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4):1084-1087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共同制订了《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表了我国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这两个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处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内科、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认真学习。本栏目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对上述指南作一评介,同时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胜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栗印军教授分别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速方面阐述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共同制订了《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表了我国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这两个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处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内科、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认真学习。本栏目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对上述指南作一评介,同时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胜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栗印军教授分别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速方面阐述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共同制订了《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表了我国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这两个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处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内科、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认真学习。本栏目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对上述指南作一评介,同时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胜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栗印军教授分别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速方面阐述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共同制订了《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表了我国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这两个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处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内科、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认真学习。本栏目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对上述指南作一评介,同时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胜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栗印军教授分别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速方面阐述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ACC/AHA/ESC(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2006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2006年心房颤动治疗指南)[1]。该指南在200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研究领域循证医学的成果,对房颤研究的流行病学、分类、机制、治疗策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与上次的指南对比,新指南根据近期房颤机制的研究进展,修改了抗凝治疗的指征,更主要的是,首次强调了经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1房颤发生的机制房颤的发生机制一直未得到彻底阐明,经典的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便、快捷鉴别疑难的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分别对20例间隔旁路(包括4例慢旁路),20例房室结双径路(包括不典型房室结双经路1例)以及11例房速(6例房速,5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路消融术后S1S1心房刺激模拟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过程中行心室RS2刺激,所有患者心室RS2刺激均能夺获心室并且逆传心房,而且不终止心动过速,观察心室刺激时心房的反应,反应方式分别为V'-A'-V-A(V'S2刺激后心室波,A'V'波逆传心房波,V心动过速时室波,A心动过速时房波)或V'-A'-A-V.结果20例间隔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心室RS2刺激的反应方式均为V'A'VA,其中16例V'A'间期<A'-V间期,4例慢旁道V'A'间期>A'V间期,V-A均较远(>60ms),V'A'间期与VA间期相近.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心室RS2刺激的反应方式呈V'A'-V-A14例,呈V'-A'-A-V6例,1例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VA间期130ms,余13例呈V'-A'-V-A反应的患者VA均较近(VA<60ms),6例呈V'-A'AV的患者AV较近或者融合(AV<60ms).6例房速以及5例模拟房速患者心室RS2刺激均呈V'-A'-A-V反应,AV均较远(100ms).结论心动过速过程中行RS2心室刺激,是鉴别疑难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快速、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隐匿性左外侧游离壁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在心室起搏下消融过程中, 冠状静脉窦A波激动顺序由冠状静脉窦远端最早突然变为近端最早, 并可诱发以心房激动顺序存在的心动过速。于右心室反复行希氏束不应期心室刺激(RS2)均未提前下一A波, 似乎不支持旁路参与, 左心室RS2证实为经第2条左侧房室旁路逆传的O-AVRT;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体表心电图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总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逆传P波使波形改变的规律,从而利于用体表心电图对AVNRT及AVRT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经隐匿性旁道介导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常用心电图鉴别诊断指标,提出并评价改良的鉴别诊断方案。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54例患者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在分析104例患者的心电图之后提出改良诊断方案,并利用50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评价。结果改良方案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准确率分别为84%和87%,观察者间的符合率为85%,观察者内的符合率均为89%。结论改良诊断方案可以提高这两种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2005年9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推出了最新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该指南全面、客观地评估了现有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措施,既涵盖了最新循证医学结果,又包括心力衰竭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最好的指导性文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仅患有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 ,老年组 (≥ 6 0岁 ) 36例和青年组(14~ 4 5岁 ) 4 0例 ,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 ,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结功能参数 ,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 H2 间期均缩短 ,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 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 ,而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 ,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窄QRS波群心动过速(NQRST)时ST-T改变对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价值以及旁道位置的定位。方法观察100例NQRST者心电图ST段压低的部位、程度以及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AVRT的ST段压低〉2mm且持续≥100ms,ST段压低幅度均显著大于AVNRT,左侧游离壁旁道ST段压低的导联多见于V1~6导联。结论ST-T改变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和旁道位置的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3.
