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0例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接受深静脉穿刺置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留置时间(37.58±11.23)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留置时间(21.37±6.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5.56%)和穿刺成功率(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75.5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77%)(P<0.05)。结论对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技术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与20例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操作时间、补液速度、抢救成功率及其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动脉导管鞘组耗时为(3.57±0.63)min,中心静脉导管组耗时为(9.74±1.36)min。补液速度动脉导管鞘组较深静脉导管组快(P〈0.01)。结论: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操作有效、便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可长期留置导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穿刺两种置管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间在我院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老龄患者150,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75名患者,对A组采用新型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而对B组采取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果 A组患者中穿刺成功患者为68例,穿刺成功率高达90.67%,而B组患者中穿刺成功例数仅为45例,穿刺成功率仅为60.00%。A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远远高于B组患者,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新型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成功率高,对老龄患者的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救治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诚  叶珩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096-2096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救治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163例急诊及留观的危重病患者施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对其操作对象,操作特点,穿刺结果,并发症及护理配合进行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92.6%,抢救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护理方便。结论:配套穿刺置管器械施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中,操作及护理简便,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痊愈妥薄片对预防经外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PICC、CVC穿刺点感染情况,依据穿刺点护理操作不同分为观察组(痊愈妥薄片组)和对照组(常规贴膜组)各30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和隧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留置时间、患者经济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痊愈妥薄片覆盖深静脉穿刺点可预防或减少深静脉穿刺点和隧道的感染,延长深静脉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8.
4种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 3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6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45例股静脉置管组,14例PICC置管组。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组为86.6%,锁骨下静脉组为89.7%,股静脉组为88.8%,PICC组为92.8%(P〉0.05);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没有明显差异(P〉0.05),P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与颈内静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股静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建立良好的深静脉置管的管理方法,掌握正确的置管技术、封管技术和换药技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深静脉穿刺置管及中心静脉压监测(CVP)技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4例CV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颈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给予股静脉穿刺置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使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回血时间、搏动衰减时间、导管脱出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给予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有效提高了一次置管的成功率,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两组给药方法相同。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3%和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9〈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经深静脉置管化疗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给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6例心肺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和外周静脉组,两组均给予肾上腺素。比较两组初期和远期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外周静脉组(P〈0.0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组的早期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外周静脉组(P〈0.05);复苏药物肾上腺素的用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紧急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通过该中心静脉通道给复苏药能迅速恢复自主循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8d短于对照组的7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魏珺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93-193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组(实验组)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血压恢复所用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压恢复正常所用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能及时、迅速地补充血容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肘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在肘上PICC置管92例(观察组),对比传统肘部或肘下PICC盲穿96例(对照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率、置管后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颈内静脉异位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对生活的影响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解决了盲穿PICC的弊端,降低了颈内静脉异位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PICC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了PICC尖端位置的正确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460人次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依单数、双数进行分组研究,改进后的穿刺方法为观察组,原穿刺方法为对照组。观察组从穿刺点、穿刺方向、患者的体位、操作者手势、针头斜面方向、导丝进出困难的处理方面进行改进。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提高(χ^2=19.46,P〈0.01)。发生急性气胸、误入锁骨下动脉、导丝进入颈内动脉、导丝拔除困难的比率下降(χ^2=18.075,P〈0.01)。结论改进后的穿刺方法较原穿刺方法优良,对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危重患者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进行改进以适应快速置管。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148例,单盲区组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4例,分别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和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24%,二次穿刺置管5例均成功,总成功率100%;传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78.40%,二次穿刺置管15例成功,总成功率98.67%,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置管时间改良组(25.5±2.5)min,传统组(27.4±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平均留管时间均为1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抢救危重患者,定位快捷方便,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对并发症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98例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表方式分组,49例实施普通护理者作为对照组,49例实施优质护理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后SF-36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依从性上,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知识知晓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中对并发症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能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黄俊  温静  罗立诗  莫让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61-162,164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艾滋病(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深静脉置管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及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8例AI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留置针进行给药,实验组患者通过进行深静脉置管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舒适度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实验组并发症患者的处理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使用深静脉置管期间,其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共发生并发症4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在AI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其焦虑抑郁感,需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及时给予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锁骨下和股静脉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难易程度及其主要的并发症。方法选择ICU内需做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A组)150例,股静脉(B组)150例,通过比较2组的穿刺的成功率及其主要并发症等指标,从而明确两个部位穿刺的优缺点。结果股静脉穿刺组成功率高,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锁骨下置管并发导管移位、气胸最高(P<0.05),而股静脉置管并发误入动脉,感染,及堵管较高(P<0.05)。导管脱出并发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置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操作者可以根据置管的目的,患者情况以及个人对两种置管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置管方法,减少置管出现的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