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性,8岁.于注射风疹疫苗后8小时出现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点、紫癜、瘀斑,口腔粘膜血泡,鼻衄.无发热,无汗、脾、淋巴结肿大.血常规:WBC:7.6×109/L.Hb:130g/L,BPC:20×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全片(1.5cm×2cm)共见巨核细胞108只,以小巨核为多.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点,d1-5,以后改为强的松45mg,晨起一次顿服.另辅助应用氨肽素及止血治疗后,出血症状渐消失,血小板恢复正常.随访7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患女,60岁,农民.以绝经10年,伴下腹剧痛1d之主诉入院.1月前,患者发现白带多,色黄有臭味.未做处理.8d前,白带变成血水状,而去当地医院就诊.经抗炎治疗4d后行诊刮术.手术经过不详.术后继续抗炎治疗.术后1d出现恶心、呕吐,不能进食.1d前,出现下腹部剧痛,阵发性加重.二便正常.查体: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精神差.P 134次/min,R 40次/,BP10.0/8.0kPa,心率:134次/min,有力,无杂音.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阳性.移动性浊音(+).肝脾触诊不满意.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有脓性分泌物.子宫、附件检查不满意.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31.8×109/L,RBC4.36×1012/L,Hb12.0g/L,PC202×109/L,N 0.865.腹腔穿刺液涂片,大量脓细胞.入院诊断:老年性宫体炎子宫穿孔.入院后给予抗炎、输血、输液及升压等一系列抗休克治疗,但病情进一步加重.患者呼吸急促,P 156次/min,BP9.0/6.0kPa.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决定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如孕8周大小,肌肉松软.子宫左前壁有2cm×3cm×2cm大小孔洞,边缘坏死.腹腔、盆腔内积聚大量浓液,约为1 000ml.行子宫全切除术清洗腹腔,阴道残端放置引流条.术后继续抗炎治疗.住院12d,痊愈出院.最后诊断:老年性宫体炎子宫穿孔.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李某,女,38岁,于1994年5月结婚,身体健康,婚后4次妊娠均因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高血压综合征而被迫终止妊娠,至今无子女. 第1次妊娠于1995年2月,妊娠14周时自觉乏力,16周时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血小板3.4×109/L,血红蛋白4 g/L,红细胞140×1012/L,白细胞7.2×109/L.B超查胎儿发育正常.当时输全血400 ml,次日查骨髓象正常.服用泼尼松30 mg/d口服治疗,服用2周后查血常规:血小板5.2×109/L,血红蛋白5.5 g/L,白细胞6.8×109/L,全身紫癜消失,继续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服用6周.血小板一直维持在(5~8)×109/L之间.  相似文献   

4.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62 岁,因发现血压高、左肾上腺占位 3 年于 2000 年 9 月 20日入院.患者 1997 年体检时测血压高达 24 0/12 0 kPa,稍有头晕,诊断"高血压病",口服降压药后血压能降至 20 0/10 0 kPa,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示左侧肾上腺占位,未治疗.后因血压反复阵发性升高而来我院,行肾上腺CT扫描提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一 5 7 cm × 4 4 cm 的类圆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查体:血压 20 0/12 0 kPa,体型中等,无特异性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钾 3 8 mmol/L,血钙 2 30 mmol/L;血醛固酮:卧位 219 8 pmol/L,立位 725 0 pmol/L;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卧位 40 ng/L,立位 73 2 ng/L;血浆肾素活性:卧位 1 17 μg/(L@h),立位 3 33 μg/(L@h);血浆ACTH 0 点3 3 pmol/ L(正常值 0~10 2 pmol/L), 8 点:8 2 pmol/L(正常值 5 5~15 0 pmol/L);血皮质醇 0 点 91 5 nmol/L(正常值 0~165 7 nmol/L),8 点 594 5 nmol/L(正常值 198 7~797 5 nmol/L).3 次 24 h 尿儿茶酚胺(CA)、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均正常.诊断:①左肾上腺无功能瘤;②高血压病.于 2000 年 10 月 19 日在全麻下拟行左肾上腺腺瘤摘除术,术中在左肾上腺区未发现肿瘤,肾上腺正常,于脾脏内侧,主动脉左侧发现一肿物,大小 5 cm × 4 cm × 4 cm,触之搏动明显,考虑为脾动脉瘤,行脾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0个月,发热8d,唇红、足底红4d,双眼结膜充血,咽红(),颈部右侧有3个花生米大淋巴结,四肢指、趾端膜状脱皮.实验室检查:WBC:26.8×109/L,N:0.77,L:0.14,Hb:88g/L,BPC:241×109/L,HCT:33%,SR:120mm/h,CRP≥10μg/ml.Apogee-CX型彩色B超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0.5cm,前室间支及旋支轻度迂回扭曲、扩张,呈"蛇行”状,左旋支内径0.6cm,前室间支起始部局限性扩张达0.7cm,远端内径0.5~0.6cm;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0.6cm,亦呈扭曲状.B超诊断:左、右冠状动脉扩张、扭曲,并形成冠状动脉瘤,符合川崎病心脏改变.临床诊断:川崎病.给予潘生丁、阿斯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47岁,因"反复出现皮肤青紫10余年,牙龈出血1年"入院。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皮肤多处青紫,于磕碰后青紫明显,长时间后可自行消退,1年前常始于晨起时,发现牙龈出血,偶有出血不止。查体: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紫癜。脾脏Ⅰ度肿大,肋下2 cm可触及脾脏下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5.33×109/L,红细胞3.7×1012/L,血红蛋白105 g/L,血小板36×109/L。影像学检查: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呈球形,实质内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11.0 cm×10.5 cm×12.2 cm,密度不均匀,呈低密度影,CT值  相似文献   

7.
