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联合抑酸剂、抗反流药物及黏膜保护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对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认的Barrett食管患者,采用高频电在病灶处灼凝,并应用泮托拉唑、莫沙必利及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20d。结果治疗结果59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并结合病理复查为新生的鳞状上皮,有效率为95.16%。除少数患者出现短暂胸骨后疼痛、咽下疼痛及低热外,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联合抑酸剂、抗反流药物及黏膜保护剂综合治疗Barrett食管,对Barrett上皮的修复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秋霞 《家庭医药》2016,(7):110-110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例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对Barrett食管早期进行诊断。防治胃食管反流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结论:EATs加PPIs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BE及BE伴异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1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及时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呈上井趋势,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0~100倍^[1]。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治疗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内镜治疗,单纯抑酸药物治疗只能控制反流症状,难以逆转化生的柱状上皮,不会减少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手术创伤大,费用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为BE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BE患者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内镜下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食管裂孔疝、胆汁反流等,内镜下表现呈环形BE 11例(37%),岛状BE12例(40%),舌形7例(23%).病理检查胃底上皮13例(43%),交界型上皮6例(20%),肠化型上皮11例(37%),其中1例交界型上皮伴轻度异型增生,未发现食管腺癌.结论 BE多发于反流性食管炎者,是食管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B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食管腺癌的发病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术(RF)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BE患者21例,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于术后予抗反流和抑酸治疗,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20例为1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例2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2个月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联合抑酸治疗BE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上GERD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3种类型。NERD是指存在虽然有反流相关的临床症状,但内镜下未见食管黏膜破损及Barrett食管。RE是指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黏膜破损。BE是指食管远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临床上通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及其治疗手段。方法:普通人群行电子内镜检查,对98例确诊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分析其内镜下的表现,病理分型及治疗。结果:内镜表现:98例患者中,全周型47例,占47.96%,舌型20例,占20.41%,岛型13例,占13.26%,岛型和舌型混合18例,占18.37%。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一部分表现为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或吞咽不适感,上述患者多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①饮食调整:饮食忌酸性、过烫、过硬、过辣,睡前少进食;②药物治疗:抑酸、抗反流、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③对于单个较大或多发岛状病灶或BE的长度>15mm者行APC(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或多次治疗;④对确诊食管腺癌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建议手术。结论:内镜随访检查对Barrett食管确诊及早期食管腺癌的检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射频联合抑酸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正常鳞状上皮被覆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状态[1]。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期的组织学改变,其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50倍。现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酸药物治疗和外科食管切除术,但前者仅可缓解症状,而无法逆转其肠上皮化生转为Barrett食管的病程,不会减少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后者有一定的手术致死率、手术并发症及手术禁忌证[2].我科自2003年以来在抑酸条件下,采用内镜下经射频治疗Barrett食管26例,并与20例传统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46例,…  相似文献   

9.
王蕤兰  侯玲  杨文霞  古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12-3112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周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学证实的BE患者26例,在胃镜下用氩气刀对病变食管黏膜进行治疗,术后予抑酸剂和促动力剂.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观察疗效.若病理提示仍有柱状上皮存在,再次进行氩气刀治疗,直至BE食管黏膜完全消除.结果:胃镜下23例经一次氩气刀治疗后病灶消失;3例复查仍有岛状BE样改变,再次行氩气刀治疗;2例行三次氩气刀治疗.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E,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因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反流症状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BE患者,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功率60 W),术后3、6个月复查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04例患者共进行147次APC凝固治疗,均获随访。94例复查时未见BE残留及复发;3个月复查发现1例、6个月复查发现9例复发,得到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肠上皮化生,再次APC治疗消失。术后21例出现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烧心等不适,经抑酸药物治疗1周左右缓解,未发现出血、穿孔等术中和狭窄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APC治疗BE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采取60 W凝固治疗功率及术后较长时间服用抑酸药物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BE)是指远端食管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胃黏膜柱状上皮取代的病理现象,为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本病与食道下段腺癌的发病率有直接的关系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因上消化道症状来我院行内镜检查发现的21例Barrett食管的资料,现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琳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5):371-372
胃食管反流病(GRE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组织学损伤的一组疾病,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反流性食管炎(RE),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除各处症状外,还有放射学、内镜学及病理学的改变.总结66例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治疗的经验,以探讨较为全面而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1 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药物酸相关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反流病和胃炎等。自从抑酸药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PPI)应用于临床以来,消化性溃疡治愈率明显提高,而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药物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对于Hp相关性溃疡多采用三联疗法,即PPI或铋剂联合两种抗菌药的治疗方案。而非甾体抗炎药(NSAID)相关性溃疡则主要采用黏膜保护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抑酸药、促动力药等。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降低攻击因子的药物 (如抑酸药、抗酸药等)和增加保护因子的药物 (主要是黏膜保护药)。抑酸药包括PPI、H2受体拮抗药以及M1受体拮抗药3类。  相似文献   

14.
2005—2008年8月经胃镜及病理检出152例Barrett(BE)食管,对其中62例分别用奥美拉唑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进行对照治疗,旨在探讨二者在抑酸,控制食管反流(GER)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英国独立的医师处方指南——英国药物与治疗学公报(DTB)说,抑酸治疗应该用于治疗已知有Barrett食管症状和有反流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的动力学改变。方法 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进行症状调查、食管测压。结果 BE组的症状积分低于RE组;RE、BE及对照组间在食管测压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食管反流症状与食管粘膜的内镜下表现不一致;食管组织化生与食管运动功能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17.
药物治疗92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疾病,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是引起RE的主要致病因素。RE的内科治疗是采用综合性措施,药物治疗是以抑酸药为主,再给予提高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加强食管蠕动、增加食管酸廓清能力的药物,可减少反流,促进食管炎症愈合;同时给予黏膜保护剂作为局部保护作用药。现将肇源县中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检出反流性食管炎92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烧心、胸痛、反酸、打嗝等症状。近年来国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以单用抑酸剂或促动力药为主,其代表药物分别为奥美拉唑或西沙必利。其中奥美拉唑价格较贵,患者承担费用较重。笔者结合临床症状和内镜对雷尼替丁加用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9.
唐建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94-2495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多以抑酸剂和促动力药作为药物治疗的主要用药.我院自2009年起,通过运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病例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Barretts食管(BE)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 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根据内镜表现分为RE、NERD、BE 3组,同步进行食管下段24 h pH及胆红素监测,比较其反流特点.结果 (1)RE、BE组酸暴露指标及中重度酸反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NERD组.(2)BE组中病理性反流(82.61%),尤其是酸胆汁混合反流(30.43%)比例明显高于NERD组.(3)无病理性反流的SI+患者酸暴露水平高于SI-患者.结论 酸、胆汁暴露程度差异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表现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