10ng/ml,1例<2.8ng/ml。而15例PSAD<0.1者无1例前列腺癌;其中7例PSA>2.8ng/ml。表明PSA轻中度增高或正常时,PSAD不失为一项前列腺癌早期筛选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许琳  陈雅雯  李国富 《吉林医学》2010,31(28):4952-4953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EIISA法检测284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血清PSA。结果: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PSA检测值为8.4~184.4ng/ml,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水平;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PSA值为5.4~43.4ng/ml,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水平;急性前列腺炎症患者血清PSA值为(2.3~17.5)ng/ml,其结果高于正常人血清水平。结论:血清中PSA用于鉴别诊断PCa、BPH、前列腺炎症的作用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7.
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前列腺癌组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组患者81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和PS—AD值,并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了不同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结果:(1)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和PSAD值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P〈0.01);(2)PSA阈值定为4ng/ml时,前列腺癌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9%、59.26%、43.10%。PSAD阈值定为0.15时,前列腺癌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80.85%、66.67%。(3)A、B期和C、D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2~6分和7~10分前列腺癌患者PSA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PSAD的诊断价值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8.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BPH患者92例,按是否合并CP分为单纯组(24例)和合并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差异.结果 合并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PSAD、IPSS评分及QOL评分较单纯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多伴CP,炎症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而增生前列腺易并发感染,两者相互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