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9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倾向于体验到较高水平的积极情感、较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但在生活满意度上有待提高;②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积极情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生活满意度方面,性别、城乡差异显著;③主观幸福感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组成,其中认知成分即生活满意度,情感成分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它们都是主观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感成分的预测力大于认知成分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结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讨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整群抽样调查435名大学生。结果:①团体归属感方面认同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存在年级差异,以大三年级得分最高;②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团体归属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大学生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应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SPSS11.5中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和积差相关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均低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稍高于中等水平;②男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女生,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③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分别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差异。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初中生感恩、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感恩问卷、自尊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42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①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感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初一、初二年级感恩得分高于初三年级。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高于初二、初三年级。③感恩、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负相关。感恩、自尊能较好预测初中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探讨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整群抽样调查435名大学生。结果:①团体归属感方面认同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存在年级差异,以大三年级得分最高;②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团体归属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大学生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贵州省5所大学的128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中等程度的主观幸福感和正性情感、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及较高的负性情感;女生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负性情感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农村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低于普通家庭学生;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外向性、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可不同程度的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方差变异的19.7%,19.9%,22.4%,36.8%.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中等程度的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较低的生活满意度以及较高的负性情感;生活满意度、负性情感存在性别差异,生活满意度存在城乡差异,家庭经济收入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神经质、外向性、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对7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公正世界信念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公正世界信念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总体较好,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5.38,P<0.001);自我效能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5.07,P<0.05);希望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12.71,P<0.001);希望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84,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四年级大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大学生;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总体不够理想,生活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F=11.22,P<0.01);消极情感因子存在显著专业类型差异(F=8.27,P<0.01);③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效应介于16.2%~29%之间)。结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大学生在网络社会支持的信息支持维度得分低于女性大学生(t=-2.312,P0.05),工具性支持维度得分高于女性大学生(t=2.567,P0.05);(2)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专业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有显著正相关(t=0.191,0.167,0.203;P0.001),与消极情感相关不显著;(4)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110,P0.05);(5)自尊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518,0.364,0.479;P0.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293,P0.001);(6)自尊对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分别起中介作用,对网络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不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并且自尊在这两者中间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影响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张兴贵主编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陕西农村两所中学的7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27.18±4.19,积极情感=3.76±1.01,消极情感=3.21±0.95);其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t=-2.722和-3.000,P0.01);消极情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2.958,P0.01);不同性别、年级、留守类型的留守儿童在主观幸福感的多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性别、年级、对打工的态度、父母关系、与母亲关系、学业成绩、所获得的帮助支持、师生关系、与看护人的沟通、家庭气氛、看护类型、零花钱、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0.05或P0.01)。结论在制定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3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数据用SPSS 10.0整理与统计。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F=8.86,P〈0.01)和自由满意度(F=4.16,P〈0.05)在是否贫困与性别这2个因素上存在交互作用,贫困男生的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不仅低于贫困女生,而且显著低于非贫困男生;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少的学业满意度(F=21.12,P〈0.01);贫困生的学校满意度(F=5.57,P〈0.05)和环境满意度(F=5.45,P〈0.05)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F=3.54,P〈0.05)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和贫困与否方面的差异;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对218名贫困生和21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贫困生生活满意度、快乐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4.811,P〈0.001;t=2.504,P〈0.05),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t=2.117,P〈0.05),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生活满意度年级差异显著(F=3.547,P〈0.05),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二和大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③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呈显著正相关(r=0.349,P〈0.01;r=0.436,P〈0.01)。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结论高师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增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4名大学生进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而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结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特征。方法采用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问卷对某几所高校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西南地区女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爱情满意度、总体主观幸福感都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特征建构幸福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78,自引:4,他引:78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中,大学生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偏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综合起来看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水平。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和生活满意度量表(CSLSS)对来自广西6所高校的5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和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状况良好;2在希望因子、乐观因子和客观满意度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3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与生活满意度及其各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181~0.391,P0.001);4积极心理资本是客观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有效预测变量,积极心理资本和韧性因子是主观满意度的有效预测变量。结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和自信对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个人评价问卷和C am pell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389名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t=0.50,P>0.05),年级(F=0.81,P>0.05)和城乡(t=0.32,P>0.05)差异;积极应对、爱情关系、消极应对和学业表现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四者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2%,5%,4%和2%。结论应对方式和自信是影响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师生关系与自我认同感现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及大学生自我认同感问卷对230名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师生关系总体状况处在中等困扰程度水平(60.68±10.28);医学院校师生关系在是否为班级干部(t=-2.794,P<0.01)、不同年级(F=5.411,P<0.01)方面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认同感总体状况发展良好(51.31±6.21);不同年级(F=2.578,P<0.01)、不同系别(F=3.547,P<0.01)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认同感有显著差异;医学院校师生关系与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r=0.395,P<0.01)。结论医学院校师生关系对大学生自我认同有影响;大四、非班干部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师生关系上困扰程度较重;心理学系、大三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较好。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洛阳市3所高校大学生350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专业和生源上差异显著;在家庭收入上差异不显著;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中的外向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的特点,应进行幸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