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Olympus XQ230电子胃镜,确认溃疡部位及最大径等指标。结果检讨1032例胃溃疡病例,溃疡以单发为主,多见于胃角小弯(40.12%)。幽门部复合溃疡略高于其他部位。胃体和胃角溃疡直径较大,与真他部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41~60年龄组溃疡发生率较高(45%),溃疡直径和多发性溃疡与年龄成正比。结论结果显示胃溃疡好发于传统公认的部位胃角小弯,且好发部位有随年龄增长逐渐由胃窦→胃角→胃体上移趋向。溃疡直径的大小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胃癌患者1049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9例中,男女比为3.5∶1;发生年龄平均61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占39.2%;发生部位以胃下部居多,占63.1%,胃体、贲门、胃底及全胃等占36.9%;高度恶性(低分化腺癌十印戒细胞癌)病例确诊年龄平均为60岁,低中度恶性(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病例平均确诊年龄63岁。结论胃癌患者多见于老年男性,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发病部位主要在胃窦部,恶性度较高者发病年龄相对较低,发生于胃底者年龄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贲门位于胃底和胃体的内后方,是胃癌的好发部位。由于其位置高,居于肋弓内,不能使用加压法检查,且胃底黏膜变化较大,常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本文收集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贲门癌病例,对其X线征象进行分析。1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3·4岁。病程1~1  相似文献   

4.
胃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2,高发年龄为40~60岁,但35岁以下青年人患者并非罕见,而常常被误诊、漏诊。我院1995年4月~2002年4月共收治青年人胃癌72例,占同期胃癌的8.2%,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40例;年龄18~35岁平均28.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72例,食欲不振62例,上消化道出血41例,体重明显下降46例。72例患者中,手术前临床诊断为良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其他病变者为58例,误诊率为80.1%。1.2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肿瘤位于胃角和胃体部40例,胃窦部21例,胃底贲门部10例。组织学类型:未分化癌和黏液性癌各14例,…  相似文献   

5.
进展期胃癌172例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胃镜室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172例进展期胃癌临床表现、内镜、病理资料.结果 胃癌常见临床表现上腹痛,进行性消瘦,食欲减退,贫血.胃癌好发部位胃窦部最多见,其次贲门胃底部.内镜下Borrmann分型Ⅲ型最多,其次Ⅱ型.病理类型腺癌最多,其次低分化腺癌.结论 进展期胃癌多有上腹痛,以胃窦部好发,多为BorrmannⅢ型,以腺癌多见.  相似文献   

6.
沈靖  芦华莉 《淮海医药》2013,(6):488-48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PACS)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2例PACS的临床特点、光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胃体大弯侧及胃窦部小弯侧,组织学观察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混合构成,病变周围全为胃黏膜.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巢中央细胞表达CK高分子,巢团周围细胞及肿瘤性腺体表达CK低分子,NSE、CgA、Syn均不表达.结论 PACS是一种罕见病变,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胃体、胃窦胃体部、胃底.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1989年~1996年,我院经内镜随访胃癌术后患者IO3例,经病理诊断为残胃再发癌ZI例。现就其内镜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就残胃再发癌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提高对残胃再发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46岁~71岁,平均56.5岁。术前癌灶部位;胃窦部7例,胃角4例,胃体部4例,资门部5例,胃底1例。手术方式:胃、贵门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术后距内镜检查间隔时间:2.5个月~11.5年,平均5.1年。内镜检查原因:腹部胀痛7例,呕血、黑便4例,消瘦、贫…  相似文献   

