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231例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分离培养法,对2 231例可疑感染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并做药敏分析.结果 (1)2 231例标本中,假丝群母菌检出率为81.98%(1 829/2 231).(2)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以21~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78.90%(1 443/1 829).(3)对假丝酵母菌耐药率最高的是制霉菌素(耐药率>86%),对氟康唑最敏感,其次是伊曲康唑.结论 假丝酵母菌的耐药菌株较常见,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耐药性产生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载玻片法形成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构,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的生物膜形态,用NCCLS微量稀释法检测浮游状态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用XTT减低法获得生物膜耐药性的变化情况.[结果]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不断增强,比游离态菌 高100倍以上.[结论]成熟生物膜与耐药性增强有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8例,取得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其进行药敏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6株,其中8例患者合并≥2种病原菌;116株病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72株占62.07%、克柔假丝酵母菌24株占20.69%、光滑假丝酵母菌13株占11.21%、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6.03%;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17%和8.33%,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17%和8.33%,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克霉唑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临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应先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临床特点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分析医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15 000例女性患者外阴阴道送检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属,鉴定所得标本的菌种属性,分析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000份标本进行检测,检测出1 980份有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检出率为13.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415株占71.5%;耐药率最高的是伊曲康唑,耐药率达28.88%,氟康唑为10.44%、伏立康唑为11.52%,但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氟胞嘧啶几乎全部敏感。结论 女性外阴阴道的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且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程度,因此要加强临床对于假丝酵母菌属的检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准确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感染状况,以期为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感染的防治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546例,使用显微镜检测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结果 54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检出假丝酵母菌感染114例(20.9%),阴道毛滴虫感染132例(24.2%);假丝酵母菌感染≤70岁检出率31.4%,71~80岁检出率12.7%,≥81岁检出率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滴虫感染在≤70岁检出率37.5%,71~80岁检出率14.4%,≥81岁检出率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个体商户、单位职工中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分别为32.8%、16.9%和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农民显著高于个体商户人群(P<0.05),个体商户又显著高于单位职工人群(P<0.05);农民、个体商户、单位职工中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毛滴虫感染率分别为19.4%、31.9%和16.0%,农民与单位职工人群二者均显著低于个体商户人群(P<0.05);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分别为36.0%、17.4%、13.9%和12.5%,春季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和冬季(P<0.05)。结论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检出率高,做好相关的防护有利于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2005年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186株白假丝酵母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186株白假丝酵母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60.75%;其次为中段尿18.28%,分泌物11.83%,血液4.30%,其他4.84%。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84%、9.68%、41.94%、63.98%、61.83%、67.23%、46.77%、66.67%;3年来,白假丝酵母菌除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O.01),对益康唑的耐药率没有太大变化(P〉0.05)外,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显著增高(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7.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又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既往曾一度称为霉菌性阴道炎 ,现已废止 ,因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或称念珠菌 ,属真菌类而非霉菌。本病中 90 %的病例是由假丝酵母菌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 ,其余 1 0 %则来源于非白假丝酵母菌。据报道 ,近年来其流行率逐渐升高。本病发病非常普遍 ,约 5 0 %~ 75 %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属条件致病菌 ,1 0 %~ 2 0 %的非孕妇女及 30 %的孕妇阴道内有此菌寄生 ,但菌量较少 ,并不引起症状 ,称为携带者。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时 ,该菌大量繁殖 ,始出现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感染及药物耐药现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09年3月妇女保健门诊就诊患者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526例,现分析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病例来自2008年1月-2009年3月到妇女保健门诊就诊女性患者2286例,年龄18~65岁,取阴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同一患者多次培养的重复菌株以1例计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康唑及制霉菌素泡藤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取氟康唑胶囊与制霉菌素泡腾片联用;对照组单用制霉菌素泡腾片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后1周、4周复查。结果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6,P〈0.05),停药4周治疗组复发1例(1.11%),对照组复发8例(8.88%)。结论月经前后用氟康唑口服及制霉菌素泡藤片阴道给药联合方案,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程短,价格易接受,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特点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抗真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 以萨布罗培养基分离真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 20 C AUX假丝酵母菌鉴定板和ATB 3 Fungus假丝酵母菌药敏板进行假丝酵母菌属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自593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检出5种假丝酵母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首位,达到479株(80.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51株(8.6%)、光滑假丝酵母菌38株(6.4%)、克柔假丝酵母菌16株(2.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9株(1.5%),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较好,>85.0%,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好达>90.0%,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差均<75.0%.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属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150株临床标本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并从蛋白酶活力高、中、低的白色念珠菌中分别选2株作血管内皮细胞毒力、黏附性测定.结果15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的113株占75.3%;中等24株占16%;低的13株占8.7%;细胞毒力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细胞毒性越强,蛋白酶活力与毒力呈正相关(r=0.9946、P<0.01);细胞黏附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黏附能力越强,蛋白酶活力与黏附呈正相关(r=0.9944、P<0.01).