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修添  官希吉 《新医学》1993,24(8):427-428
高未结合胆红素(高胆)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是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其后果严重,往往造成婴儿早期死亡或使存活者留下难以恢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于新生儿高胆血症必须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治疗,其目的就是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其治疗方法有三种:即药物疗法、光照疗法及换血疗法。药物疗法目前已从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降低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本文就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血清胆红素增高新生儿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血清胆红素增高病因母乳性黄疽2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25例,生理性黄疸5例,ABO溶血4例,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各2例,新生儿窒息1例.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6例,1~5d出现53例,5~14 d出现黄疸4例,>14d出现黄疸4例.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34例,205~342μmol/L30例,>342μmol/L 3例.本组经综合治疗66例痊愈,1例需换血治疗转上级医院.结论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非感染性因素为主,感染因素次之;非感染性因素中母乳性黄疸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 C K B B) 作为诊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合并脑细胞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新生儿外周血,连续观察30 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59 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 C K B B 水平。结果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 C K B B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是正常新生儿的26 倍, P< 0 .001 , C K M B 组亦明显高于正常组,但其幅度低于 C K B B 组, C K M M 组明显低于 C K B B 组。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中 C K B B水平与总胆红素相关性差,r= 0 .222 , P= 0 .05 。结论 新生儿血清 C K B B 增高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造成的脑细胞损害有关, C K B B 可作为临床监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一个筛选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胆红素监测和间断光疗对新生儿核黄疸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002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经皮测胆红素指数(TCB)监测,观察新生儿核黄疸及高胆红素脑损害发生降低率。方法 按TCB〉18标准给予光疗,接受光疗者共144例,每次光疗时间为12-24h。结果 本组无1例核黄疸发生,全部光疗婴儿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 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给予间断多次预防性光疗,能有效地将血非结合胆红素浓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是一种简便易行、适于基层婴儿室推广的方法,对于降低核黄疸及胆红素脑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我们参照Vink K L J 等法,用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主要为间接胆红素)。方法简便,精密度,准确度满意。报道如下。原理: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在咖啡因试剂中,在436nm 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在此波长下,间接胆红素浓度与吸光度呈一定的线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前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比值法检测4 000例孕妇产前血标本及其所分娩的78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标本.结果 4 000例孕妇G6PD缺乏症检出率为4.1%(164/4 000);78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13.8%(109/787).结论 本地区孕妇G6PD缺乏症发病率较高;G6PD缺乏症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孕妇产前和胎儿出生后进行G6PD活性检测有利于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酶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斌  何亚薇 《华西医学》2003,18(3):366-367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的63例高胆新生儿为治疗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改变与黄疸程度一致。结论:高胆新生儿存在心肌损害,对其应常规作为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加强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及巩膜发黄,某些重症黄疸,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甚至可以危及患儿生命。根据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后者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报道有20%~30%的新生儿会出现可见性黄疸。近年来,由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及其他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我院自儿科住院部成立两年以来,采用经皮测胆仪(TCB)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更好的对患病新生儿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55-1856
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产科娩出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2例,对照组以肉眼目测、血红胆红素测定法对比性预测,以蓝光、鲁米那、白蛋白等药物治疗病理性黄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可疑溶血病、早产儿、妊娠期合并症孕妇所产新生儿纳入高风险人群,动态监测血红胆红素,对于高风险人群给予干预治疗,对于病理性黄疸,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日,对照组与观察组黄疸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的新生儿黄疸的预测和干预治疗路径可有效降低黄疸发生风险,增进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促患儿及早转归。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782-1783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其在早期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1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集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胆红素浓度测定,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及72 h,分别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获取检测结果后,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非高胆红素组152例患者,高胆红素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及黄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评定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生后72h内经皮胆红素日均值、日差值及脐血总胆红素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胆红素水平为60.1~80.0μmol/L时,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0~20.0、20.1~40.0、40.1~60组)(P0.05);脐血总胆红素浓度为60.1~80.0μmol/L时,阳性、阴性预测值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经皮胆红素测定联合脐血胆红素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作胆红素测定并跟踪其后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血症发生率为28.0%。136例新生儿中,随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增高,且当脐血总胆红素大于或等于35μmol/L 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达77.4%。黄疸组与非黄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对预测新生儿黄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作为诊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合并脑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新生儿外周血,连续观察3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新生儿和59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CK-BB水平。结果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CK-B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是正常新生儿的2.6倍,P〈0.001,CK-MB组亦明显高于正常组,但其幅度低于CK-BB组,CK-MM组明显低于CK-BB组。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50例生理性黄疸健康儿,在黄疸极期(黄疸最明显时)、黄疸减退期(黄疸减退一半时)和黄疸消退后验cTnI、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1)生理性黄疸组各期cTnI值基本一致,相互比较差异不明显(P>0.1)。(2)在黄疸极期高胆红素血症组cTnI明显增高,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3)经治疗后随IBIL的降低cTnI也随之下降,3个时期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4)cTnI值与IBIL值呈高度正相关(r=0.874,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肌损害,IBIL越高损害越明显。检测cTnI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能否作为早期判断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病儿63例,以24例同期出生的生理性黄疸不明显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s—NSE水平。结果不同高胆红素水平的各组s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13,P〈0.01),足月儿s—NSE水平与TSB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762,P〈0.01);早产儿组s—NSE水平显著高于同等高胆红素水平的足月儿组(F=56.287,q=2.84,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病儿sNSE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TSB水平和早产因素相关。s—NSE较TSB更有可能成为敏感的判断ABE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期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胆红素水平关系,探讨γ-GT在新生儿黄疸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出生后即收入院的17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为足月高胆红素组、足月对照组、早产高胆红素组、早产对照组,分析各组基本情况、72小时内γ-GT水平及2周内胆红素最高水平,并对72小时内γ-GT水平与血清胆红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足月及早产高胆红素组与相应对照组临床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新生儿早期γ-GT均高于成人正常值,早产儿高于足月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足月及早产高胆红素组早期γ-GT水平分别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且早期γ-GT水平与最高胆红素水平有相关性。结论新生儿早期γ-GT水平帮助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出现可能性,对预测可能达到最高胆红素水平有诊疗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是全球儿科医生共同面对的难题,遗传因素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与新生儿黄疸发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G6PD、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编码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P)的基因SLC0181和SLC0183,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和胆绿素还原酶A。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黄疸期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确定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72倒病理性黄疸血清(包括38例高结合胆红素血清)及95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测定,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汁酸参考范围为0-19μmol/L。病理性黄疸血清组总胆汁酸浓度73.74±69.30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高结合胆红素血清组总胆汁酸浓度为116.56±67.8μmol/L,与直接胆红素≤34μmol/L血清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理性黄疸血清组总胆汁酸与血清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对新生儿黄疸测定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53例新生儿黄疸病例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并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皮胆红素测定值(TCB)与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TS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9±2.21)与(12.53±3.95)mg/dL比较,P=0.234 0,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548,P=0.000).结论 新生儿TCB测定与TSB测定具有高度相关性,TCB测定能准确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20.
重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雪华 《新医学》2001,32(5):261-261,300
1 引 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是指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消退迟。高胆红素血症指胆红素超过205 μmol/L,严重者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存活儿也可能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我国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50%至55%。本病可早防早治。在发达国家,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发病率已很低。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区,但对此仍未引起足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