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叶天士提出“在卫汗之可也”,温病学派争议颇多,笔者根据温病发病规律,探讨温病卫分证的病理生理,提出了温邪在肺(经)不在表,邪不在表不可汗,温热伤阴可汗等见解,“在卫汗之可也”的实质非为汗法,而是辛凉开肺,宣透郁热。  相似文献   

2.
“在卫汗之可也”是叶天士提出的温邪侵犯人体卫分的治则。叶天士认为“卫分证”之“汗”法非辛温发汗法,实为辛凉解表透汗之法。在临床中应用银翘散治疗小儿温热病卫分证,可起辛凉解表透汗之功,临床疗效确切。该文通过对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的解读,探析其在小儿温热病卫分证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徐超男  万强 《国医论坛》2014,29(1):64-64
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卫汗之可也”是卫分证的治疗总则。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一治则,首先要弄清何谓“汗之”,“汗之”是不是汗法,何谓“在卫”,“在卫”是不是在表。只有深刻理解这一治则的关键所在,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在卫汗之可也”见于叶天士《温热论》第8条,后世将本句视为卫分证的治疗原则,然而对该条文的理解众医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多次拜读学习后,对此条文的理解尚感有未尽之处,现试述如下,恭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是清代驰誉杏林的医学大家 ,《清史稿》云 :“大江南北言医 ,辄以桂为宗”。玩味叶氏医案 ,朴实而不纤巧 ,渊雅而又精醇 ,曲体病情 ,洞若观火 ,其于治法每宗《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之旨 ,常相对立论 ,双向调节 ,纠偏以求和 ,辄起相反相成的作用。今引《临证指南医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76)言语及案例 ,对叶氏双向调节治法作一探析。1 刚柔相济柔能克刚 ,刚能济柔 ,刚柔相济作为药物的配伍原则 ,严用和早有阐发 ,他在《济生方·补益门》中云 :“间有药用群队 ,必使刚柔相济 ,佐使合宜 ,可以取效。”叶氏…  相似文献   

6.
苏芳静  张华锴  郭选贤 《河南中医》2010,30(12):1165-1166
“在卫汗之可也”出自温热大师叶天士《温热论》,是叶氏为卫分证所提出的治疗大法。其中“在卫”表明阶段,可通过阶段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排除分析法、寒温详辨法四种方法判断;“汗之”明确了卫分证的治则,即导邪外出;“可也”暗含禁忌,用药须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7.
“在卫汗之可也”出自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历来被认为是温病卫分证的治法。笔者认为此不是治法,而是治疗卫分证的准则,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卫分,适用于卫气营血四大证。本文就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谬误难免,敬请指正。一、“汗之”的含义叶氏根据温病卫分证证候性质和特点,提出“在卫汗之可也”之说。王孟英解释说:“邪在卫分,汗之宜辛凉轻解。”从字面上来看,“汗之”是使之汗出的意思。即以辛凉轻清宣透之法,清热解郁,调和营卫,疏散气机,自然微微汗出,邪热从汗而解。可见,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肺痹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国 《中医研究》1997,10(6):9-12
叶天士肺痹证治探析江苏211200溧水县中医院刘光国主题词叶天士a肺痹/中医药疗法叶氏肺痹与经义迥别肺痹病名最早见于《素问·痹论》,是指由风寒湿三气杂至所造成的肌表的痹病,病久不去复感于邪,进一步内舍五脏,导致五脏痹中的一种,所言“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相似文献   

9.
奇经病是指久病累及多条奇经受病,通过整理叶天士有关奇经虚证医案内容,归类分析其奇经虚证医案,总结治法方药规律,并通过列举典型医案来体现这些规律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蔡鸿彦 《中医药通报》2010,9(6):33-33, 32
"在卫汗之可也"是温病邪在卫表的治疗大法,"汗之"非方法乃是目的,辛凉清解,宣郁达邪,微汗病解。临床不可过早应用寒凝,宣郁给邪以出路是其应用要旨,后学当学而思之。  相似文献   

11.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分消是因势利导应用开上、畅中、渗下的方法祛除湿邪,通过祛湿使阳气通达;走泄是指用行气之品,宣通气机,使气行湿去。湿热病常以脾胃为中心,脾胃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湿热最易损伤脾胃,而脾胃功能失调也最易内生湿热。湿为有形之邪,湿热相合,热蒸湿动,就会弥散三焦,湿性黏腻,又很少传变,难以清除,必然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气化不行,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等变化而出现相应症状,治疗当从祛除湿邪,通利三焦水道入手。所以叶天士提出"分消上下之势"的治法。临床凡是内伤杂病属痰、饮、水、湿类疾患,都可以此法变通应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温胆汤等临床应用即其实例。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汇集了有关诊治咳嗽的医案142例,归纳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肺燥津伤、肝火灼肺、脾虚肺弱和肺肾虚衰6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叶天士治疗咳嗽,并非见咳治咳,而是善于掌握病因病机。邪在表者予轻剂宣解,邪在里者或不治肺而治脾肾,注重顾护胃气和津液。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辨治咳嗽精深的学术见解与博通丰富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3.
蔡峰 《辽宁中医杂志》2010,(7):1233-1234
清代名医叶天士论治燥证多有卓见,分内伤外感论治,强调上下气血,重视脏腑关系及气候,配伍应用有其自身特点,立意深刻,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部分。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有关舌诊的论述颇多,提出营分证主要舌象为绛舌,绛舌是诊断温病病邪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征。从营分证的辨证、绛舌兼苔、色泽荣枯及津液润燥、形态等几方面来说明营分证中所见不同舌象及其辨治,在温病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研究《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医案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的处方,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分析。结果:1对筛选出的治疗胃脘痛的105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20味;2使用频次≥11次的常用药对有19个(支持度个数设为11),及得到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设为0.6);3熵聚类得到的新核心药物组合14对,以及新处方7个;4以金铃子散进行方剂匹配,检索到包含金铃子散的20首处方的相似度。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出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叶氏遣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应用建中汤方证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中辑录经方医案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想且包括许多方症具备的案例,反映了叶天士对张仲景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心得,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7.
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络脉的论述,始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成熟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全面系统总结络病治疗的辨证特色和用药规律,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应用叶天士提出的“辛润通络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对于不寐的辨治具有独特的认识.文章以《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病案为基础,概括总结了叶天士辨治不寐的学术特点.叶天士尊崇经典,深研《黄帝内经》的理论,充分挖掘其中对于不寐的论述,尤其发挥并运用阳跷脉的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不寐的论治,开拓了不寐的辨治思路;临证喜用经方,擅长化裁,能够灵活运用经典代表方剂治疗失眠;同时,叶...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创立了络病辨治理法,从络病辨治痹证,揭示了新久痹证皆可络病,既有外邪直中,又有病邪久留传入,病位有在经络之络和血脉之络的不同,于痹证络病的辨证中须明确寒热虚实,治疗上强调除施以常法外,更着眼于"通"字,恰当运用辛温通络、虫蚁通络、活血通络3法。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应用仲景泻心汤方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证指南医案》记录了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诊疗经验,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氏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其辑录运用经方医案数量可观,反映了叶天士的医学思想和思路方法,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泻心汤方名,或药物组成确为仲景泻心汤,或虽未明确方名,但明确提出泻心法,且方症具备的案例有22例进行分析,归纳叶天士对仲景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对继承和发挥张仲景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