对150例射频消融明确诊断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特征的差异.结果 5项心电图指标对区分这两种心动过速类型有意义.认为对于AVNRT有预测作用的为伪r′波(V1导联)和伪S波(Ⅱ、Ⅲ、aVF导联).对于AVRT有预测作用的为逆传P波,RP′间期≥70 ms及ST段改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04发布了新版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指南,该指南以临床实践为导向,全面综合了近几年大量的循证医学新证据,就STEMI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原则论述,对指导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的正确决策具有重要价值,发表后受到广泛关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Koch三角下位与中位线性消融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Koch三角下位线性消融(三尖瓣环至冠状窦口中部)和中位线性消融(三尖瓣环至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下1/3交界水平)的手术成功率、慢径消除率、放电时间和操作时间。结果: 下位和中位线性消融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94.4%、100%)。在放电时间上,下位法消融组显著高于中位法线性消融[(578±177)ms vs ( 481±185)ms,P<0.01],而整个手术操作时间,下位法组要明显低于中位法[(153±51)ms vs (199±56)ms,P<0.01)]。在消融过程中,中位法出现1例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无任何程度的持续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对常规方法消融后复发的AVNRT,Koch三角下位线性消融与中位线性消融方法均较为安全,但下位法可能操作更简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磁导航辅助在老年房室结双径路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随访观察的结果. 方法经常规电生理检查证实的老年房室结双径路合并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0例,20例予磁导航辅助射频消融(磁导航组),术者手动推送标测磁导管和消融磁导管到达下腔静脉上端,随后可在Niobe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USA)辅助下,结合自动推送系统Cardiodrive以方向导航或目标导航方式到达左心室心尖、高位左心房或Koch's三角,每次可做1~5°的方向调整和1~3 mm前进或后退的细微调整,以准确定位和贴靠靶点,并进行消融.其余20例采用常规标测电极、消融导管和手术方法行射频消融术(常规消融组).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放电消融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放射透视的时间等参数.平均随访时间(1.5±0.4)年.结果 磁导航组成功19例,常规消融组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磁导航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放射透视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磁导航组医生平均透视时间为(4.5±0.6)min,低于对照组的(11.0±1.0)min.放电消融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无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 结论对于老年房室结双径路合并阵发室卜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磁导航辅助下的射频消融术与常规消融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相似.但术者的放射线照射时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导管消融术病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冷冻组67例,射频组237例,比较两组成功率、慢径完全阻断率、房室传导阻滞率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消融成功率(冷冻组98.5%与射频组97.0%,P=0.820)、慢径完全阻断率(冷冻组98.5%与射频组91.6%,P=0.088)、房室传导阻滞率(冷冻组0与射频组2.5%,P=0.413)、复发率(冷冻组0与射频组1.7%,P=0.6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冷冻组慢径完全阻断率有优于射频组的趋势.结论 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较射频消融术有潜在优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cryoablation (Cryo) and radiofrequency (RF) ablation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Methods Patients with AVNRT (n=304) were divided into Cryo group (n=67) and RF group (n=237). The procedure success rate, complete slow pathway block ra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rate and relaps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 in the success rate (Cryo group 98.5% vs RF group 97.0%, P=0.820), complete slow pathway block rate (Cryo group 98.5% vs RF group 91.6%, P=0.088), atrioventricular block rate (Cryo group 0 vs RF group 2.5%, P=0.413), relapse rate (Cryo group 0 vs RF group 1.7%, P=0.643). But Cryo group had more advantage than RF group. Conclusion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cryoablation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VNRT.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09-01至2009-11因症状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连续病例112例,按心动过速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n=60)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n=52),比较两者心电图特点。结果:AVNRT与AVRT患者在年龄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VNRT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多于AVRT(55.6%和33.3%,P=0.04)。aVL切迹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发生在AVNRT的比例均大于AVRT(P均0.001)。aVR导联ST段抬高发生在AVNRT的比例小于AVRT(P=0.0001),并且在AVRT患者中71.4%为左侧旁道。QRS电交替在AVRT和AVNRT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VL切迹和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分别为53.3%、46.7%,42.2%,特异性分别是82.1%、84.6%、94.9%。aVL切迹诊断AVNRT的敏感性高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但是三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L切迹多发生于AVNRT并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双径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 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搏 (GEAP)资料。结果 10 7例单一类型的 AVNRT,存在 DAVNP者 10 1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99例 ,慢 -慢型 AVNRT2例 ;DAVNP阴性者 6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1例 ,慢 -慢型 AVNRT3例 ,快 -慢型 AVNRT2例 ;慢 -快型 AVNRT DAVN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P<0 .0 1)。 10 0例慢 -快型AVNRT中 ,5 8例女性较 42例男性年轻 (4 2 .0± 12 .9比 49.6± 11.8,P<0 .0 1) ,分别有 11例和 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时 DAVNP阴性 ,而 TEAP存在 DAVNP。结论  DAVNP是慢 -快型 AVNRT的发生基础 ,而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与 DAVNP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