结论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活力可直接反映其毒力,蛋白酶活力与其黏附直接相关;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具有相当的致病性,临床应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和不同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药敏情况,并探讨基因分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和数目分型,采用ATB FUNGUS3酵母菌药敏试剂盒对不同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8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分为3型:A型39株、B型30株、C型11株;A型是主要的基因型,占48.75%,B型占37.50%,C型占13.75%;3种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均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株,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未出现对氟胞嘧啶耐药株,A、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6.7%、18.2%,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13.3%、27.3%,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6%、3.3%和9.1%,B型和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A型.结论 A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呼吸道感染基因分布中占首位,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对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控制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71株肠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对小鼠的致病力.方法:用血清学、API生化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耐药性监测,用小鼠毒力试验研究肠道病原菌的致病力.结果:志贺菌鉴定必须用血清学、生化学相互补充进行鉴定,肠道病原菌对头孢噻肟敏感率为100%,对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5.8%,阿莫西林敏感率为91.5%;对奈啶酸耐药率为57.7%;鲍氏志贺菌12-15型、16-18型对小鼠无毒力,其它病原菌均可引起小鼠肠、胃、心脏、肝脏病变,并在12~48 h内致小鼠死亡.结论:由肠道病原菌引发的疫情暴发或流行,首先选用头孢塞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进行临床治疗用药或预防性服药,鲍氏志贺菌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upc2基因C末端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其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影响。方法 对34株白色念珠菌临床株,纸片法测定5种药物敏感性,DNA测序法检测upc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T-PCR法测定cdr1基因mRNA转录水平。比较耐药株和敏感株upc2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cdr1基因mR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4株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3株多重耐药,6株双重耐药,5株单一耐药),20株敏感株对5种药物均敏感。5株耐药白色念珠菌upc2基因存在G1927A型多态性,20株敏感株upc2基因均为G1927野生型,G1927A型upc2基因检出率35.7%,显著高于敏感株(χ2 = 8.37,P <0.01)。G1927A型多重耐药株的cdr1基因mRNA水平高于G1927A型双重耐药株,并且二者均高于敏感株。结论 upc2基因G1927A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上调cdr1基因mRNA转录而引起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或双重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白念珠菌DNA损伤应答基因MMS22调控形态发生和致病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细胞形态检测、菌丝生成实验结合半定量PCR分析MMS22基因缺失对细胞形态和菌丝生成的影响;利用大蜡螟构建感染模型,研究MMS22基因缺失对致病性的影响。结果 MMS22基因缺失导致菌体出现极性生长,菌丝细胞壁编码基因HWP1表达上调;在血清等菌丝诱导条件下,MMS22缺失明显影响菌丝生成;MMS22缺失还导致大蜡螟感染模型中缺失株致病能力显著降低,而在MMS22缺失株中高表达菌丝生成促进因子BRG1可明显提高MMS22缺失株的致病能力。结论 白念珠菌MMS22参与调控菌丝生成,并影响其致病能力,可成为潜在抗真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ucoid pseudomonas aeruginosa,mPA)的耐药特点,检测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 - 201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0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 - B纸片扩散法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对耐药基因AmpC、KPC - 2、TEM、IMP、SPM - 1、VIM - 1、VIM - 2、OXA - 10、OprD2进行检测。结果 40株mPA除1株来自中段尿以外,其余39株均来自呼吸道,患者以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占52.5%(21/40)。m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30%,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31.6%和21.1%,2018年与2017年比较,m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株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耐药的mPA中IMP基因阳性10株(90.9%),TEM基因阳性9株(81.8%),同时携带IMP和TEM基因8株(72.7%),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3株(27.3%),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 mPA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机制主要与携带IMP基因和TEM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及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及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方法:培养、分离女性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耐药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应用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结果:272例培养阳性的菌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占79.8%、9.56%、8.10%和2.57%。217例白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中特比耐芬耐药率最高,达94.93%,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5.21%和5.99%。RT-PCR显示白假丝酵母菌株耐药组CDR1和CDR2高表达。结论:女性下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白假丝酵母菌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CDR2高表达,与临床白假丝酵母菌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白色念珠菌在呼吸道中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并评价其分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8月100株呼吸道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并从蛋白酶活力高、中、低中分别选2株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毒力、粘附性测定.结果 10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的71株占71%;中等18株占18%;低的11株占11%;细胞毒力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细胞毒性越强、蛋白酶活力与毒力直接正相关(r=0.9946,P<0.01);细胞粘附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粘附能力越强、蛋白酶活力与粘附直接正相关(r=0.9944,P<0.01).结论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直接反映其毒力,蛋白酶活力与其粘附直接相关,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临床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白色念珠菌为机会感染性病原菌,是健康人群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当机体免疫功能破坏、菌群失调或经污染的器械手术,会造成致命性感染.此文对白色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和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点,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与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K-B法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差异将其分成普通组23株(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和泛耐药组17株,对40株细菌利用PCR法扩增耐药相关基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普通组23株占57.5%,泛耐药组17株占42.5%,普通组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8.7%、0、8.7%、4.3%,泛耐药组耐药率分别为94.1%、52.9%、100.0%、100.0%、100.0%,两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VIM、aac(6′)-Ⅰb、aac(6′)-Ⅱ、ant(2′)-Ⅰ基因检出率分别为0、100.0%、100.0%、52.2%,泛耐药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7.1%、70.6%、70.6%、100.0%,两组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之一,OprD2表达缺失与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不是细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决定性因素;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季铵类、双胍类消毒剂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