张艳云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82-1182
1 病例简介患者 ,女 ,2 8岁。因停经 8个月 ,血压升高 3d于 2 0 0 2年 2月 7日入院。入院诊断 :妊娠 31周 ,LOA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中度 )。既往身体健康 ,T36 7℃ ,P 80次 /min ,R 2 0次 /min,Bp14 0 / 110mmHg (1mmHg =0 133kPa)。心肺检查无异常。产科检查 :宫高 2 8cm ,腹围 10 1cm ,胎心 14 0次 /min。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9 7× 10 9/L ,RBC 4 5 6× 10 12 /L ,Hb 136g/L ,PLT2 91× 10 9/L ,HCT 4 1 9% ;2 4h尿蛋白定量 0 5 g ;尿液分析 :尿蛋白 ( )。彩色B超检查示 :单胎头位 ,双顶径 8 1cm ,股骨长 6 0cm ,胎…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2岁,腹痛5 d伴呕吐2 d,就诊于急诊科.血液分析:WBC 8.9×109/L,RBC 2.83×1012/L,Hb 86 g/L,BPC 50×109/L.X线腹部平片:中下腹见数个液气平面.诊断:肠梗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收入院.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1岁.因面部皮疹半年,前胸、腰骶部疼痛2周于2003年11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无诱因面部出现数个痤疮样皮疹,后逐渐增多并融合成片,经皮肤科诊为"暴发性痤疮".行多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无好转.入院前2周左侧胸痛,服芬必得0.3 g,2次/d,3 d~4 d后疼痛好转.后出现发热,体温37℃~38.2℃.查血常规:WBC 12.8×109/L,PLT 348×109/L;尿常规示:WBC 20~30个/HP.予可乐必妥0.1 g,2次/d口服,服药4 d后复查血常规:WBC 12.1×109/L,PLT 372×109/L;尿常规无异常,停可乐必妥.  相似文献   

10.
高文瑾  刘安生  王华  王旭青 《吉林医学》2014,(20):4459-446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或血小板>8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结果:12例患儿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8例,有效(R)2例,无效(NR)2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4.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8.9×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1)。患儿对药物耐受良好,未见不良反应。结论:rhTPO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的疗效,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4岁。20余天前因发热,皮肤紫癜伴黏膜出血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半月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小儿科。血常规检查:WBC8.3×109/L;Hb105g/L;PLT50×109。血涂片瑞特染色检查时发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于当日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h,第1胎,第1产,孕42周,剖宫产,体重3.3 kg,Apgar评分1 min 8分,5 min 9分,10 min 10分,左侧顶部头颅大血肿.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且逐渐增多.即测脐血小板36×109/L.患婴之母自8岁起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ITP),血小板一直在(30~40)×109/L.怀孕4个月时因全身瘀点瘀斑住我院妇科,血小板(10~30)×109/L.给予强的松、丹那唑、丙种球旦白等治疗7 d皮肤症状消失,好转出院.孕39+周入院待产 ,查血小板19×109/L,给予强的松60 mg/d,输单采血小板,丙种球旦白及长春新碱1次治疗.  相似文献   

13.