8.
112例食管胃连接部癌气钡双对比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连接部是消化道癌肿好发部位。传统的充盈法检查时该区病变易被遮蔽,压迫法时又因其位于肋弓下不能施行,常导致漏诊误诊,所以一直被认为是X线检查的一个难点。现代的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DC,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易显示胃底贲门和食管远端病变时出现的黏膜皱褶,小区和贲门区、腔壁线的异常变化。笔者收集近年来采用现代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发现食管胃连接部癌共112例,全部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瑞祥  章时彦 《云南医药》2000,21(3):231-232
贲门、胃底、胃角和近端胃体癌是临床常见部位。近年来随着术式的改进和吻合器的应用,使操作变得容易,手术效果大大改观,并发症明显减少。我院从1993年9月~1999年9月对30例贲门及近端胃癌经腹进行根治性手术,临床疗效满意,并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23例,女7例,年龄从29~82岁。癌发部位:贲门区6例,胃角部11例,胃底及近端胃体13例。病理分型:腺癌20例,未分化癌8例,类癌2例。二、术式及操作要点 手术全部经腹进行,全胃切除22例,近端胃次全切除8例。其中20例(全胃切除16例,近端胃次全切除4例)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分类对食管胃底静脉的曲张程度和出血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导致死亡的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共68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分成Ⅰ型组和Ⅱ型组两组,采取胃镜或者超声对病人进行检查,并对68例病人长期回访直至其离世.结果 Ⅰ型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29例为轻度曲张、15例为中度曲张、4例为重度曲张,Ⅱ型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12例为轻度曲张、6例为中度曲张、2例为重度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型组有32例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66.67%;Ⅱ型组有6例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30%;Ⅰ型组中反复出血最多为5次,Ⅱ型组中反复出血最多为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患者的死亡原因也有影响.所以把门静脉癌栓患者按累及部位分类,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检测,提出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ath1蛋白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th1蛋白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35例结直肠管状腺癌、15例黏液腺癌和6例印戒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结果 Math1蛋白在结直肠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43%、100.00%和100.00%,管状腺癌中Math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th1蛋白阳性可作为结直肠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内镜中心2007年至2010年4年来内镜诊断的早期胃癌,分析早期胃癌在同期胃癌病例中的构成比及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从2007年至2010年共行胃镜检查124142例,检出胃癌共5493例,胃癌检出率为4.4%。早期胃癌613例,占胃癌的11.2%。自2007年至2010年胃癌的检出率分别是5.17%、4.72%、4.39%、3.80%;其中早期胃癌的构成比分别为7.4%、11.6%、12.2%、12.8%。可见胃癌总体内镜下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早期胃癌占胃癌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所有检出的早期胃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1±14.5)岁。男:女为1.85: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早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占66%,然后依次是胃体24%、贲门胃底5.6%、残胃4.0%。胃窦早期胃癌显著多于其它部位(P〈0.05)。按照病理结果,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构成比分别为20.8%、23.7%、38.2%、16.8%、0.6%。根据内镜下表现,将早期胃癌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其构成比分别是12.6%、28.6%、58.9%。结论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发现比率增多。早期胃癌的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和进展期胃癌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分析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和50例结直肠非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将其设置为黏液腺癌组、非黏液腺癌组,对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线性分析影响结直肠黏液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肠梗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型、TNM分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非黏液腺癌组相比,黏液腺癌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更低(P<0.05),平均生存期明显更短(P<0.05)。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型、肿瘤TNM分期均是影响结直肠黏液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直肠黏液腺癌以直肠和升结肠部位多见,结直肠黏液腺癌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直肠黏液腺癌年龄相对年轻,而结肠黏液腺癌与之相反;以浸润型生长方式为主;淋巴转移率高,易发生腹膜播种;晚期可经血行转移到肝、肺、骨、脑、卵巢、脾、肾、胰肾上腺、乳腺、甲状腺和皮肤等处;术后5年生存率低。因此结直肠黏液腺癌是大肠癌预后不良的一种病理类型。临床上应针对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据这些特征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胃肠道肿瘤血清胃泌素,其值较20例对照组明显升高,胃底癌、胃体癌、分化良好的大肠腺癌升高尤为显著;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联合去泡剂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3组,去泡剂组( A组)30例,链霉蛋白酶组(B组)31例,联合组(C组)33例。A组患者胃镜检查前15min仅给予去泡剂,B组患者胃镜检查前15min仅给予链霉蛋白酶,C组患者胃镜检查前15min予以链霉蛋白酶联合去泡剂。观察3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胃不同部位可见度评分,内镜操作时间。结果 A组患者胃窦部、胃体下部、胃体上部、胃底的可见度评分高于B组,A组患者胃体上部与胃底的可见度评分高于C组,B组患者胃窦部、胃体下部、胃体上部、胃底的可见度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内镜操作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内镜操作时间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胃镜检查时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链霉蛋白酶联合去泡剂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获得良好胃内可见度,缩短胃镜操作时间,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高龄患者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手术耐受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全胃切除后选择一种安全、便捷的重建术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比较全胃切除后行Orr式Roux-en-Y吻合术和Moynihan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患者93例,男50例,女43例,年龄75-84岁.病变部位:贲门胃底部癌47例,胃体癌28例,胃窦部癌13例,残胃癌5例.病理类型:高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腺癌37例,黏液腺癌16例,印戒细胞癌11例.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7例,Ⅱ期23例,Ⅲ期47例,Ⅳ期6例.均行全胃切除术.按入院日期的单、双数分成Orr式Roux-en-Y吻合术(A组)和Moynihan式吻合术(B组).  相似文献   

17.
张祖星  叶倩婕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58-135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内镜特征。方法对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10例进展期胃癌的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镜下BorrmannⅠ型19例、Ⅱ型18例、Ⅲ型70例、Ⅳ型3例。癌灶位于胃底贲门部21例(19.1%),胃体部40例(36.4%),胃角部13例(11.8%),胃窦部36例(32.7%)。病理检查腺癌92例,乳头状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5例,粘液腺癌11例。结论进展期胃癌内镜下以溃疡浸润型(130rrmann Ⅲ型)最常见;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癌肿多位于胃体、胃窦和贲门。  相似文献   

18.
胃窦部是胃部疾病的好发部位,X线对胃窦部的检查也比较容易,但有时会把胃窦癌误诊为胃窦炎,也会把胃寞炎误诊为胃窦癌。本文15例进行了普通X线造影检查,均表现似胃窦癌,而后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炎症。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的胃钡餐造影和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贲门是胃癌的好发部位.由于位置在肋弓内.不易扪诊,且胃底粘膜变化复杂.显示病变有一定困难。上胃肠道造影(GI)和纤维内镜(FG)检查对贲门癌的诊断敏感性较高。近年来.由于螺旋CT(SCT)的广泛应用,其诊断价值也越来越重要。我们收集50例贲门癌的GI和SCT检查资料旨在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第十八节胃癌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居多.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长期食用盐腌、霉变、油炸、熏制食品)、幽门螺杆菌(Hp)感染、遗传因素及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等有关.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胃小弯、贲门、胃体及胃底,组织学分类以腺癌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