延边大学医院自1999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应用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了1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完全缓解后用该药物再行巩固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APL初诊患者为18例,其中男性为10例,女性为8例;年龄为15~62岁,平均为39岁;12例染色体检查结果呈阳性;诊断均符合APL诊断标准[1];入院时外周血血红蛋白为49~126 g/L,白细胞数为0·8×109/L~250·0×109/L,血小板为1·0×109/L~86·0×109/L;10例出现出凝血指标异常;肝功能正常.1·2治疗方法诱导治疗:18例均采用三氧化二砷(哈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白介素-11治疗大剂量地塞米松无效或复发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疗效探讨.方法选择40例经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无效或复发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给予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白介素-11治疗14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平均血小板计数(157.3±30.5×109/L)较治疗前(18.5±9.4×109/L)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12例(30%),良效9例(22.5%),进步11例(27.5%),无效8例(20%).1例患者出现心悸、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轻度白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乏力,1例患者出现水肿,停药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白介素-11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无效或复发时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喻学海  林克辉 《海南医学》2006,17(2):151-151
患者 男,年龄22岁,体重55kg,因头痛、头昏、呕吐入院.入院诊断为右小脑肿瘤;入院检查:MRI提示右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并第四脑室受压,轻度梗阻性脑积水,体积约4.4cm×5.0cm大小.CT征象:右侧小脑可见巨大囊性占位肿物,大小约4.8×4.3cm,第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心电图示:典型预激综合症(A型),血常规HGB141g/L,WBC9.59×109/L,K 4.49mmol/L;肝功能正常,凝血4项正常,于2005年3月3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2天.足月顺产,出生后家长即发现患儿阴囊左侧红肿,左侧睾丸肿大,右侧睾丸正常.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后诊断为:左侧睾丸上方肿瘤合并左侧睾丸鞘膜积液.患儿无明显的哭闹,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于出生后2日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6℃,心率104次/分,头颅正常,颈部正常,心肺正常,腹软,未触及肿块,无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胸透正常,心电图正常,B超示:左侧睾丸大小1.4×0.9cm,上方见1.3×1.1cm不规则包块,CDFI:未探及血流,周围见1.2cm厚积液暗区,内可见分隔,右侧睾丸大小1.1×0.7cm,内可见1.6×2.3cm的积液暗区,CDFI:未见异常.血常规回报:RBC:5.50×1012/L,Hb:203g/L,Pt:174×109/L,WBC:10.2×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0.520,淋巴细胞比率:0.480.肝功、肾功及血生化正常.血AFP(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于患儿生后4天在全麻下行左侧睾丸探查术.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62岁,因"左侧胸痛3个月"入院,胸部CT示:左侧胸膜多发结节.穿刺活检确诊:胸膜间皮瘤.化疗前血常规示:白细胞(WBC)7.6×109/L,中性粒细胞(N)4.7×109/L,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285×109/L.给予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顺铂60 mg/m2,给予补充叶酸及VitB12,口服地塞米松.化疗后第6天出现腹泻,为稀水便,每天4~8次,伴发热,体温38.2 ℃,咳嗽,咯痰,为白色黏液痰.查血常规示:WBC 0.6×109/L,N 0.1×109/L,Hb 130 g/L,Plt 70×109/L,诊断为:化疗后骨髓抑制Ⅳ度、化疗后胃肠道毒性Ⅲ度,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0岁,6年前发现左前臂内侧瘀斑,于我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8.0×109/L,经检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每天1次)治疗后无好转,半年内逐渐减量停用后,予长春新碱(2 mg静滴,每周1次,共4次)治疗,血小板有上升,最高60.0×109/L,停药后血小板又逐渐下降至(20~30)×109/L,确诊为难治性ITP后出院.此后患者未诊治,时常有全身皮肤瘀斑及瘀点.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牙龈出血、全身皮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4年,关节疼痛半个月,腹痛、发热1d,于2004年5月18日入院。患者症状初起时多次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1×109/L,血红蛋白83~103g/L。骨髓象示:符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谱(-),血中未找到狼疮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予口服强的松50mg/d,治疗1个月,症状缓解而减量,半年后停药。此后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等反复出现,症状出现时即口服强的松治疗,缓解后自行停药。半个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FLAG方案对复发难治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氟达拉滨(Flu)30mg/m2.d,d1-5,阿糖胞苷(Ara-C)1.0~2.0/ m2.d,d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300μg/d,氟达拉滨化疗前一天使用,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ANC)>1.0×109/L止.ALL予改良FLAG方案化疗.结果 15例患者中经FLAG方案化疗1疗程获得OR 53.3%(8/15),CR 40%(6/15),PR 13.3%(2/15),NR 46.7%(7/15).15例均出现骨髓抑制现象,ANC回升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8~24)d,14例出现发热,感染率为93.3%.4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 FLAG方案是治疗复发难治白血病较为有效的方法,能为骨髓移植等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